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从科特派到科技小院: 福建农林大学马翠兰博士的园地和远方

来源:闽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田野守护者寻踪队 作者:张舒婷

为深入了解、科学把握高校教师在我省科技特派员制度和乡村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振兴中的独特作用,6月30日,由我院指导的田野“守护者”寻踪队社会实践队,前往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采访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和科技小院责任专家马翠兰博士等优秀代表,以期深思细悟乡村振兴背景下科特派制度如何走深走实、更上一层楼。

回顾经历,耐心解惑

采访中,马翠兰博士应约从区域特色果树栽培方面向实践队详细介绍自己多年从事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经历、主要进展、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耐心回答队员们提出的相关提问。采访中还具体提到打通技术下乡最后一公里中的重要角色——科技小院。认为科技小院是人才培养、农业技术创新与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通过搭建创新科技服务平台,调动涉农高校师生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广大农民和基层农技协提供“够用、及时、全面”的产业技术服务,实现建设农业强国要求的“增产、提质、节本”目标。

截止2023年5月,全国有532家科技小院,福建省内33家,6月福建省新增15家,达48家。未来福建省南安荔枝科技小院将充分利用500亩荔枝园平台,建立荔枝主推品种、绿色生态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区,选育晚熟荔枝品种,通过营养诊断制定荔枝高效施肥技术。同时以农民需求为牵引,进行针对性的科技创新与服务。

四“零”方式,成功保障

访谈中,马博士进一步分析总结和分享到:“科技小院”要以四个“零”为原则更好服务农户。

一是零距离科技小院建在村中,出门就是农村和农田。通过多名小院专家和研究生的长期入驻,有助于与农业生产者的零距离沟通,并带领农民一起实施,易形成适应当地生产特点、农民需求的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有效解决科技人员与农民分离的问题。研究生们也将在完成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作为选题,开展问题导向的学术研究,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有理想、有情怀、有能力、能吃苦、肯奉献的农业科技人才,实现育人与用人零距离。

二是零时差。科技小院的成员会在收到农民们有关生产、生活问题或疑问时第一时间回复消息,和农民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向农民们深入浅出地科普对农业有重大帮助的科学生产知识和实用的生产技能,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三是零门槛。马博士表示,当农民们问及科技小院的成员们并不熟悉或者了解不够全面的研究领域时,他们会秉持着严谨求实的态度,如实相告实际情况,并会另外去请教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只有当他们确认信息无误后才会再转告给农民。

四是零费用。技术服务和帮扶都是免费送到农民家门口,但是效果并不会因此打折扣。如根据当地生产实际和存在问题,科技小院组织相关师生重点研究、重点解决,分门别类,精准建立起粮食、蔬菜、果树、特色产业等科技小院,引导农民进行高效绿色生产,促进作物增产、资源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保护。

立足当下,面向未来

在采访的最后,马博士表示科特派制度给了科研工作者一个用知识、技术更好、更直接帮助农民进行高效、安全的农业生产,同时可与农民个人、农民企业共享科研创新成果、能增加幸福感和成就感,也助力了乡村振兴。科技小院则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落地提供了一种方式,通过科技特派员长期扎根基层,接触农业生产实际,与农民一同对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开展研究和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创新集成增产增效生态技术及开展农民培训、开办农民田间学校,组织各种示范、推广等活动,服务“三农。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可或缺的举措。队员们也更加深刻领悟到党的二十大有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和要旨,他们期待未来通过相关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更好整合多方力量,促进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发展建设,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腾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38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习中国新时代青年精神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习中国新时代青年精神(2019.7.25.)今日,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赴邵阳邵东魏家桥镇暑期社会实践团于报公铺小学开展红色论坛,本次红色论坛的主题是:纪念五四运动100周…… 叶思凯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学社联三下乡队伍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与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

2025年3月9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携手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于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旧社区举办公益手工…

‘职’点迷津 巾帼护航|闽南科技学院开展女企业家进校园宣讲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于菲华楼C102开展“‘职’点迷津巾帼护航”女…

青春浇灌希望 爱心点亮未来—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支团支教生活纪实

在祖国西部的青山绿水间,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青年学子们正以教育为笔,以青春为墨,在西部教育的广袤画卷上描…

追“锋”青年,志愿同行 —基础医学院2023级临床医学第五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与对深入开展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让闪耀着时代光辉的精神火种…

激活红色密码!沂蒙精神赋能革命老区 高质量发展——湖南农大青年志愿服务

近日,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走进长沙市开福区好人馆,以“激活红色密码!沂蒙精神赋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为主…

最新发布

矿大披星戴梦社会实践徐州支队
8月22日下午,“披星戴梦2023”徐州支队到达徐州马庄村,在村办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为村内小朋友讲述月球的诞生、我国的探月工程、月球在不同时刻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现象等。团队组织天文科普,旨在积极调…
走近科技特派员,寻访田野守护者
6月30日,我院指导的田野守护者“寻踪队”社会实践队与乡村振兴研习社部分成员前往福建农林大学,与三名不同领域的科技特派员进行访谈交流。实践队首先在动物科学学院对严美姣副教授进行访谈。严教授简要介绍…
曲师大学子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勠力构建“无诈”家园
2023年8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筑法之基,行稳致远”社会实践队来到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开展“反诈防骗,你我共行”的考察实践,通过普法宣传、线下采访的方式,用法律知识为更多的人织就一张电信安全的大网,…
深访台籍科技特派员
7月2日,由乡村振兴研究院和经济与管理学院指导的“再遇乡愁”和“田野守护者”大学生社会实践队在省农业科学院,与福州理工学院文理学院副教授雷玉玺进行访谈,深度调研科技特派员机制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服…
夏日寻李渡行,微阳暖人心
通讯员李梦源代亚洲杨雯心为响应国家号召,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素质,7月7日上午,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韬光逐粟,寻梦李渡”赴南充嘉陵志愿服务队正式出征,抵达南充嘉陵李渡镇开启了三下乡实践之旅并展开…
把城市景观设计带回乡下
2023年8月29日,由校学生22级会计金融学院的田佳佳,田欣,郭佳媛,姚烨,陈子瑶等,10名学生组织了“把城市景观带回乡下”暑期实践活动。为了把城市景观设计带回乡下,此次活动以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乡村为…
做个幸福的筑梦人
中国大学生网报连云港8月30日电(通讯员朱芳进)初夏时节,各色野花都开了,红的、紫的、粉的、黄的,想绣在一块绿色大地毯上的灿烂斑点;成群的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勤地飞来飞去。南京师范大学…
乡村建设,我辈之责
(通讯员周春林)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的大舞台,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具体工作放在乡村振兴全局中来考量,以解决和发展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己任,努力提高农村工作本领,以饱满的激情和严实的作风,真正深入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实践团赴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隆坊镇上官村开展调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实践团赴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隆坊镇上官村开展调研为深度调研农村农业发展情况,发展智慧农业新技术,切实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安德学院学生于2023年8月6日赴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
用爱心点亮希望,用行动照亮未来
2023年7月18日,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筑梦成长,青年先行”实践团队在重庆市开州区南雅镇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为了打造一个干净、宜居的社区环境,并呵护社区中的老年人群体,我们非常高兴展开一次清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