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我们有幸采访到石柱土家啰儿调的传承人,亦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代书。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石柱土家啰儿调与唐代巴渝地区广泛流传的竹枝词一脉相承,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流传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传统音乐。黄代书先生身为啰儿调传承人,几十年的坚守只做“传承”一事。而今已有79岁高龄的他仍以身践行,奔走各地,亲身坚持啰儿调传承事业。
2006年5月20日,石柱土家啰儿调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值得纪念的时刻。据黄代书回忆,同年同月重庆电视台“巴渝人家”栏目到石柱拍摄“啰儿调”民歌专题片时,专程邀请他担任节目主唱。黄代书先生说:“我很高兴有那么多人关注石柱土家啰儿调,我也为自己能够向社会推广啰儿调而感到自豪。”
黄代书自述道,自己从小便爱好山歌,记性也非常好,幼时一听当地老人唱歌自己也能唱了。问及师从何人,黄先生说严格意义上来说自己没有经过系统学习,之所以会唱啰儿调,是因为环境的熏陶,爷爷黄木松、父亲黄后美,以及邻居谭昭信、谭昭碧和谭昭凡等人皆会唱啰儿调,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他们不时会唱上几句,自己便在耳濡目染中掌握了不少的“啰儿调” 。
面对记者的访问,黄代书当场演唱了几曲啰儿歌,包含《清早起来去放牛》、《栀子花儿开》等。黄代书向记者讲解道,啰儿调通常是七言十句为一段,“见什么唱什么”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这是属于劳动人民的文化。在农民在劳作时,常常是借助唱歌来调动人的劳动热情,石柱土家啰儿调的起源已无迹可寻,但直至今天至少有着上百年的传唱历史。除了流传下来的经典歌词,其他歌词没有固定,演唱者可以即兴发挥,黄先生甚至当场编唱了一段关于现场采访情节的啰儿调。
黄代书向记者讲述,2009年起他便开始收集传统的啰儿调歌词。他谦虚地表示觉得自己会的还不够多,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把啰儿调“勤收集精整理,世世代代传下去,在祖国遍地开花结果”。目前在黄先生已编了两本关于啰儿调的资料,其中收纳了上百套传统歌词,回忆过去收集歌词的经历,黄先生说,“最惊险的是有一次我翻山越岭去其他地方收集歌词,路过山谷,一条又粗又长的毒蛇就从我的脚边经过。”像这种危险的经历,黄先生思之后怕,但是他表示会克服一切困难,始终坚持收录啰儿调歌词,不为别的,只因自己有这个责任和义务把啰儿调传承并发扬。
最后,黄代书先生以一名老党员的身份向记者表达了对青年一代的期盼:我希望青年要有蓬勃朝气,绝不向困难妥协,要听党话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希望越来越多青年关注传统文化,关心非遗传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96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