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7月5日,我院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暑期实践队抵达目的地,正式开展了为期八天的暑期实践活动。
陕西省作为十三朝古都,拥有4个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91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74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而宝鸡凤翔区拥有其中颇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鲜亮明丽的凤翔泥塑、古朴神秘的社火脸谱、匠心独运的木版年画等等。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成为当地风土人情的一部分,也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物质依托。本实践队选择以宝鸡市凤翔区开展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现状调查,陆续开展实地调研、街头采访、对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实践活动。
实地调研:博物馆一览
实践期间,实践队首先针对当地的文化遗产类型、传承状况、发展现状等展开调研,先后前往中国青铜器博物馆、宝鸡民俗博物馆、宝鸡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张择端故居、社火历史陈列馆参观。重点针对凤翔区凤翔泥塑、木版年画的历史由来、发展演变知识展开学习。为大致了解泥塑与木版年画的制作流程,实践队成员前往泥塑第一村六营村与木版年画传承所在地南小里村进行参观。南小里村的文化传习馆中,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系统参观了凤翔泥塑的制作流程,实践队成员孙润青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与制作泥胚,其他成员参与最后的泥塑上色。亲身体验后,孙润青表示:“在制作泥胚过程中我了解到凤翔泥塑出彩的原因,泥胚的制作需要经过成百上千次捶打直至混合均匀、数十名匠人凝聚心力才能完成最后的精品。”
7月7日下午,实践队到达宝鸡市凤翔区文化馆,与文化馆馆长展开交流。在前期准备中,实践队针对凤翔区的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现状总结出了十个问题,在交流中一一向文化馆馆长请教、“凤翔泥塑与木板年画在当今时代留存,采取了怎样的方式?又有什么不同呢?”文化馆介绍道:“当今时代创新是主流,文化遗产的发展也应当注意到这一点。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曾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包括制作泥塑相关文创,在网络平台中发展数字化文化遗产。”对比凤翔泥塑和木板年画的发展现状,馆长介绍道:“凤翔泥塑发展现状良好,木版年画由于受到现今印刷年画的冲击,发展道路受到阻碍,要想重新焕发生机需要找到新的出路。”
人物专访:了解非遗背后的故事
实践队选择凤翔泥塑与木版年画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寻找他们现今的非遗传人,开展“对话非遗传承人”的采访活动。确定传承人位置后,实践队分别前往南小里村和六营村,与凤翔泥塑传承人胡锦伟、木板年画传承人邰伟伟对话。了解非遗背后的传承故事,发现非遗背后的坚守。
在对话中实践队成员发现,传承过程需要年轻人的助力、融入创新力量、顺应时代大势,才能在时代潮流中站稳脚跟。
街头采访:挖掘非遗态度
实践开始之前,实践队结合网络查询非遗知识制作线上问卷,经过半个月的填写,成员们收集到800余份来自全国各地的问卷结果。结合问卷结果,成员们大致了解了凤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状况。
实践过程中,成员分头开展街头采访,分别采访当地游客与当地人对非遗的态度以及了解情况,制作成为调查报告,以便于后续实践活动的开展。
本次实践活动经过六名成员齐心协力,于7月中旬顺利结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39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