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常州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遇见姑苏,遇见非遗”暑期社会实践感悟
在2023年7月10日至7月17日,常州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遇见姑苏,遇见非遗”团队在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
去的那天是在刚刚下过雨的午后,整个博物馆笼罩一股庄严肃穆的感觉;博物馆的大门是由砖头堆砌而成,而上面所标的博物馆的名字是由余秋雨先生题写;向里走便是一条长廊,这条长廊中有紧凑排放呈蜂窝状的砖墙,也有展示窑厂工作的壁画,一路上人烟稀少,周围草木茂盛也有小湖供我们观赏,整个场景让人不由自主地静下来,放下手机去用心感受它。穿过走廊,我们便真正的开始入馆。入馆的方向与初入走廊的方向正好相反,很是对称;神奇的是在一个风景绝佳的“森林”中,建了一个博物馆,使其更添神秘;进入里面,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几十块玻璃下的砖头,这便是主题了;紧接着我们看到许多仿制的古代器具以及工艺流程,其中不仅包括苏州运用土窑烧制金砖的工艺流程,还有如太学金匮这种迷你版的宫殿模型,以及苏州河畔的风土人情,这些都让我们如同穿越回过去一般感受古代的工艺,不由得再次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与艰苦。
博物馆有三个楼层,每一层所展示的主题都是不一样的,第一层的展厅的主题是“开物”是一块砖的修炼,在这一层我们可以看到造砖要从选土到制成的辛苦工艺十分繁忙,其工艺达到了中国传统制砖工艺的巅峰,由于时间的变化,金砖的质量更为看重因而受到更为严苛的历练,因此质地更为纯粹坚实,在人力、物力和时间上达到了完美的配合,因此金砖的物性逐渐显现,自土成金;第二层展厅的主题是“成器”是一块砖的旅程,金砖从相城到京城由漕船沿着京杭大运河北上在一路上经历了严格的漕运制度和采办管理,再由故宫匠人砍磨铺设在紫禁城大殿之上,这块金砖从地域性的建筑物料上升为王朝殿堂仪容仪表,我不由得感叹正是因为其特有的工艺及匠人的智慧才有得其现有的成就,放在我们人身上也是只有自己在成长及不断的发展才会得到别人的赏识以及重用;第三层展厅的主题是“致用”是一块砖的时代,一块砖铺于殿宇之下,见证了王朝的兴衰以及权力的更替,每每有人凝视它的时候也会在想其背后的故事,这不仅代表的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一个王朝,因而在参观的时候总是时不时沉默不语,原是我被其所吸引,分不得一丝一毫的心,来着的人大多都不会太关注手机,因为这里俨然也是一个世界。
出了博物馆,我们还看到了一排排栏杆,栏杆连着碧绿的水塘,在水塘之上就是古桥。紧接着我们瞧见了残窑一号,残窑三号,残窑六号等,它们四周草木皆生,再加上刚来时下了场雨,颇有一股“天青色等烟雨”的气息,使得在我心中其更添了一笔神秘;出来的时候我看了下时间,惊讶的是我竟然不知不觉已经在里面参观了3个多小时,此时太阳也出来了,博物馆依旧十分的安静,但当我走出大门时,世界彷佛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气,犹如世外桃源一般的。(通讯员 王一凡)
图为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长廊。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一凡 供图
图为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金砖制作工艺流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一凡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30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