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华南师大学子三下乡:探索《论语》中的文化基因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华师书协流墨队

中国青年网河源7月31日电(通讯员 冯伊婷 曾诗韵)7月17日至7月26日,华南师范大学书画协会流墨实践服务队与河源市华强中学共同举办“流墨汇源,盛色一夏”线下夏令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围绕“送经典到基层·薪火相传”的实践主题,流墨队文教组以华强中学初一、初二年级学生为对象,以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论语》为载体,以单元化形式组织开展了关于“孝道、诚信、礼仪、德仁”的课程。系列课程主讲人由文教组的曾诗韵、冯伊婷、钟颖与黄辉担任。

百善孝为先,曾诗韵为学生带来了“血脉中的’孝’基因”一课。她选择与《论语》有关的知识小问答作为课堂的开始,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将主题与故事相连,曾诗韵以汶川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引入课程主题——“孝”。接下来,曾诗韵从何为“孝”、为何“孝”、如何“孝”三个角度出发,带领学生深入了解《论语》中的“孝”文化。

曾诗韵在解析“孝”字并引用《说文解字》中对“孝”的解释,让学生理解了何为“孝”。结合《论语》中的具体句子,曾诗韵带领学生探索“孝”的重要性,曾诗韵希望学生能重视“孝”,做到“孝”。

从敬、顺、心系父母三个角度出发,曾诗韵具体地阐述了《论语》中提到的“孝”的具体做法。运用类比的手法,曾诗韵希望学生首先在心里能尊敬和关心父母。引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曾诗韵生动地为学生讲解了为什么孔子说尽孝最难的是保持和颜悦色。将经典故事与生活实例相结合,曾诗韵还讲授了《论语》所提倡的孝并非一味顺从的愚孝,而是能够委婉指出缺点的真正的孝。最后,曾诗韵提出了要知父母之年,且为之喜,为之惧。学生也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父母在,不远游”的后面原来还有“游必有方”。曾诗韵设置了生活中最常见的情景提问学生,让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也加深学生对“游必有方”的理解。

学习《论语》中的孝,不是为了多记住几句《论语》中的句子,然后用在考试里考个高分,曾诗韵希望学生理解“孝”,做到“孝”。

人无信不立,冯伊婷为学生带来了“血脉中的’信’基因”一课。冯伊婷详细地介绍了孔子,希望能够增进学生对孔子的了解。曾子杀猪的故事无人不知,所以冯伊婷选用了曾子杀猪的故事作为课程主题的引入。

从字形解字、儒家五常出发,冯伊婷初步阐释了“信”。结合《论语》中的具体句子,冯伊婷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信”的内涵。人为何要诚信?冯伊婷不仅结合了《论语》中的句子,还通过一诺千金与商人丧生两个小故事中二人行为与结果的对比,指出诚信是立身之本,让学生意识到“信”的重要性。通过烽火戏诸侯与商鞅立木两个小故事的对比,冯伊婷进一步指出诚信不仅是立身之本,还是立国之本,诚信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同样重要。

既然“信”如此重要,那应该怎么做呢?故事最能讲明白一个道理,也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引用韩信言出必行的故事,冯伊婷将“言必信,行必果”具象化。引用孔子逃亡路上的故事,冯伊婷希望学生能够明白,在诚信这件事情上,我们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那些被迫许下的不符合道义的诺言,其实不必履行。

课堂的最后,冯伊婷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有关诚信的小故事,学生们纷纷举手,迫不及待地想要说出自己的故事。

