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湖工学子三下乡:体验古法造纸,传承传统文化

来源:湖北工业大学 作者:夏思颖

为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详细了解古法造纸的流程,湖北工业大学材化学院青凝志愿服务队于7月2日赴江夏区非遗馆进行古法造纸体验活动。此次活动全体队员全身心投入古法造纸的每一步,认真了解其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充分发挥了湖工大学子“用心去感受,实践出真知”的优良传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添砖加瓦。

体验古法造纸,感受非遗魅力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其历史悠久,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

手工造纸也叫古法造纸、土法造纸,是指由发明造纸术经历代流传,不使用机械甚至仅仅使用简单机械的手工造纸方法。据了解,大多以构书皮为原料,经过泡料、煮料、蒸料、洗料、打料、抄纸、榨纸、烘纸等步骤后制成,其制作工序的复杂可见一斑。

老师带领大家参观造纸非遗馆,给大家讲解造纸术的演变历程和历史渊源,了解古代书写载体由甲骨、竹简、木牍、检波、麻纸再到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的衍变,让队员们感受古代造纸术的神奇和古人的智慧。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始动手制作古法纸,从洗料到抄纸一步步邂逅古法造纸的非遗之美。

古法造纸有着丰富多彩的原料种类,用不同的工艺可以生产不同材质,颜色,用途的纸,如树皮纸,藏纸,落水纸等等

此次还有幸采访到了第九代漳纸工坊传承人——陈银翔老师,了解到她与古法造纸已有十四年之久的缘分。老师在她创办的非遗馆里积极向大家科普,宣传古法造纸,以轻松易上手的体验方式吸引广大群众,为发扬古法造纸做出了杰出贡献。

实践理论相结合,轻化学子与造纸术

在大学专业中,我们材化学院轻化专业与造纸术关系密切。纸浆造纸工程方向主要围绕造纸原理与工程、制浆原理与工程这两门课程进行教学延伸,造纸原理与工程主要讲述纸张生产的基本原理及各生产阶段、环节的指导理论、工作机理,涵盖了纸料制备、纸和纸板抄造二大部分的内容,包括打浆、化学品添加的基本理论、纸料输送的基本特性、纸和纸板抄造过程的要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制浆原理与工程主要介绍制浆的基本原理、工艺技术与工程应用。而在此基础所延伸的课程有造纸化学品、制浆造纸工艺试验、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等。大学学子们可以积极将自己所学专业与非遗文化相结合,为古法造纸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这次的体验,更好的加深了我们对古法造纸专业知识的了解,也借此机会让我们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古法造纸实践结合,让广大材化青年助力为古法造纸的发展助力。身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肩负使命,牢记“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家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古法造纸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优秀传统文化,没有造纸术,活字印刷等的出现,文字便失去了载体,所以说造纸术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古法造纸已经慢慢的淡出了年轻人的世界,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现代化科技越来越先进,在工业造纸已普及的情况下古法造纸的存在感越来越低,能传承古法造纸的匠人也越来越少。工匠后继乏人,传承前景堪忧。

古法“手工造纸”延续至今,很多已经逐渐失传,传统文化的传承始终面临着灭绝之难。中国部分地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积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获得一定的保护,但仅仅是保护,它最终只会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供人回味欣赏。

目前,“手工造纸”已经被列为一些学校的教育计划中,使这种古老工艺得到技艺与精神上的双传承。而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如果让古法造纸变的大众化,让人们了解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主动去学习,传承。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不仅提升队员自身综合实践能力,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让大家感受到了非遗技艺者严谨严苛的工匠精神,了解到保护与发展非遗依旧任重道远的现状。

青年学子唯有深入实践,才能深切感受社会前进的脉搏。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相信队员们将不忘青年学子责任,主动作为,以青年之力,助非遗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42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北学子三下乡:互联网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武汉7月8日电(通讯员敖嘉慧)乡村振兴对于推动社会均衡发展,建设现代化国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新时代农村发展新动力…… Echo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走进汉川湾潭乡,探索农产品新模式

中国武汉7月8日电(通讯员敖嘉慧)在中国这么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减缓,城市的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了扩大内部需…… Echo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为文物古建“遮风挡雨
2023年8月27日中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晋北探索队的成员们来到了杀虎口遗址区,去探寻杀虎口遗址工作人员为文物保护所做出的努力和中国加强文物保护的重大意义。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右卫古城合影留念大学生网报通…
从《玩偶之家》看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挪威作家易卜生创作的戏剧样式,取材于现实生活,触及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宗教、法律、道德等多方面现实问题。以现实的笔法,讨论的笔法反映人们熟悉的社会,家庭生活事件,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但只提出问…
支教“戏”见成效,京剧知识点亮乡村校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支教志愿者队伍中来,为乡村地区的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为广阔的视野。而在这些志愿者中,有一群特别的人,他们不仅教授知识,更是将京剧文化带到了乡村校园中。8月2…
红色血脉久流传
为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让教育之光代代相传,7月8日下午,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从‘心’出发·助力乡村振兴”巫山大学生社会实践专项团队、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乡”遇砺初心共筑担使命理论普及宣讲团2023…
寻访红色印迹,对话革命碑文
7月18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追踪碑文流年,探忆革命岁月”中文传播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安庆博物馆和独秀园进行了参观调研。队员们在此倾听革命故事,探寻碑刻文物背后的历史渊源。随红色迹,话革命碑…
云梦下辛店:薪火相传,守护你我
8月3日,在当地政府和县团委的积极组织下,薪火社会实践队成员来到云梦县下辛店中学,为当地留守儿童们宣讲结核知识。这次宣讲活动旨在提高学生们对结核病的认知,预防结核病的发生,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在活…
‘学习二十大,启航新征程’泰裤辣小组暑假社会实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发挥社会实践在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作用,进一步引导我校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在全面建设…
“艺术赋能乡村,共画和美花戏”暑期社会实践纪实(十二)(调研全过程及效果展示)
花戏村位于杭州市临安区板桥镇东部,因远近闻名的“花戏台”而得名。为了传承和弘扬这一地方文化遗产,同时推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艺术赋能乡村,共画和美花戏”暑期社会实践团…
泰裤啦小组‘学习二十大,启航新征程’暑假社会实践
夏的滚滚热浪来袭,却挡不住我们“学习二十大,启航新征程”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的脚步。我队是由廖晴晴、姚雅洁、曹丽君、许岚、龚军耀、朱政、李涛、王文翰、杨鹏辉、夏俊宇等10人组成的,我们赴赶江苏省无…
游京杭大运河、览钱塘江大桥陈列馆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8月31日讯】(通讯员:袁嘉慧) 2023年7月2日,我们匠心社会实践队去到京杭大运河乘坐水上巴士。沿途我们见到了许多景色,有两岸的特色建筑,以及一艘艘运船,最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