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西南财经大学“群山之音,青苗求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走访西江千户苗寨,探索传统村

来源: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作者:许莉歌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8月28日电(通讯员 许莉歌)为响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文旅发展助力乡村振兴,8月21日,西南财经大学“群山之音,青苗求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到达位于黔东南州雷山县的4a级人文景区——西江千户苗寨,进行为期三天实地走访与调研。实践队通过与西江村村委会的交流以及在景区内发放相关问卷的形式,力求深刻理解西江苗寨的文旅运营现状,为西江苗寨及其同类型文旅地提出独特的西财见解。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西江博物馆。通讯员 黄粤 供图

为先明确西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实践队首先前往了西江千户苗寨西江村。在那里,实践队对村委会书记杨江平先生进行了深入访谈。

在交流过程中,杨书记首先向实践队员指出了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的独特之处,即旅游景区与行政村的一体化。西江千户苗寨不仅仅是一个接待外来游客的景区,同时还是村民切实生活的家乡。因此,如何平衡游客和村民的利益就成了西江文旅工作的重心。

图为实践队员与杨书记交流。通讯员 高雅萌 供图。

当实践队就在互联网上被最多游客诟病的商业化问题,询问杨书记的看法时,他无奈地表示,商业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游客的体验,但站在西江苗寨本土发展的角度而言,商业化恰恰是其得到发展且正在发展的外在表现。随后,他进一步解释到:原生态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比如当地特色酸汤鱼原本是不去鱼鳞,为了适应全国各地游客的口味,自然要进行改良;与此同时,西江千户苗寨旺季时一天要接待上万人次,如果要同时满足这么多游客的住宿餐饮与特色旅拍需求,足够的商业化就成为了必然。但同时,杨书记也向实践队表示,目前西江千户苗寨的商业化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作为当地村委会的代表,即乡村振兴政策的具体落实人,杨书记还介绍说:“村委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好政府与游客的‘中间人’。”

在提及村委会具体工作的开展时,杨书记无奈地表示,如要在民众中顺利推进文旅发展工作,只有一个核心,那就是“把握村民心理,使他们从旅游中获利。”对此,杨书记提到了一个重要数字——18%,即政府每年给予村民的门票分红。在16年以前,村民所能获得门票收益是门票总收入的15%,后来上调为18%。之后,虽然村民仍想提高收益比例,但为保证政府收益以及其下属公司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正常运营,目前村民与政府、文旅公司双方之间只能处在不太满意,但相对稳定的平衡之中。

最后,杨书记总结到,即使改变目前的多种平衡相对困难,西江仍然要努力谋求进一步改善,并将继续带动整个雷山县的经济发展。

大众的声音,是最真实的声音。在离开村委会之后,实践队员便在景区内部开展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工作。

图为实践队员在发放问卷。通讯员 杨盛鑫 供图

根据侧重点不同,问卷主要分为两类,分别针对游客和村民两个不同主体,旨在了解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两个主要利益群体的实际需求。经统计,问卷结果表现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游客总体对景区满意度较高,但商业化问题比较突出;二,村民则对景区造成的生活破坏有一定不满,如无车景区、民风民俗的变化等,并且对收益仍有更高需求。

在实践队员与村民的交谈中,其中一位村民的生存状况与意见较有代表性。这名中年女性村民的主业是种田,同时摆摊售卖苗族特色小饰品来补贴家用。她们家的种植所得主要满足自身需求,不在市场上流通;而摆摊的月收入则是在1000到2000之间;除此之外,还有18%的门票收入。当一名实践队员,进一步向她询问门票收入的具体金额时,她抱怨道:“近两年,钱都没发了。前天才发了1000多块,比以前少多了。”

实际上,村民的门票收入减少情有可原。在与杨书记和景区工作人员的交流以后,实践队员了解到,前几年因疫情原因,经济停摆,旅游业受到严重冲击,门票收入寥寥无几;而现在则因为要恢复客流量,门票由原先的110元降至45元,并且对持有军官证、学生证等证件的游客甚至实行免票。

