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扬州绿杨春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把茶文旅作为核心驱动力,做大绿杨春品牌”的号召,助力扬州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7月4日至7月5日,南京财经大学“飞‘扬’之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扬州仪征市捺山地区及聚源春茶叶合作社进行开展扬州“绿杨春”产业发展及茶文化保护推广相关调研活动,尝试从实践中总结扬州茶产业目前仍存在的问题,为茶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出谋划策。实践活动中,我们与全国农业技术能手马俊老师面对面交谈,近距离感受到了绿杨春茶的魅力。
“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从王士祯词中我们可以窥知“绿杨春”名字的由来。茶叶如其名,形状纤细修长,形似新柳,茶叶色泽翠绿油润。冲泡后汤色清澈明亮,伴有高雅且持久的香气,味道醇厚。
在实践过程中,马俊老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绿杨春的制作流程。绿杨春茶系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出展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理条、初烘、整形、足干、挑剔等六道工序制成。杀青、揉捻、干燥是绿杨春茶制作关键。鲜叶经杀青,直接进入理条,采用抓、抖等手法,使茶坯成直条形、起锅摊凉后,再入烘笼干燥,最后挑剔。绿杨春的制作工艺较复杂,导致
其产量较稀少,只能基本维持扬州本地供应,很难进一步打开外地市场。
市场较小,窥绿杨春发展之难
在与马俊老师的交谈中我们得知,为进一步推进绿杨春面向更广阔市场,提升其产量及销量,仍有诸多问题等待解决。
绿杨春产品质量良好,就目前市场状况而言,低产量导致其市场占额较少。身为合作社负责人的马俊老师深有体会,目前绿杨春生产主要集中于仪征捺山等地区,扬州主城区生产量逐年减少,其产量相对于总产量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合作社主要客户群体仍在扬州地区,绿杨春产量过低以至于甚至不能完全满足扬州本地的消费需求,更不必说辐射至全国了。提升绿杨春整体产量,让绿杨春逐渐在茶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将成为绿杨春未来发展的发力点。
与目前市场上较为知名的绿茶,如龙井、碧螺春等相比,绿杨春的品牌知名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媒体的多元化发展,绿杨春的宣传正在面临新挑战、新机遇。正确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升品牌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将很大程度提高绿杨春品牌知名度。
除此之外,中国茶叶观赏性的高要求导致茶田机械化程度较低。据悉,与日本茶叶相比,中国茶更要求茶叶完整美观,现今机械无法精细区别大小从而进行采摘。这会导致密集劳动力需求提高,人工成本高且效率低,缩减了合作社的营收规模,绿杨春发展举步维艰。
新型群体,见绿杨春发展之路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必需品,茶叶的市场生命力持续存在。”马俊老师说。以马俊为代表从事的绿杨春产业下一步目标是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其主要方式是培养新消费群体。培养新的消费群体包括扩展原年龄段受众规模及受众年龄段多元化。据悉,茶文化等传统文化正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年轻群体将成为绿杨春争取的主要市场。实践队员们也将以年轻市场为主要着力点,在高校及网络平台上以多种方式助力绿杨春的推广,为乡镇发展助力。
茶具有养颜保健等功效,引导大众正确认识茶的功效、大力宣传茶文化将有助于提高茶产品需求量,刺激茶产业规模扩大,以力求达到市场供需平衡的理想状态。目前合作社也正积极与其他机构合作,同时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研发多种茶产品并高效利用制茶过程中的副产品,做到绿杨春产品种类多元化,打造现代绿杨春文化新铭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28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