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由乡村振兴研究院和经济与管理学院指导的“再遇乡愁”和“田野守护者”大学生社会实践队在省农业科学院,与福州理工学院文理学院副教授雷玉玺进行访谈,深度调研科技特派员机制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服务带来的作用与服务推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创新,了解台籍教师担任科技特派员的情况。
雷玉玺副教授首先讲述了2022年前往连江县进行科技特派员工作时的情况:针对梅洋村的水质优良,农民善于耕作,在拔草,除虫等多个农业耕种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的优势与缺乏品质优良的稻种的问题,他提出采取契约种植的模式来发展梅洋的精致农业,并从病虫害鼠害防治、蔬菜类种植与茶产业发展等三个方面对梅洋村今后发展方向提出建议。而基于儒洋村地处偏远,传统的种养殖项目已不适合村民群众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的特点,他提出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多种经营,积极引进特色农业、高优产业,克服自然劣势,发挥其优势,规模化养殖黑山羊,走出一条符合优势特点的道路。此外,雷玉玺副教授以儒洋村为试点,以养羊业为龙头,拉动下游产业链,以点带面,将该产业向周边乡村辐射推广,让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农民回归家乡参与建设,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新农村建设,提高村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对于科技特派员在工作中面临的一些挑战与科技特派员机制的不足,雷玉玺副教授表示,如由于受援单位对于科技特派员信任不足与科技特派员提出方案与企业的工作理念产生冲突,科技特派员需要修改意见并再做方案规划,效率较低。并由于资金支持不到位,到款时间慢,一定程度上使得科技特派员工作难以开展。最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农业科技人员与农业经营主体之外,科技特派员制度还涉及农业科研单位、地方政府,不同主体的立场不同,会产生一些利益冲突,使得工作受到一定束缚与冲突。
“要关注科技特派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是否实地调研而不是弄虚作假。”雷玉玺副教授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要落地也要用过硬的本领才干才能切实帮助到农民。同时,提升相关主管部门管理协同效能,确保资金和人才资源的支持,也要构建好与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共同体,保证各方向着一致的目标使劲。
通过访谈,实践队深入了解了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方面做出的工作,也透过雷玉玺副教授提供的案例分析认识到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展现状。随着科特派制度进一步的完善,未来会有更多优秀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与村镇干部协同促进村镇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让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切实提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38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