可以看出,在以文旅促振兴的过程中,村民与政府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村民有时难以理解上层的决策,执行决策的村委会也觉得村民工作是一大痛点。而这种隔阂一定程度上,由于教育背景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是难以消除的,只能尽力减少。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实践队的成员们深刻理解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的内涵,中国传统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如今,中国正处于后疫情时代,西江千户苗寨所代表的乡村旅游将如何面对历史的发展与机遇,如何在现有平衡中稳步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仍亟待进一步探索。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乡村文旅振兴,步履铿锵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34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昆明斗南湿地公园探访湿地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7月15日是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动物医学院赴云南昆明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昆明开展社会实践的第三天,昆明的天气依旧晴朗。实践队员们迎着朝阳来到了斗南湿地公园开展实践活动。十多年…… 徐楚婷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动物医学院查看全文 >>

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探访新型湿地建设保护

昆明海洪湿地公园:以新湿地建设引领滇池水资源保护2021年7月14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动物医学院赴云南省昆明市暑期实践团于上午7:30抵达海洪湿地公园,在园内进行一系列调研活动…… 凌心童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动物医学院查看全文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赴昆明大学生实践队调研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捞鱼河是滇池35条入滇河道之一,2015年度假区将捞鱼河环湖东路以西入湖口两侧建成占地700亩的生态湿地,河水中的污染物经湿地系统中的植物、微生物等的作用得到去除,水质得到净化,对于滇…… 徐楚婷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动物医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音乐会通讯

11月22日晚,山东大学(威海)歌声飞扬协会于玲珑学堂举办了“乐动心弦,梦绘未来”主题音乐会。本次音乐会旨在丰富师生的校…

心梦交织的志愿华章

在城市的角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红马甲,如同一簇簇温暖的火焰,汇聚成名为“心语汇梦”的志愿服务队。“心语”是心灵…

爱汇聚,筑梦想

在熙熙攘攘的城市街头,或是宁静偏远的乡村小道,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以爱为帆,以梦为桨,“心语汇梦”志愿服务队如同一颗…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开展“携手并进 心灵共鸣”餐厅沙龙活动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号召,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有效释放心理压力,11月21日,传媒技术学院…

心与梦的交融

心与梦的交融:在志愿中成长与奉献“心语汇梦”志愿服务,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在城市与乡村的上空奏响,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

最新发布

青春赴酉阳: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乡村振兴“笃行计划”团队|深耕乡村沃土,闪耀青春担当
为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宣传普通话,以及传承劳动精神,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全国示范性团队走进了红溪村叠石花谷,通过实地调研、拍摄旅游宣传片,以及普通话宣传和劳动教育活动,…
青春力量 筑梦征程│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乡”遇语同音,共筑人同心赴酉阳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
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团十九大部署,助力宣传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政策,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地区…
会计金融学院“走近千村观察,唱响乡村振兴”社会实践
为助力乡村振兴,展现青年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风采,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子深入社会,积极实践,践行当代大学生应尽的社会责任,传递青春正能量。乡村调研。组织青年学生紧扣“新时…
蚌埠学院三下乡: 走进乡村基层,展现乡村振兴新局面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用真理指导实践,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下岳西县王畈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2023年7月3日,共青团蚌埠学院委员会、蚌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的“传承红色基因,服务乡村振兴”…
三下乡社会实践:扬青春之风于阡陌,传红色精神于行动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7月20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追踪碑文流年,探忆革命岁月”中文传播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鱼米之乡”的红色大石乡进行实践调研,追踪太湖岸边的红色足迹,探索新时代农村红色产业…
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你我的未来
地球是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地球上约百分之七十的面积被海洋所覆盖,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从海洋蒸发到大气,通过降雨汇入河流,最后流入千家万户。除此之外,海洋中还蕴含这丰富的资源,俗话说“靠山吃山…
革命热土红色传承,联动建设美丽乡村
中国青年网安庆8月1日电(通讯员林楠)“红色大石,鱼米之乡。”这是太湖县大石乡办公室主任王升阳口中的大石。为了深刻了解大石岭农民暴动纪念碑背后的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追踪碑文流…
湖北学子三下乡:关爱留守儿童,关照下一代
湖北学子三下乡:关爱留守儿童,关照下一代与“志远”同行,播撒爱心阳光,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家庭为了生存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家中,为了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和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湖北第二…
农工商学子三下乡:探索红色基因,赋能汕尾文化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彩实践团于7月3日—7月16日在汕尾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围绕汕尾红色革命旧址,深挖本地革…
访碑文忆峥嵘岁月,铸信念展青年精神
安庆是著名的红色老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红色文化禀赋厚重,有许多影响重大的人和物,也保存着许多珍贵的革命碑刻。作为安徽师范大学“追踪碑文流年,探忆革命岁月”中文传播调研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