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根竹条,经过打磨、编织等几道到近百道不等的工序,便能制成承载着吉祥寓意与艺术的竹编工艺品。作为非遗项目,潮安竹编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我们实践队开设了“指尖上的红色乡村”课程,我与另外一名主讲人连同助教们于7月7日在上官路小学开展教学活动,带领小学生们走进非遗竹编,体验竹编手作的魅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上课。通讯员 林怡漫 供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第一次当课程主讲人,我深感压力又满怀期待,为了展现出更好的课堂,在前期准备中,我对潮安竹编进行了解,在线上搜集资料,寻找适合学生年龄段特点的竹编制品,最终定下十字纹竹编扇这一教学内容,提前准备手工材料,录制教师示范视频,做教学设计。在每一个环节与队员的商讨中,我们各抒己见,最后达成一致意见,队员间分工明确,各尽其职。
事实证明,充分的准备总是有意义的。即使课堂仍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小插曲,但一双双小手编织着手上的竹条,一幅幅扇面图案逐步完成,一面面扇子相继完成,在课堂上,我能看到每张稚嫩的脸蛋上认真与愉悦的神情,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竹编扇子,自己努力所得到的成果总是宝贵的。我自己本身喜欢做手工,在定下课程时就总在期待这这些画面,我希望他们能在这个课堂上体验到手工的快乐,体验非遗竹编的魅力,一帧帧画面昭示着一切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图为部分学生与竹编扇子的合照。通讯员 林怡漫 供图
我仍然忘不了,最后一天结营时,我们为学生们唱了一首《再见》,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次相遇,也许学生们也懂得,所以好多个学生哭得两眼通红,队员们也心怀不舍。小学生们总是很喜欢暑期夏令营的小老师们,因为我们带给他们的是课本里没有的知识,总能有小游戏小礼品;我们也很喜欢这些天真浪漫的学生,和他们在一起总是很欢乐,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我也在想在将来的从教上,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们展现出灿烂的笑容。
通过这此社会实践,我再一次得到了锻炼与成长,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与不足之处,也更明白社会实践的意义所在。我们通过社会实践,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情况中去,加以巩固;又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认识到了许多新的问题,拓宽视野,学习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这期间,有付出有收获,付出爱也收获爱。
图为大合照。通讯员 林怡漫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93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