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南京8月27日电(通讯员 姜莲 张可喜) 理论是实践的思想,实践是理论的检验。为深入学习和贯彻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桑梓情深,笃行逐梦”乡村振兴实践队于7月15日至8月20日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无锡宜兴、泉州永春县三地开展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关怀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民们,调研“三农”的实际普及情况。实践队成员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调研各地乡村致富秘诀,建言献策助力产业发展,从经济和文化两个维度探索乡村振兴之道。
理想指引前行,共谋经济振兴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中国共产党虔诚的追随者,青年人才下乡返乡助力,提前与各村委连线沟通,大致了解当地情况,确定乡村振兴大致方向的同时坚定了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的信念。
随后,实践队深入徐州沛县安国镇渠圩子村、程圩子村、吴宅子村及周边村庄,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采访等,深入了解这些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探索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实践队还对村委进行了专门采访,从基层干部的角度剖析当地经济发展现状。
实践队进行实地调查和资料考查发现,尽管当地与汉文化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但随着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与此无关,而是大多来源于大棚西瓜田的产销及在当地小厂子里务工。此外,由于当地存在青壮年劳动人口流失的现象,本地的传统文化也存在“断代”的风险,当地的老年人对本土文化的了解程度也并不高,在新媒体盛行的当下,沛县文化并没有得到宣传。不过,当地政府在此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为了扩大知名度,当地政府上报并获批“沛公西瓜”的品牌,并与2023年5月8日举办首届“西瓜节“,进行沛公牌西瓜的选拔,设定奖励金额,激发当地农民培育优质瓜种的热情。
图为实践队成员采访当地农户,了解当地农户的基本情形。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张可喜 摄
参观汉文化展馆,挖掘“文化资源”潜能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乡村文化振兴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是一项需要绵绵用功的“潜绩”工程。实践队深入走访当地居民对本土传统文化的真实想法,并采访初次到沛县的游客,从不同的角度对比他们对汉文化理解的差异。
接着,实践队前往沛县汉城景区、泗水亭公园、沛县博物馆等汉文化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博物馆等地的展品体现出当地浓浓的汉文化底蕴,并融合现代科技使其与时俱进。但同时,这些保护区也存在着部分区域年久失修、缺乏宣传力度、缺乏外来游客观光等问题。这些文化资源已经有了可以依托的基础设施,如何盘活将成为其发展的要点与关键。
图为徐州沛县博物馆景区的展览品。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张可喜 摄
一壶一世界,体悟紫砂壶文化,总结“文化赋能”途径
7月29日,实践队队员前往宜兴市丁蜀镇文化技术学校体验紫砂艺术并采访当地工艺美术师,美术师热心地带领成员参观紫砂壶产品展览馆。此外,队员们还在当地发放了相应的问卷调查,从乡村旅游、乡村人才培养和教育等角度挖掘紫砂壶文化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当地工艺美术师的合照。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尹宁致 摄
一叶成一业,探茶园品香茗,重温“茶文化”致富之路
笃行逐梦实践队队员于8月1号前往泉州市永春县文庆茶厂,了解茶叶生产销售链条及茶叶生产到包装进行的几道工序。随后队员前往茶叶种植基地,探求闽南本地“打造集赏、玩、品于一体的有闽南文化特色的茶文化园区”的发展路径,深刻体悟到茶文化对产业升级发展的助力作用。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当地茶厂老板合照。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林依颖 摄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为主题,植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以“笃行不怠、踔厉奋发、赓续前行、奋辑争先”的精神聚焦于产业促进乡村发展,通过建言献策助力产业发展。该活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爱农助农情怀,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同时,用自身智慧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24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