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的母亲河–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经襄阳迂回向东,汇入长江,全长1577公里。流经襄阳的涛涛汉江拥有2800百年的风雨历史,造就了襄阳独特的古韵之美。
汉江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的文化之江,同时也与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汉江不仅水质优越,可作为饮用水源。同时,湿地资源丰富,栖息着许多湿地高等植物和湿地野生动物。得益于汉江禁渔,退耕拆违,禁止采沙,建设湿地公园等有力举措。近年来,襄阳湿地公园越来越多,湿地保护范围越来越大,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华中农业大学“行舟汉水前”暑期社会实践团积极响应学校“青年学子耕读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号召,践行习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结合专业所学知识,实地探寻绿色的发展之路。
7月17日,在华中农业大学周琼教授的带领下,一行人实地走访月亮湾湿地公园,并与汉江湿地公园管理处就汉江生态修复和保护进行了座谈。
清晨,我们乘坐快艇,行驶向没有人为痕迹的湿地核心区。湿地生态美,引得候鸟归,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善,襄阳吸引许多濒危鸟类,迁徙候鸟来此定居。在湿地的核心区,我们可以看到水草旺盛生长的湿地岸边,以及一些珍稀鸟类,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被誉为“鸟类大熊猫”的中华秋沙鸭等。与此同时,我们还了解到,随着生态修复的进行,湿地每年都在增加新品种,我们远远的观望,就能看到它们在湿地上不受人为干扰的自然生活。
实地走访结束后,我们与湿地管理处主任及工作人员针对汉江,就湿地修复和保护进行了进一步交流。襄阳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李红海主任系统地为我们介绍了湿地公园是如何发展起来,宣传教育开展的方向等内容,同时,他还介绍道,湿地公园的生物主要种类是鸟类和藻类,而鱼类处于弱项。这提示了,我们更要加强鱼类的种质资源保护。李红海主任从大局观的角度娓娓道来湿地保护的原则和发展,告诉我们需要按照生物的习性来按需地进行生态修复。聆听关于湿地的生态状况后,周琼老师基于水产领域专业的信息进行的分享和交流,提出在未来的自然与经济发展中要更注重多元的发展,同时还提到了与汉江未来发展相关的“大水面生态渔业”。
座谈会上,周琼教授和实践团成员们也就自然和经济之间的矛盾和发展进行了讨论,自然是民生发展的重要载体,没有经济发展作为支撑的自然保护也走不远,我们需要在保护自然的同时,将我们的绿水青山过度为金山银山,为民生谋福祉。
保护更有利,湿地添活力。为持续湿地生态环境襄阳市,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原则,先后实施了湿地,保护修复等项目,为汉江湿地的生态修复及保护提供了制度和人力上的支持。悠悠母亲河,一碧汉江水,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持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02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