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领略非遗竹编,笑望多彩人生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者:黄欣宇

俗话说“编框窝篓,养活几口”,为了领略非遗竹编的故事,2023年7月29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裕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竹山县溢水镇,走进古老的竹编技艺,细听非遗里风的声音。来到非遗竹编继承人肖老家中探访,有幸作为社会实践团队的一员,加入此次调研,我感悟颇多。我们了解到,竹山县有丰富的竹木资源,篾匠编织技艺精湛,精美的竹篾生活用品绿色环保,美观大方,深受村民喜爱。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当前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了人才流失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举步维艰的状况,许多传统手艺面临着失传的威胁。在我看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当代青年的责任,我想:此次非遗竹编探访之行也是为了让青年们了解非遗文化,培养青年们保护非遗、传承非遗的品质。此外,在了解到竹山县委县政府的做法,我感到敬佩无比。为了使濒临失传的传统手艺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我们得知竹山县委县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打造非遗文化产业。认识到竹山县委县政府为发展竹编所做的努力,我认为这些努力也使得非遗项目给群众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肖老是其中的受益人,也让非遗竹编被世界各地更多的人看到。通过当地村委会的协助,我们找到了竹编非遗传承人肖友华爷爷。踏进肖友华爷爷家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削好的竹篾,我被屋内摆放着的竹制品,还有简陋的家具陈设吸引住,随后一位风尘仆仆的瘸脚的老人背着一大箩筐猪草出现在村子的入口。面对肖爷爷的热情款待,我们的内心感到十分温暖。肖爷爷从十七岁开始接触竹编,几十年来一直坚守着这门手艺。“凡是农村生活需要的产品我都能编出来。”对我们说这句话时,他的脸上露出无比自豪的笑容。然而,他告诉我们,尽管他培养了三个徒弟,但现如今由于生活用品的改变,越来越少的人了解竹编,这让他感到非常痛心。在参观和与竹编传承人的交流过程中,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在我看来,非遗竹编是肖老独有的天赋,同时也是两者之间灵魂与灵魂的碰撞。几十年坚守,从未停下过脚步,肖爷爷双手厚厚的老茧吸引住我全部的目光,在我的眼中,竹编是他的心血,是他的艺术品。某种程度上,是他的坚持才让我们今天拥有亲眼目睹竹编光彩的机会。非遗竹编让我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坚实且独特的内核,通过欣赏非遗竹编制品,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生命力和连接不同文化的重要性。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许多非遗项目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因此,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除了政府等应该加大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外,我认为也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非遗项目中来。非遗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我们文化的根基,我们应该为之自豪,并为之努力。让我们一起努力,传承和发扬非遗,让它在更多的地方发光发热,为我们的文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对于这项陪伴自己大半辈子的手艺,肖老先生眼泛泪光地向我们说道:“我希望我的这位老朋友未来的发展能够越来越好。”肖爷爷找出自己曾经利用非遗竹编技艺制作的竹篮、背篓等竹制品拿出来给我们观赏。我们在采访中得知,肖爷爷靠竹编技艺支撑家庭,空闲的日子与家中的两头猪作伴,这些便是他日常的全部。他始终满脸笑意,热心地给我们讲述竹编在当地的热度,“只要我做出来,就没有卖不出去的,他们都抢着预定,他们都需要这个。”这是肖老作为非遗竹编传承人说出这番话的底气,也让我们整个实践团队再一次对非遗竹编生起敬畏之心。参观非遗竹编的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其实更多的,是对肖老先生的钦佩。说起竹编,肖爷爷的眼睛是放着光的,他借着非遗竹编讲述着自己精彩的大半生,我们也在肖老的故事中感受到传承的弥足珍贵。我也从中感知到:为了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根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是我们每一个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竹编意在“竹”,也在“编”。篱丝交集,一编一织,编织出中国人一种“竹”的审美,这是我们华夏儿女独有的浪漫。然而,在竹山县溢水镇中的这个小村庄里,仍流传着非遗竹编的神话,可见它作为一项传统工艺,拥有着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我们华夏儿女的浓厚情感。第一天的竹编探访之旅,不仅仅只是带给我们当时的震撼和精神洗礼,更重要的还有增强了我们对于传承非遗竹编的认知,正是这些闪烁着的非遗文化精神激励着我们。

竹编非遗传承人肖老先生也始终向我们展示着他在用自己的力量让竹编“走出去”。在我们实践团队第二天的探访中,为了表示感谢,我们准备了一些水果、文具和玩偶送给肖爷爷和他的孙子孙女。肖老在屋中找出竹编的原材料篾条,向我们比划着如何开始编,并递给我们一些篾条尝试编织。传统竹编虽然算不上鬼斧神工,但是却更能体现“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造物观念。他用心教授我们编制竹编,让我们亲身体验到传统竹编并不容易,从而懂得了始于热爱,盛于坚守的道理。肖爷爷的坚持和传承精神,以及他对竹编的热爱和渴望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竹编,深深打动了我,同样也激励着我在学习生活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走。此外,以肖老先生为代表的竹编艺术家们仍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新的艺术,新的竹编艺术品也在缓缓冒尖。我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文化资源的宝贵财富。代代传承不仅是对艺术的坚持,更是对艺术的一种尊重。我们对肖爷爷坚守传统文化的信念表示敬佩,并将这视为对竹编这项传统技艺最好的保护和尊重。除此之外,此次探访也更加坚定我的想法:在守护非遗竹编的同时,传统技艺也需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只有不断创新,非遗文化才能行稳致远,历久弥新。我们是21世纪的新青年,走在建设祖国的长征路上,任重而道远,我深深体味到,我们需要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者角色,推进非遗技艺成为民族文化宝库的一部分精神和力量。

