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8月28日电(通讯员 许莉歌)为响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文旅发展助力乡村振兴,8月21日,西南财经大学“群山之音,青苗求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到达位于黔东南州雷山县的4a级人文景区——西江千户苗寨,进行为期三天实地走访与调研。实践队通过与西江村村委会的交流以及在景区内发放相关问卷的形式,力求深刻理解西江苗寨的文旅运营现状,为西江苗寨及其同类型文旅地提出独特的西财见解。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西江博物馆。通讯员 黄粤 供图
为先明确西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实践队首先前往了西江千户苗寨西江村。在那里,实践队对村委会书记杨江平先生进行了深入访谈。
在交流过程中,杨书记首先向实践队员指出了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的独特之处,即旅游景区与行政村的一体化。西江千户苗寨不仅仅是一个接待外来游客的景区,同时还是村民切实生活的家乡。因此,如何平衡游客和村民的利益就成了西江文旅工作的重心。
图为实践队员与杨书记交流。通讯员 高雅萌 供图。当实践队就在互联网上被最多游客诟病的商业化问题,询问杨书记的看法时,他无奈地表示,商业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游客的体验,但站在西江苗寨本土发展的角度而言,商业化恰恰是其得到发展且正在发展的外在表现。随后,他进一步解释到:原生态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比如当地特色酸汤鱼原本是不去鱼鳞,为了适应全国各地游客的口味,自然要进行改良;与此同时,西江千户苗寨旺季时一天要接待上万人次,如果要同时满足这么多游客的住宿餐饮与特色旅拍需求,足够的商业化就成为了必然。但同时,杨书记也向实践队表示,目前西江千户苗寨的商业化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作为当地村委会的代表,即乡村振兴政策的具体落实人,杨书记还介绍说:“村委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好政府与游客的‘中间人’。”
在提及村委会具体工作的开展时,杨书记无奈地表示,如要在民众中顺利推进文旅发展工作,只有一个核心,那就是“把握村民心理,使他们从旅游中获利。”对此,杨书记提到了一个重要数字——18%,即政府每年给予村民的门票分红。在16年以前,村民所能获得门票收益是门票总收入的15%,后来上调为18%。之后,虽然村民仍想提高收益比例,但为保证政府收益以及其下属公司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正常运营,目前村民与政府、文旅公司双方之间只能处在不太满意,但相对稳定的平衡之中。
最后,杨书记总结到,即使改变目前的多种平衡相对困难,西江仍然要努力谋求进一步改善,并将继续带动整个雷山县的经济发展。
大众的声音,是最真实的声音。在离开村委会之后,实践队员便在景区内部开展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工作。
图为实践队员在发放问卷。通讯员 杨盛鑫 供图
根据侧重点不同,问卷主要分为两类,分别针对游客和村民两个不同主体,旨在了解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两个主要利益群体的实际需求。经统计,问卷结果表现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游客总体对景区满意度较高,但商业化问题比较突出;二,村民则对景区造成的生活破坏有一定不满,如无车景区、民风民俗的变化等,并且对收益仍有更高需求。
在实践队员与村民的交谈中,其中一位村民的生存状况与意见较有代表性。这名中年女性村民的主业是种田,同时摆摊售卖苗族特色小饰品来补贴家用。她们家的种植所得主要满足自身需求,不在市场上流通;而摆摊的月收入则是在1000到2000之间;除此之外,还有18%的门票收入。当一名实践队员,进一步向她询问门票收入的具体金额时,她抱怨道:“近两年,钱都没发了。前天才发了1000多块,比以前少多了。”
实际上,村民的门票收入减少情有可原。在与杨书记和景区工作人员的交流以后,实践队员了解到,前几年因疫情原因,经济停摆,旅游业受到严重冲击,门票收入寥寥无几;而现在则因为要恢复客流量,门票由原先的110元降至45元,并且对持有军官证、学生证等证件的游客甚至实行免票。
可以看出,在以文旅促振兴的过程中,村民与政府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村民有时难以理解上层的决策,执行决策的村委会也觉得村民工作是一大痛点。而这种隔阂一定程度上,由于教育背景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是难以消除的,只能尽力减少。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实践队的成员们深刻理解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的内涵,中国传统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如今,中国正处于后疫情时代,西江千户苗寨所代表的乡村旅游将如何面对历史的发展与机遇,如何在现有平衡中稳步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仍亟待进一步探索。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乡村文旅振兴,步履铿锵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34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