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是著名的红色老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红色文化禀赋厚重,有许多影响重大的人和物,也保存着许多珍贵的革命碑刻。作为安徽师范大学“追踪碑文流年,探忆革命岁月”中文传播调研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在这段时间的调研中,我收获了很多。走过了独秀园、安庆市烈士陵园、安庆市博物馆、太湖县农民暴动纪念碑,一张张激扬的革命历史画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站在碑前,触摸碑文,和历史对视,革命先烈们的目光,仿佛穿越了百年,射向我们的心间。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一方碑塔,承载着万吨生命的重量。碑文记载了革命历史事件以及革命先烈的英名,是重要的历史资料。在安庆寻访碑文的过程中,我同队员们一起追忆峥嵘岁月,在历史长河中汲取精神动力,不断坚定了自身信念。
文化展馆,以特有的仪式让先辈和今人的情感得以贯通,以悠长的意蕴使革命文化传统和现代人精神心理交相融汇。来到安庆博物馆寻找革命碑文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此次我们主要在近代文明陈列馆进行调研,进入近代文明陈列馆,向内寻访,我看到了一系列革命纪念碑,如建于同治初年的表忠祠碑,用于祭祀咸同年间战死的湘军将士。再往里走,一面横卧式的断裂石碑紧紧吸引了我的目光。看到旁边的文字介绍,我才知道这就是有名的北伐碑,是一面为纪念辛亥革命的烈士而设立的纪念碑。烈士英魂永垂不朽,先辈信仰浩荡如滚滚长江。小雨淅淅,天气微凉,昏暗的天色让我们的烈士陵园之行显得更加庄重肃穆。进入园区后,壮观的烈士雕塑映入眼帘。细雨如丝,天色灰蒙,雕像静穆。我仿佛感受到烈士的目光,穿越了百年,依然如炬。沿着石阶步步向上走,两旁错落分布着一面面刻着重大历史事件的石墙。我忍不住驻足凝望。石墙没有颜色,但仍然可以让人身临其境。烈士们的呐喊声似乎就响在耳畔,每滴热血都化作火焰,点亮新中国的天光。在这里,更多的是无名烈士墓,这里长眠着356位无名烈士,他们大多是在解放安庆和渡江战役时壮烈牺牲的,虽没有留下姓名,但是他们的英勇事迹和精神将长存于世,被世人所铭记。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烈士陵园的“守卫者”们,他们默默守护着烈士英魂的安宁,更守护着红色的信仰。管理处副主任许惠琴女士的一席话更是感人肺腑:“无名烈士远离家乡,长眠于此,家人相见不识,我们要好好纪念他们。”
我们到达的最后一站是太湖县大石乡。乡政府热情帮助了我们,在和他们的配合下,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到了大石乡农民暴动纪念碑的历史。大石乡是有着深厚文化氛围的地方,将红色文化和乡村振兴结合,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运用集体经济模式,瓜蒌收入已经村均年入百万。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卓铺村的蔡老板建设的阿青牧场,将红色文化贯穿始终,打造了集烧烤、骑马等休闲活动为一体的新型乡村产业振兴模式,吸引很多游客前来游玩。
革命历史精神的传播,是一种润物式的方式,可能不会一下带来惊涛骇浪般的冲击,但会在我们此后漫长的一生中草灰蛇线,伏脉千里。在调研的途中,我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思考,如怎样建设新型的红色文化,怎样将碑文进一步传播。碑刻文化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传播力度仍待加强。而我们将带着途中的风景、遇到的问题,积极打开新思路、寻找新方法。我想,我也会带着这段时间的收获,一直走下去,这段珍贵的记忆会留在每位队员的心里。珍存历史,珍视当下,传承文脉,不负相传。(通讯员 林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34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