在肖爷爷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严谨、坚持和创新。感恩肖老先生,让我们不虚此行,有幸领略到非遗竹编的文化魅力,也从肖老的事迹中感悟到人生的精彩。相信竹编的魅力会被更多的新生力量捕捉到,从一代代坚守与传承中深刻认识到保护非遗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通讯员黄欣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55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感受非遗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参观山东省文化馆纪实

7月31日,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年思想理论协会“文韵传心”调研宣讲团成员胡国璐前往山东省文化馆进行参观学习。山东省文化馆成立于1957年,2007年经省编办批准同意加挂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缅怀伟人光辉岁月,传承红色精神——周邓纪念馆参观纪实

今日,我来到了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西路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共同缅怀周恩来与邓颖超两位伟人的光辉岁月,学习并传承他们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周邓纪念馆坐落在风光旖旎的……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寻红色遗迹,乘不朽遗风——参观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纪实

在历史的长河中,山东这片土地上,红色的火种曾经熊熊燃烧,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犹在耳边:“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品味璀璨非遗,实践文化薪传——王店大装的艺术之旅与时代交响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瑰宝,承载着民族的记忆,闪耀着文化的光芒。2024年7月15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王店镇肖楼村,一场关于守护与传承的深刻对话在古老的关爷庙旁展开。山东大学……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见“新国博”,走复兴路,读中国梦

访谈对象:复兴之路展馆讲解员胡老师访谈者:王一冰王一冰:胡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复兴之路展馆的讲解员,您的讲解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能否再请您简单介绍一……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红色基因,共筑精神家园——与雨花台红色文化传承人共话历史与未来

访谈对象:李老师,雨花台烈士陵园资深讲解员,老党员,红色文化传承人访谈时间:2024年7月29日访谈地点: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休息区访谈前言:在雨花台烈士陵园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有这样……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踏遍虞山古院,初感陶艺之美

参观纪实:虞山书院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郭店街道虞山文体公园内,主体建筑为传统大三进四合院,红墙灰瓦、雕梁画柱、福寿影壁、屋脊神兽、山林风水,大气、生气、富丽……处处体现着传统建……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学习周恩来宝贵精神,坚定爱党爱国之心——访谈老共产党员有感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这位党龄丰富的老党员张大爷。他以其深厚的历史见解和对党的忠诚而闻名,对于党的历史和伟人有着独到的理解。在这次访谈中,他深情地分享了他对……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举办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增强大家对…

学雷锋践粮行 承俭德谱新风——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协&大数据学院青

“学雷锋践粮行承俭德谱新风”——大通信青协&大数据青协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志愿服务活动圆满落幕习近平主席指出:“雷锋…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队沉浸式反诈剧本杀圆满举办为提升大学生防范电信诈…

春韵传情,书香载梦

为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中“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号召,湖南科技大学于2025年4月策划开展图书漂流系列活动…

数说计智资助(2024年)

数说计智资助2024年全年资助共787人次资助金额453万元国家奖学金发放奖金60000元单个奖励金额10000元获奖人数6人国家励志奖学金发放…

最新发布

西安博物院探索之旅:深入挖掘家乡文化底蕴
西安,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城,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在这里,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赴陕西西安“溯源华夏文明,接受历史熏陶”暑假社会实践团怀揣着对家乡文化探索的热情,展开了为期七天的“访汉…
安徽工业大学“助岗惠农”志愿服务队赴凤阳县小岗村开展志愿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近日,安徽工业大学“助岗惠农”志愿服务队走进凤阳县小岗村开展志愿活动。一、电子商务带动产业发展,青春力…
资助下乡,梦想启航
为宣传和普及国家及我校资助政策,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为经济困难家庭提供帮助,讲解我校的资助育人政策,着力推动学校资助工作的高质量发展,7月13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院扬帆助学实践队赴安阳市…
节能降碳不可少,盐碱修复生态好
【电头】中国青年网唐山8月26日电(通讯员马诗蕾贾靖宇)【导语】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了解土地盐碱化对当地乡村发展的影响,华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星月小化乡村科普实践团于2023年7月5日至河北省曜丰科…
玉师学子三下乡:寓教于乐 童心飞扬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高压式的教学只会让学生厌烦学习,要让学生在乐中学,我们要做到寓教于乐。在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玉溪师范文学院的学生们组成了“七彩假期”教育关…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的电影,于1994年上映。这部电影以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为基础,讲述了一位银行家在肖申克监狱的生活和他与一位狱友之间建立的深…
希望之旅
支教是收获友谊的过程,在高湖街村支教的过程中,与孩子们相处,打打闹闹,逐渐心连心,手牵手。在课堂上,孩子们求知的热情深深打动着我;在课下,孩子们与我们打打闹闹,短短几天时间,我们更像是知心朋友…
“非遗有清凉,草编织希望”:仲一草席助振兴
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根基,也是孕育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沃土。保护好、传承好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2023年7月3日,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的“习廉风之古,育…
《彷徨》观后感
沈从文的小说《彷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以清新的文学语言,深刻的人物刻画,以及对人性、命运和社会的探讨,吸引了无数读者。在阅读《彷徨》后,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观后感。一、自…
与草编非遗传承人郑仁菊的面对面交流
草席编制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仲一村文化的典型代表。7月2日,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习廉古之风,育新业之林”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仲一村考察学习,探访非遗传承人,聚焦黄古林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