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是思想的真理。为响应二十大对青年人的号召,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我于8月21日-8月25日跟随“寻梦巴渠 逐梦夏乡”实践队前往四川省达州市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基层一线,先后走访大堰镇卢岗村、乌梅山村、月华镇九银村以及朝阳乡木鱼村,积极与当地政府和群众沟通,探求各村农旅模式与集体经济结构转变的异同。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深入了解了当地的农旅发展模式,更通过此次实践重新审视农民与农村的关系。
我深入到乡村的每个角落,感受到那种久违的宁静和淳朴与现代科技碰撞出的火花。我看到,现代科技在农村不断渗透,在大堰镇卢岗村,村干部带头开辟新赛道,聚焦蔬菜产业培育创新,建设智能育苗棚,推行农业发展带动农户的模式;大竹县月华镇九银村建造现代化农业园区的糯稻基地,实行易地搬迁,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我看到,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根深叶茂,乌梅山村作为乌梅的核心产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乌梅产业,成功打造出“达川品牌”;朝阳乡木鱼村以山养山,因地制宜发展以黑山羊为主的特色生态种植养殖业。
在乡村这片田野上,我见证了劳动的力量。在我和村民们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手脚不停地辛勤劳作,汗水湿透了衣背,却依旧笑呵呵地跟我们谈起在这里的生活——养殖、耕种,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时他们已在田间,等待一天的劳作完成后,在自家庭院前看着天色渐渐黯淡,那满是风霜的脸表明他们始终是用自己的双手亲手创造出美丽的家园。他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无论严寒酷暑,风吹雨打,他们在传统的种植方式中适应着新的技术手段,年纪带来的眼中浑浊却熄不灭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图为寻梦巴渠 逐梦夏乡实践队成员向村民了解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茗 供图
然而,我也看到了巩固乡村振兴基石面临的新的挑战。大堰镇卢岗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大关的背后,村书记提到村民的教育水平问题,思想保守的他们缺乏发展前进的动力;乌梅山村面临着位处深山,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参观游览的难题;月华镇九银村那些习惯了在山里生活的居民,易地搬迁后难以适应集体住所的环境与生活方式;朝阳乡木鱼村合作社的生产模式使得村民参与度不高,收入单一且不够稳定。此外,青年群体外流、作物销路单一、销量较少等问题同样困扰着达州这片土地。我深感乡村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只有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坚定扎根农村,甘于奉献青春血汗于乡间,勇于担当乡村振兴大任,才能破解局面。
图为寻梦巴渠 逐梦夏乡实践队成员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新松 供图
现如今四川省达州市的三下乡实践之旅已完美落幕,此次下乡之行让我深深感受到乡村的淳朴与美好,也让我开始反思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处境。“三下乡”不是终点,青春的脚步应当永不停歇,乡村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稳固脱贫基础,助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聚焦乡村,了解巩固乡村振兴上的难题,敢于在乡村中磨练自己,为乡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开创乡村振兴发展新局面,让生机在乡村中蔓延!(通讯员 雷雅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42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