在“孝”与“信”之外,钟颖带领学生走进《论语》中的“礼”文化。首先,钟颖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论语》中有关礼的句子,并解析“礼”的字形、引用《论语》中孔子的相关言论,带领学生了解“礼”的丰富内涵及“礼”从诞生之初到春秋战国内涵的演变与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钟颖着重讲解了《论语》中的三种“礼”文化,即外在的礼仪、政治上的等级秩序、伦理道德意义上的“礼”。引用《八佾》中的句子,钟颖解释了外在的礼仪与古时的祭祀密切相关,并强调祭祀者当内心虔诚且抱有尊敬的态度。为了让学生明白礼仪制度与国家发展的关系,钟颖引用了孔子与子张的对话,指出“礼”的规范必须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制定。阐释孔子的观点,钟颖指出孔子认为人们要是能做到恭敬守礼,就能恰当的远离诋毁侮辱,同时,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能做到谦虚有礼,则达到的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在了解了《论语》中的“礼”文化的基础上,钟颖引导学生思考《论语》中“礼”文化的可取之处以及生活中哪些现象和思想观念深受《论语》中“礼”文化的影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礼”。

课堂即将结束之时,钟颖呼吁每个人都应学习和传播孔子的“礼治”文化,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论语》内涵丰富,又怎会只涉及孝、信、礼呢?黄辉为学生带来了“血脉中的‘德’基因”一课。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孔子的生平后,黄辉阐释了德的重要性。

为了让学生对“德”有更清晰全面的了解,黄辉结合《论语》中的具体句子,指出孔子评判人的德性和德行的主要标准是“仁、礼、知(智)”。以此为出发点,黄辉结合《论语》中的具体句子并播放相关的视频,阐释了《论语》中的德行观。根据《论语》中的德行观,黄辉总结到“德不孤,必有邻”。

通过故事分享会,黄辉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何为“德”,“德”具体体现在哪些行为,又凝结为哪些良好品质。在故事分享会的连线环节中,学生举手积极且正确率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的最后,黄辉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日常生活中要如何践行“德行”。在讨论与分享中,学生加深了对“德”的理解,又明晰了自己之后的行动方向。

课堂结束之后,黄辉留下了一个小作业,学生需从本节课上讲到的《论语》中的名言选择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阐明自己的理由,借此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在往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做到“德”。

在本系列课程中,流墨队队员们厚植中华经典导读书目《论语》,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孝道、诚信、礼仪与德仁”的文化基因,带领学生探索遨游于《论语》背后的内蕴深刻的文化世界。课程内容设计不仅源于《论语》,立足于《论语》,与《论语》紧密结合,并且强调与学生生活的紧密关联,重视对学生具体生活的指导,使课程内容真正落到实践行动。在这一系列课程中,流墨队深入发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使学生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领悟其中精髓而思想得以升华;更使学生体会到中华传统经典的魅力,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处处传播与代代传递奠基助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18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线上学习会暨中期总结会

6月29日下午18时,“聚焦电商直播·助力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振兴”2022年文法学院“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线上学习会暨中期总结会在团队QQ群通过群视频的方式顺利开展。参与暑期社会实…… 陈湘子 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图书馆查找资料活动

6月20日,“聚焦电商发展·助力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振兴”2022年文法学院“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团队负责人冉小江的带领下前往连云港市图书馆进行了有关连云港市年鉴、连云港…… 陈湘子 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问卷调查活动

6月19日10时,“聚焦电商发展·助力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振兴”2022文法学院“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队长冉小江的带领下前往连云港市万达广场以及连云港市图书馆开展有关连云港市…… 陈湘子 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召开线下培训会

为进一步提升团队成员的实践水平,进一步提高团队的整体实践效率,6月18日上午11时,“聚焦电商发展·助力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振兴”2022年文法学院“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苍梧校区…… 陈湘子 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聚焦电商直播·助力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启动会

6月12日上午十一时,“聚焦电商直播·助力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振兴”2022年文法学院“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启动会于通灌校区明德楼105成功召开。参与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的全体同学参加…… 陈湘子 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第五站 ——赣榆区海头电商产业园

6月22日上午10时,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第五站前往了赣榆区海头电商产业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旨在参观走访赣榆区海头电商商户,了解赣榆…… 陈湘子 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第四站 ——东海第二站

