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筑梦三下乡|现代农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云南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作者:陈静怡

中国青年网南阳8月21日电(通讯员 陈静怡 李自豪)

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2023年8月21日云南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河南最后的力量队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丁河镇木寨村,开展为期一天的暑期实践活动,旨在体验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

把绿水青山变现“金山银山”,是西峡农村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西峡县地处亚热带和北温带过渡地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是全国公认的猕猴桃生长优势区,长期以来,西峡发挥生态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起以“果、药、菌”三大特色产业为支柱的农业产业体系,以标准化技术、生态化种植、集群化发展为切口,推动农村产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参观文化村 中国青年网 通讯员 庞公良 供图

产业兴 乡村富——培育“菌果药”特色产业

2021年,该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52元,其中的80%来自“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我们通过抓基地建设、抓产业化经营、抓品牌培育、抓机制保障,促使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以及道路、水利等硬件保障举措向产业链条各个环节集聚发力,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西峡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贾淑华说。在西峡,数字化、机械化、生态化已然成为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迭代升级,西峡的特色产业实现了三产融合的链条式发展。该县以打造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为抓手,实现农产品“出村、进城、上网”渠道通畅。2021年,西峡香菇年产量(鲜菇)达30万吨,产值30亿元,综合效益150亿元以上。历经数十年,西峡县“菌果药”产业实现了从单一发展到集约发展再到集群发展的“三级跳”。香菇、猕猴桃、山茱萸三大特色产业年产值超过70亿元,惠及20万西峡人民,产业兴旺成为西峡探索乡村振兴道路的最大底气。

观供应基地 中国青年网 通讯员 庞公良 供图

乡村美 群众乐——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走进丁河镇木寨村,一户村民院墙上张贴的人居环境网格评比红黑榜吸引了小队的注意。红黑榜上半部展示了环境整洁模范、庭院美化模范等9个模范户的照片,下半部展示的是环境脏乱差、庭院脏乱差、面貌形象差的“落后户”。清扫、督导、评比、宣传……该县以网格为单位,采取“支部+党员+网格”的形式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网格体系,整合全县“五大员”6309人,嵌入33289个网格。以网格为架构,“户分类—户投放—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县乡村一体化环境治理机制在该县实现。通过持续投入,该县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和污水处置率分别达95%、65%以上,率先在全域实现垃圾分类,垃圾焚烧发电率达100%。据不完全统计,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县通过群众筹、企业捐、乡贤集等形式累计投入8700多万元,群众累计出工出力22.8万个。“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不断巩固提升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干群关系进一步拉进,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西峡县委副书记葛建峰说。小队在木寨村的街道上走着,干净整洁,切身体会并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收益和改变。

观察村落 中国青年网 通讯员 庞公良 供图

游客来 腰包鼓——打造精品文旅特色小镇

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另一种经济业态快速成长。今年以来,猕猴桃小镇、香菇小镇等一大批特色小镇成为周边群众节假日出游的首选地,激活了农村经济。在西峡,丁河镇木寨村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该村依托猕猴桃产业精心打造的猕猴桃小镇已经成为西峡的产业名片,与附近的马头砦抗战历史纪念公园、五里桥镇白庙村民俗文化广场等遥相呼应,形成了产业观光、民俗文化、休闲娱乐乡村旅游产业带。西峡县坚持农游一体谋划、文旅融合发展,计划总投资40亿元,按照“一区四带多园”的规划布局,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围绕“百公里猕猴桃长廊”“百公里香菇长廊”“中药材生态种植区”,开发农游线路,将亮点打造成景点,形成了集观光研学、技术交流、采摘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态势。

体验工艺 中国青年网 通讯员 庞公良 供图

一路走来,道路的整洁,环境的优美,村民脸上幸福的笑容,充分展现乡村振兴策略给人民带来巨大的幸福感。管仲说:“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乡村振兴亦是如此,非久久为功不可立也。唯有多措并举,以实干绘就出美丽乡村的壮阔蓝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46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阿福:明天,你好

