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传承非遗文化,7月15日-7月17日,阳光学院赴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访实践队开展为期三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通过参观走访、交流学习、亲身体验、实地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泉州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
泉州花灯传习所
隐藏在小巷深处的“溢彩”
泉州花灯是一种流传于福建省泉州市的传统民间工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泉州花灯于2006年0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艺精湛的彩扎灯、刻纸灯、针刺灯,成为泉州花灯的“台柱”,也是南方花灯的典型代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2023年07月16日,阳光学院赴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访实践队前往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林伟忠所在的泉州花灯传习所进行探访。
据悉,林守明和林伟忠父子是这所花灯传习所的主人。作为泉州花灯市级传承人,父子俩情牵花灯数十载,共同设计、制作出各种精美的泉州花灯,每年灯会获奖无数。
泉州花灯传习所内景
林伟忠师傅将花灯电源全部接通后,实践队迎面感受到穿越时空的流光溢彩,虽然空间所摆放的花灯数量有限,但是每件花灯背后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
据了解,2023年除夕,以世界级非遗泉州南音为底色创意歌曲《百鸟归巢》首次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这背景中所采用的花灯纹样设计便是出自林伟忠之手。这幅被央视选上的作品是十二年前设计的《百鸟朝凤》的刻纸镂空图案,也恰好与节目《百鸟归巢》主题契合。
“原本的花灯框架都是由竹篾制成的,现在大多会使用细的钢丝骨架,为了让花灯造型更加有曲线,立体感更加强烈。”在林伟忠师傅的介绍下,我们知道花灯的整体性和美观性大幅提升的背后有着师傅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
随后林师傅带大家看了一些简易的无骨刻纸灯,这种基本原材料是纸板,在这些块面上描画图案,用刻刀细心雕刻,板块上浮现出镂空的图案,再把这些板块拼合成灯体,当灯点亮时,属于元宵的气氛就浮现出来了,工艺虽不复杂,但是其中承载着是一代代花灯传承者的创新精神。
林师傅表示,做花灯是项体力活,他现在也在不断研究如何将更多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融合起来,使花灯的情景和人物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尝试使用更多现代工艺和传统工艺的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发出新的造型,新的创意,让花灯继续“活”起来。
在这次探访实践中,实践队发现泉州花灯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进行了大胆创新,可谓“异彩纷呈”。它不仅包含传统的花灯元素,林伟忠师傅还采用了许多新颖的工艺,设计出了富有新意的花灯造型,进一步丰富了花灯的故事寓意。为了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需要持续提升创新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将更多有关泉州的花灯故事传播到更广的地方。
蟳埔村
来做一回“海的女儿”
蟳埔村,一个距泉州市区10公里的一个小渔村,这里最吸引人的是用海蛎壳搭建的房子,还有浔埔女的头饰也是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这里,几乎整个村子的女子都是这番打扮:将头发盘成几圈髻子,用一根象牙固定,再用麻丝缠着花绕住,佩戴着三五种新鲜的或塑料的花朵作头饰,艳丽又芬芳。街头巷尾中时不时的出现“海上花园头上插”的浔埔阿姨,浔埔女盘头插花,戴着丁香耳坠,穿着大裾衫、宽脚裤,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情。
蟳埔女与惠安女、湄洲女被称为“福建三大渔女”。近年来,埔女头饰因色彩斑斓、造型大方在网上大放异彩,获得许多年轻人的青睐。据说这里的居民是古代阿拉伯人的后裔,尽管历经几个世纪,但还是保留着些许中亚遗风,埔女头饰也成为闽南海洋文化的活标本。
图源网络
7月17日上午,实践队走进蟳埔村,探寻非遗文化习俗。为了进一步了解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实践队成员穿上独具特色的蟳埔服饰,亲身体验蟳埔女服饰头饰文化,化身“海的女儿”。
店铺的阿姨在帮实践队队员们簪花围时感概地说道:“在之前,穿着蟳埔女服饰的以老人居多。这两年,赵丽颖带来的‘明星效应’,也让更多的游客来体验和感受当地的蟳埔女文化。”
实践队成员在体验蟳埔女服饰头饰文化
在感受了蟳埔女独特鲜明的视觉标记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后,实践队队员们表示,大学生是社会文化传承的优秀群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有其自身特有的群体优势。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大学生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面和较强的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如果大学生都能发挥所长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与保护,必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起到大大的推动作用。
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一部千年泉州艺术简史
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位于泉州市侨乡体育中心,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展陈面积6500多平方米,分二、三、四、五层展区。
实践队成员在馆内参观
常设展区展出各类非遗展品达650多件,荟萃我市众多非遗保护项目,是国内最大的非遗馆。参观者不仅能看到非遗项目的实物展示、展板文字图片介绍、多媒体演示,还能通过非遗传承人的活态展演展示,全方位感受非遗魅力。
实践队在馆内近观石雕、木雕、纸织画、木偶头雕刻、彩扎、纸扎、花灯等非遗的传统美术项目,这些传统工艺和技艺的展示,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骄傲。
同时实践队在深入了解泉州城市建设的文化底蕴后,用新媒体平台开启直播,发挥专业优势,向更多人宣传泉州非遗文化。直播累积观看量点赞量超3万,对当地非遗传承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实践队成员在直播宣传
实践队直播数据
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阳光学院赴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访实践队充分了解到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现状,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实践期间,实践队队员们不仅感受到泉州的技艺之美、匠心之美,还顺带体验了一把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新过程。
我们也将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非遗文化的传承队伍中去,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期图片:阳光学院赴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访实践队
本期视频:黄耿权
本期文案:陈瑜 杨志成 卢俊杰
本期编辑:陈瑜
本期审核:蔡嫣嫣(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44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