6月22日上午,“聚焦电商直播·助力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振兴”2022年文法学院“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东海行”第二站顺利结束。本次实践参观活动旨在进一步了解东海县不同区域对于…… 陈湘子 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第三站 ——东海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

6月21日上午9时,文法学院“互联网+电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第三站来到连云港市东海县,参观东海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与园区企业有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园区负责人的介绍,团队成员…… 陈湘子 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考研大满贯宿舍413——夜灯长明照题海 青春共赴研梦来

以知识为舟以互助为桨在漫漫长夜里砥砺前行于浩瀚学海中并肩奋进用坚持书写青春答卷以协作铸就上岸奇迹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

五四薪火 聊传新篇-传媒技术学院主题朗诵献礼表彰盛典

为弘扬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月25日,聊城大学于西校区大礼堂举办…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成功举办仲英学者助益计划系列讲座

为拓宽我校学子学术视野,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于4月22日在中心校区董明珠楼213d成功举办“仲英学者助…

湖南科技学院走进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本网讯(记者丁紫涵)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月13日下午,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举办202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宣讲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引导青年学子以青春之力服务社会、扎根…

最新发布

做好调研研究,在乡村间寻找青春答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讲话精神,助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长安大学“点亮陶塑之魂·服务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桑业明的带领下,前往陶艺村、习仲勋纪念馆以及澄…
红色气魄,“碑碑”相传
欣往六安寻红土,革命精神永流传。在2023年7月25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寻访红色踪迹,探忆峥嵘岁月”中文传播调研团队来到安徽省六安市开展碑文调研活动。因碑文作为一种历史记忆的独特载体有着别样的作用…
湖北学子三下乡: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让他们乐享学习的旅程。
作为一名参与过大学生小学支教的实习生,我深有感悟。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的感悟和反思:首先,这次支教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支教中,我亲眼目睹了教育对于孩子们成长的影响。通过与学生们…
湖北学子三下乡:理解包容,帮助前行
作为一名参与过大学生小学支教的实习生,我深有感悟。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的感悟和反思:首先,这次支教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支教中,我亲眼目睹了教育对于孩子们成长的影响。通过与学生们…
为了忘却的记念:吴山烽火,光照千秋
为探访革命踪迹,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7月24日,我作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寻碑·探忆中文传播调研社会实践团队的其中一员,跟随着团队,来到了位于合肥市长丰县的吴山…
广东学子三下乡:拓展视野,启迪心灵
在这段难忘的三下乡时光中,我们有幸参与了为大家呈现的两个精彩纷呈的课程——“‘愈’见青春”与“步盛世、探繁华”。在这个独特的学习旅程中,我们与同学们一同探索了人体、心灵以及历史的奥秘,感受了知…
回味南山故事,推动品牌建设
回味南山故事,推动品牌建设(指导老师:龚鑫,肖小亮,通讯员:刘旋,刘婉君)为了解南山奶业发展历程,以提供品牌建设新思路,2023年8月20日,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赴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邵阳南山牧场乡…
蜀山碑刻:永不失联的纪念
为探访革命踪迹,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7月24日,我作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寻碑·探忆中文传播调研社会实践团队的其中一员,跟随着团队,来到了位于合肥市蜀山烈士陵园…
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明
为深入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党史宣传教育工作,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寻党迹,跟党走,赓续百年精神”实践团于7月12日在沙坪坝区陈家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红色歌曲大家唱”、“党史故事大家讲”活动…
华南师大学子三下乡:志愿服务接力前行,乡村振兴你我并进
中国青年网广州7月31日电(通讯员:徐幸谋范懿敏黄坤)在乡村振兴分享会上,流墨队有幸邀请到了王春延先生和黄广边先生作为分享嘉宾。“王春延先生是和平县善友志愿服务中心的监事长,参加志愿服务4年,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