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7月13日,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4名学生与其他学院4名同学组成的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周霞老师的带领下,赴六安市霍邱县开展了为期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5天来,队员们走进荷塘文化园,与乡长细聊荷园发展史与深刻意义;一起深入临淮岗泥塑艺术馆和柳编文化博物馆,拜访非遗传承人,领略“泥塑”和“柳编”的非遗文化风采;站在临淮大坝,一览“世界第一坝、淮河第一闸”的伟大工程;此外实践团也走进了霍邱县烈士陵园,淮河农耕民俗馆,城西湖乡小学,水门塘公园,跨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霍邱县的景美人更美,实践团也将通过拍摄制作宣传视频带领大家近距离感受霍邱独特的自然人文精神。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在荷园基地,何乡长告诉了实践团很多这片荷塘的故事,原来城西湖乡是淮河流域行蓄洪区乡镇,近年来,为了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当地居民群众的稳定增收,政府大力发展与行蓄洪区相适应的主导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建成了两万多亩的莲藕种植基地。而这样的举措恰巧成就了如此规模的赏荷胜地。如今,荷园不仅开启了莲藕、莲子、荷叶茶等多个加工项目,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观光产业,荷花节成为了展现霍邱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
图为周霞老师与队员们同魏书记、何乡长站在映红亭上观赏万亩荷园
织柳编思绪,融泥塑情谊
游览完临淮岗泥塑艺术馆和柳编文化博物馆,实践团来到了田孝琴泥塑工作室,跟着田老师的徒弟田盼了解到了传承非遗的多数是家族里的人。同时,泥塑的学习是需要兴趣和持续练习的所以在外宣传活动中,如果遇到很有兴趣且天赋不错的人也会邀请对方继续学习。田盼姐姐说:“ 非遗传承是一种责任,宣传非遗都过程实际上是很不容易,但是如果没有人去做什么这些,可能真的就会消失了。”
图为队员们拜访泥塑非遗传承人田孝琴老师
世界第一坝,淮河第一闸
书记领着实践团看完壮阔的万亩虾稻田后来到了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大坝——国家“十五”计划的重点项目。工程位于淮河干流中游霍邱县和颍上县交界处的临淮岗,主体工程跨安徽省霍邱县、颍上县、阜南县三县,所以也称作淮河上的“三峡工程”和“小浪底工程”,它的建成在治淮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看到水坝高耸入云,宛如一道巨大的屏障横亘在淮河上,队员们惊叹于它的建设需要庞大的工程力量和精密的技术,对于抵御洪水、调节水量和保护沿岸地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听着书记的介绍,队员们对临淮大坝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图为周霞老师、队员与乡长远眺临淮大坝
思革命情深,悟不朽荣光
此行实践团队员们踏入烈士陵园,队员们心中肃然起敬,进门抬头便可以看见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了“霍邱县革命烈士纪念塔”,烈士塔底周长 49米,高21米,塔顶有五角红星,在解说员的解说下,实践团得知49米代表霍邱县在1949年解放。随后实践团进入陈列馆,看到了霍邱县的英雄英烈们的丰功伟绩,从土地革命到文字暴动再到霍邱保卫战,革命时期的英雄们保家卫国,看到最近的英雄是2020年牺牲的人民警察,实践团深刻感受着古往今来霍邱人民都展现着的勇敢魄力。
图为实践团在霍邱烈士陵园听解说员讲解
语韵携手舞,外语风华绽
城西湖乡小学的教学经历让实践团认识到,教育的力量是无限的,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每个学生都有学习和成长的权利。尽管乡村学校面临着很多挑战,如师资不足、资源匮乏等,但教育的火种仍在燃烧,乡村学生的潜力和才华也同样存在。实践团殷切希望能为乡村教育做出贡献,通过志愿活动和教学支持,帮助乡村学生拓展视野、提升能力。乡村教育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只要实践团坚持努力,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他们就能展现出自己的光芒。
图为实践团在城西湖乡小学外语授课与防溺水宣讲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上,青年应当把责任扛在肩头,在新征程的路上坚持赓续红色文化。下一步,实践团将继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实际行动让青春在服务“三农”和助力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建功立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02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