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来社会各界的诸多探索中,将节日文化进行数字化、互动化、现代化的创新传承,是一个已经经过验证的可靠方向。非遗传承既需要保护传统技艺,更需要不断拓宽传播渠道,数字经济为此提供了新机遇。为更好地推动数字技术助力传统文化振兴,了解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关系。2023年6月30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数”承古韵实践团以“古韵焕新,华彩传承”——探寻数字赋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为主题前往博物馆等地实践。
博物馆提高对于数字文化的重视程度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在向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传播者、见证者,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影响下,也不断探索开展符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在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结合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对博物馆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再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人工智能、云计算和5G通信技术的兴起,给博物馆的知识生产和文化传播的升级与变革提供了无限可能,也给博物馆社会价值的提升与社会影响力的拓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博物馆应该在特色和优势上做文章,要努力使科技以更加合适的方式,既要突出个性和技术应用的针对性、适用性,又要以人为本,满足观众的需求。博物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有助于创新博物馆宣传方式,促进博物馆文物管理和展示方式创新,促进博物馆与公众的信息共享与交流。
利用科学技术表现文化,吸引游客
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公众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多样化、便捷化,公众对文化的标准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博物馆作为公共社会教育场所,如果只是沿用传统的宣传方式,很容易被新时代淘汰。因此,博物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
创新博物馆的宣传方式。网络技术已经融入公众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新时代的宣传方式应结合网络技术进行创新,方便公众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信息。开展博物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不仅可以满足公众对博物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物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是博物馆搭乘网络快车进行宣传的手段,也是更好融入公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由之路。
促进博物馆与公众信息共享与交流。博物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推动了博物馆与公众的信息共享与交流,让博物馆可以随时随地为世界各地的用户提供信息服务,随时随地与用户展开互动。通过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可以更好地提供预约参观、文物观赏、观看展览、聆听讲座等文化服务,加强了博物馆与公众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
增加文化的表现形式,实现创造性转化
发展博物馆文创是推动文物“活”起来、为文化创意产业良性发展注入新活力、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好抓手。随着各地和业内的重视与大力推动,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创意凸显、备受市场青睐的博物馆文创“好物”涌现,博物馆文创产品正呈现出多样化、数字化、时尚化趋势。促进我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创新发展,需要转变观念,提升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体验性、科技性、共享性、创新性、融合性。
顺应新文化消费趋势,增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体验性。充分利用传统技法和现代科技,增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科技性。要挖掘博物馆文物背后的技术工艺,让传统工艺与现代流行时尚结合。对经典藏品资源及其研究成果资源,在博物馆内成立专门部门负责博物馆藏品的价值挖掘、创意设计、授权生产、营销推广等工作,推进博物馆文创产业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结合现代工艺和现代审美,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在设计创作中融合转化,深入研究文物的造型、纹饰、材质、工艺、功能以及文化内涵、背景故事等,提炼文化精髓,进行准确解读和诠释,使文化与产品更加有机地融合,研发出特色鲜明,兼具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与情感互动价值的文创产品。以科技为后盾,为文创产品的艺术呈现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不断吸纳新技术、新材料,保证创意的完美表达,提升产品的品质,降低成本和资源消耗。尤其是结合现代声光电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博物馆文创产品赋予科技含量和文化价值。
着力培养博物馆文创人才,激发博物馆文创的创新动力之源。着力打造一支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充分认识文创产品设计在博物馆中的地位作用,更新观念、理顺体制,重视引进专家资源,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策划开发团队,引进熟悉市场营销的商业经营人才,积极为人才创设平台、激发动力,打造懂文物、会设计、熟市场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博物馆文创人才的交流合作机制,促进自我开发与合作开发的优势互补,鼓励博物馆研究人员积极向文创产品设计拓展,促进文物研究团队、产品设计团队和市场营销团队相互渗透、融合提升。
培育新型博物馆文创产业链,增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产业融合性。第一,注重整合资源,加强文创产品开发与旅游、影视等行业的交流协作,建立研发、推广和营销联合体,整合跨界同质资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积极推动博物馆文创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最终形成品种齐全、种类多样、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体系。第二,打通产业间联系,形成典型文化符号。积极整合博物馆馆藏资源,在文创产品中加大创意含量,构建独特文创品牌。针对消费者不同的价值需求和喜好,形成具有收藏观赏性、生活实用性、旅游纪念性、娱乐教育性的不同品类,使文博创意行业与设计服务制造业、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旅游等相关产业跨界融合。第三,促进博物馆文创成果转化利用,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生产、交易和成果转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01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