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了解、进一步探讨农业强国建设背景下福建茶产业发展升级情况,近日,“茗扬福建”暑期社会实践漳平小分队前往双洋镇开展专题采访。
·立足优势、突出特色,驱动茶产业融合发展
双洋镇位于漳平市西北部、九龙江北溪上游,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的红色遗迹和古代建筑。近年来,该镇立足“古韵宁洋、茶旅小镇”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当地绿色生态资源、文化底蕴优势,按照“以农兴旅,以旅助农,以文塑旅、以旅促文”发展思路,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抓手,以传承弘扬宁洋古城文化、红色文化、茶文化为动力,抢抓国务院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机遇,驱动特色农业、旅游业发展,走出“文化+农业+旅游”模式的特色文旅融合发展道路。
通过走访,实践队队员们了解到:近年双洋镇党委政府聚焦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篇文章,强化组织保障,大力发展水仙茶产业、推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包括制定出台《双洋镇推广种植水仙茶奖励补助实施方案》,鼓励茶农、村集体扩大种植规模;积极鼓励当地茶农发挥焙火工艺、老枞茶园资源优势,提高区域品牌知名度;积极推进老字号申报工作,成功申报永发、陈泰昌、邓金记等3家龙岩市级老字号,以及邓观金、游柏尧等5家漳平市级老字号。还鼓励茶企加强科技创新,引导当地茶农、茶企开发干茶花、茶冻等系列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茶叶附加值,有力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据介绍,目前全镇种植水仙茶面积约6230亩,年产量312吨,年产值5260万元。
·守正创新、规划引领,培育茶产业新业态
调研小队首先来到了双洋镇溪口村,村支书游欢欣正好是双洋水仙茶的创始人刘永发的第四代传承人,同时也是双洋镇茶叶协会副会长。据游支书介绍:双洋的水仙茶是在18世纪中后期,创始人刘永发从建阳将水仙茶引种过来的;在100多年时间里,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孕育出了“永发”漳平水仙、“邓金记”漳平水仙、“陈泰昌”漳平水仙等三家龙岩“老字号”和“游伯尧”漳平水仙等漳平老字号企业。茶农邓观金在传承了师傅刘永发的制茶技艺的基础上,还扩大并推广了水仙茶的种植;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种起了水仙茶,从而走上了制茶致富的道路,为传承和发扬漳平水仙茶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后调研小队来到了双洋镇人民政府,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茶学专业的镇人大主席胡慈杰应约接受了采访。胡博士首先简要介绍了双洋镇茶产业的基本情况,认为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得双洋水仙茶滋味充足,易保存,浓度高,耐冲泡;而守正创新是双洋镇的制茶理念,双洋水仙茶依旧保留着传统的制茶工艺。但双洋镇在发展茶旅融合上较为滞后,茶文化、休闲文化与当地民俗文化资源还未进行深度挖掘和整合。对此,胡博士认为“搞乡村振兴不等同于搞旅游,乡村振兴主要就是要把产业振兴起来,双洋镇的茶产业发展要稳扎稳打、先把供应链,产供先做好,不急功近利”;胡博士还就水仙茶的特点和各地方茶叶的差异,并向队员们介绍了他对双洋水仙茶产业的发展思路:首先要先把产供做好,然后再开拓市场,要有正确的开拓思路。认为漳平水仙茶的销售市场主要还是面向漳平本地区域,提升自身茶叶品质,坚守阵地,将本地市场慢慢打通开来,做好产业供应,稳固市场,找准目标。
未来,双洋水仙茶产业将进一步扩大市场,推动产业化品牌化发展。通过培育龙头,做强品牌,不断培育更多诸如“邓金记”“仑头山”等具有双洋特色的品牌,提升品牌效应;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植入文化新业态。还要加强人才培育,壮大队伍。统筹做好生产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的评审和培育、网络营销新模式培训,用好用足政策,充分发挥种植大户、非遗传承人、制茶能手、营销高手的传、帮、带作用。
通过采访,实践队员们对漳平水仙茶产业有了详细的了解,特别是双洋镇始终保持初心、不骄不躁、稳扎稳打,对茶产业作出了全面的规划与帮扶指导,将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和漳平水仙茶产业发展升级过程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29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