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访革命踪迹,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7月24日,我作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寻碑·探忆中文传播调研社会实践团队的其中一员,跟随着团队,来到了位于合肥市长丰县的吴山庙武装起义纪念碑进行调研走访。烈日炎炎,挡不住我们实践的高涨热情;晴空朗照,诉说的是少年意气的跃跃欲试。
时间纵深:忘却与记念的“前世今生”
在实际的探访过程中,我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为了忘却的记念”。在柔石、白莽两位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鲁迅先生曾带着无限的悲愤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忘却”的是哀漠的悲痛,“记念”的是不断前行的愤怒。
而我们今天所探访的长丰县吴山庙武装起义纪念碑,却在我们的不断走访之中,以其独特的安静与平和,跨越时间的长河,给了这五个字一种全新的解读。
空间横展:芦苇与溪水的“独立交联”
在对纪念碑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调查的时候,我们发现,吴山庙武装起义纪念碑就位于乡间田舍之间,松柏环绕之下,各种农家菜园也在四周渐起;肃穆的纪念石碑和轻松的农家生活,十分和谐地共存于吴山镇这片土地之上。
在询问到当地居民是否了解纪念碑的相关情况时,“不知道”“不清楚”是我们经常收到的答案,但偶尔也会有人提到“部队”“牺牲”的话语——1926年那次为了破往黎明的血的起义,好像已经在岁月的更迭之中渐渐褪去了它本来的颜色。“忘却”主宰了这座山村,“记念”好像仅仅存在于蓝天下那方碑记,以及前来调研的外乡的我们。
这种和谐,让我感到新奇又舒适。然而纪念碑就这样,静静地掩映在村落之间;忘却和记念念,血腥与和平,就这么和谐地处于这一方天地。它和吴山镇就像芦苇与溪水一般,相互陪伴,却又彼此独立——芦苇有芦苇荡生长的漫无边际,溪水有溪流水蔓延的潺潺涓涓。
重读碑文,我不禁流下了热泪;1926年11月23日,当地群众联合起义的那个清晨,300多人心激荡向往着的,也只是如今日一般稀松平常的、幸福的忘却。“忘却”是吴山镇历史顺流的必然,“记念”则以纪念碑的形式,藏一条潜隐的暗线,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与反复的遗忘之中,悄然串联着吴山镇四周的居民。
时空经纬:夕阳与旭日的“灯火闲坐”
留守在乡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我们在采访之中了解到,夏日吃过晚饭的傍晚,他们常常一同去纪念碑广场乘凉聊天。当我们问到小孩子每天的生活如何时,他们常常用“过了一会”“一分钟”“又过了一分钟”这样的语句;原来,在小孩的眼中,于和平的年代,快乐和幸福就像这样纯粹、简单。
烈士碑前的一片和平其实是最打动我的——他们不一定懂得碑刻上的文字,或许甚至就在碑前闲坐,但100多年前烈士英魂注视渴望的目光与如今灯火的可亲微光却在这一点进行了跨越时空的经纬交汇。
我还记得小朋友天真而又坚定的话语,“是纪念共产党对我们和平的保护”,稚嫩童声,感人至深。纪念是为了不被忘却,然而“忘却”往往构成了人生的常态;但“忘却”并不代表“忘记”,纪念碑不只是英雄的记碑,在时间的长流推进之中,也潜移默化地铸成了人们心中永恒不倒的丰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18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