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科学院8月22日赴重庆探索建筑与文化的碰撞实践团开展三下乡活动
人民大礼堂,作为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大跨度结构巧妙结合的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是重庆的标志建筑物。2023年8月22日上午9:0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重庆探寻城市发展中建筑与文化的碰撞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人民大礼堂进行了研学。
图一 人民大礼堂全貌
团队成员到达目的地后,首先来到了人民大礼堂的牌坊前,牌坊整体以橘红和红色为主色调,上覆碧绿琉璃瓦,里外两面嵌以金色图案,磅礴大气。此处可以从正前方将大礼堂的风貌尽收眼底,人民大礼堂中心礼堂,正对中轴线,是圆形主体建筑,中心礼堂三层圆顶由大红廊柱支撑,绿色琉璃瓦,中心礼堂正中的金色“顶子”,参照了北京天坛的“祈年殿”设计。中间的半圆形球壳顶架为双
层钢架结构,将中国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西方建筑设计融为一体。
图二 大礼堂牌坊
图三 大礼堂牌坊背侧
随后,团队成员们进入大礼堂内部参观,虽然建成已久,但大礼堂内部依然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大礼堂的很多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重庆市也多次对大礼堂进行维护修缮,并升级内部的基础设施,让大礼堂能够与时俱进,继续为各类会议以及演出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图四 大礼堂内部
在走访工作人员和查阅相关资料后,队员们也对人民大礼堂背后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的经济、生活都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基础设施都不具备。当时的重庆,作为西南大区的中心,肩负着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重任,却连一个像样的集会场所都没有。因此,在1951年初,由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人决议,要在重庆修建一座符合要求的大礼堂,命运的齿轮从此开始转动。勤劳智慧的西南人民经历接近三年的艰苦奋斗,解决选址,设计,修建等一个个问题后,最终建成了人民大礼堂,为“建设新中国”献上了一份厚礼。而后,伴随时代的发展,大礼堂在建成之后的近50年间先后进行了多次扩建和大修,才有了我们如今看到的重庆人民大礼堂。
结束参观后,团队成员们再次来到大礼堂前进行合影留念。
图五 团队成员合影留念
重庆人民大礼堂从建成至今,已经成为了一部重庆人民共撰的史书,他见证并述说着新重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一步一步走向繁荣的历史变迁。半个多世纪以来,静静地矗立在山城之中,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着重庆这座名城厚重的历史与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30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