阿福是福利院里的“大孩子”,他和我一般大。他的两只手臂因为海豹肢症而萎缩,总是无力地垂着。第一次见面,我还不够了解阿福,但和他一起听《明天,你好》这首歌的时刻却令我一生难忘…… 程丽芳 安徽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陪伴是最长的告白:安师大文学院赴铜陵市儿童福利院开展爱心支教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铜陵福利院爱心支教团队于7月7日前往铜陵市儿童福利院,展开了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在支教过程中,通过“吹奏陶笛以乐寄情”、“挥动画笔以色达意”、“展开想象以书…… 程丽芳 安徽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安徽师大爱心支教团:陪伴是最长的告白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铜陵福利院爱心支教团队于7月7日前往铜陵市儿童福利院,展开了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在支教过程中,通过“吹奏陶笛以乐寄情”、“挥动画笔以色达意”、“展开想象以书…… 程丽芳 安徽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再赴一场盛夏之约

“姐姐,你明年还会来吗?”“当然会啊。”2018年的7月,我第一次来到铜陵,第一次和福利院的孩子们见面。这个夏天,我再一次来到了铜陵市儿童福利院。5月份的时候,我来到铜陵与福利院的…… 程丽芳 安徽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扬帆逐梦 职通未来 文学院承办山东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暨聊城大学

为畅通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通道,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高效对接平台,促进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与高质量就业,4月10日,山东省高…

文学院举办访企拓岗座谈会

4月10日,文学院邀请潍坊实验中学、东阿南湖行知学校、临朐新时代实验学校及济南天桥黄河双语实验学校负责老师到C210会议室举…

以声传薪火,破茧绽芳华 ——人文学院举办“传薪破茧 燃梦青春”主持人大赛

为融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意表达,展现人文学子的文化底蕴,3月30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人文艺术实践基地举行以“传薪破茧燃梦…

创新赋能,共启未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三院联合举

为结合专业特色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学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3月31日晚,由人文社会…

人文学院举办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首期课程

为夯实学院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基础,4月1日晚,人文学院于旗山校区文2-305教室举办首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课程,…

最新发布

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亲近乡村、了解农村发展的良好平台
青春在酉阳: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乡村振兴“笃行计划”全国专项行动示范性团队社会实践活动为深入贯彻践行党的二十大和团十九大精神,厚植青年爱国主义情怀,更好地落实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乡村振兴“笃行计划”全国专项行动示范性团队前往重庆市酉阳县龙潭古镇革
参观烈士故居,缅怀革命先驱7月29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乡村振兴“笃行计划”全国专项行动示范性团队前往重庆市酉阳县龙潭古镇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赵世炎故居参观学习,感悟革命烈士光辉事迹,接受红色文化教…
重庆工商学子三下乡:乡遇送法
(通讯员谭怡)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农村金融是推动农业农村两个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为提高当地村民农民信用意识及金融风险意识…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乡”遇绘繁星,共筑启春潮乡村振兴“笃行计划”全国专项行动示范性团队
笃行三下乡|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学子走进何家岩,探寻非遗魅力(通讯员:杜彦臻、钟金玲、王桂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全面加强非物…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乡村振兴“笃行计划”全国专项行动示范性团队指导老师刘茂玲、杜彦臻、
探访酵素企业,共谱发展华章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帮助广大青年学子了解化工企业的特色以及未来就业方向,7月30…
萤火之行,与习惯同行
大学生网报昆山8月29日电(通讯员张易宁)夏日烈日炎炎,暑假如约而至。为了顺应国家“双减”政策,缓解家长焦虑问题,给予孩子们一个查漏补缺、兴趣多样发展的场所。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建立“…
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在学院党总支的领导下,于7月28日上午10点在酉阳县板溪镇
青春在酉阳: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乡村振兴“笃行计划”全国专项行动示范性团队社会实践活动为深入贯彻践行党的二十大和团十九大精神,厚植青年爱国主义情怀,更好地落实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参观赵世炎故居,感受伟人生活
(通讯员张秋玲)7月29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乡”遇语同音,共筑人同心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我们追随着历史的足迹,来到了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方——赵世炎故居。赵世炎先…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青春三下乡,筑梦正当时——“笃行”计划专项团队
(通讯员:李成義)为促进学校和地方的深度合作,围绕“以共建促党建,以共建促合作,以共建促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推动校地合作,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
“乡”遇语同音,共筑人同心/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社会实践活动
(通讯员张秋玲孙小卓)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