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深度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重塑着人类社会以往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全方位的社会变革,也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带来了新契机。为了深入了解数字赋能传统文化形式,助力乡村振兴,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数”承古韵实践团于2023年6月30日开始以探寻数字赋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为主题前往山东省各地博物馆等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对各地数字赋能传统文化形式状况进行调查。
实践前准备
实践前期筹备工作主要以线上形式展开。为了进一步了解数字赋能传统文化形式的实际情况,实践队结合活动目标和实际情况,决定采取线上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数据的收集。在随后的几天内,实践队成员通过各种正规的网络信息平台对数字赋能传统文化形式的内容和现状有初步了解后,具有较高针对性、有效性和综合性地收集了包括如今人们对于数字赋能传统文化形式的了解程度和看法以及对结合地区实际建设数字乡村的建议在内的一系列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了一些人们对于数字赋能传统文化形式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实践进行中
实践队队员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就与实践主题密切相关的数字赋能传统文化形式问题开展调查,根据掌握到的资料向天宇自然博物馆咨询相关情况。结合提前了解到的信息,实践队员从管理员那里了解到博物馆现在主要运用的数字技术有:1、音频技术,利用音效为展示环境塑造特定气氛,可以辅助和加强模拟场景的说服力。2、影像技术,可以起到弥补图文想象力不足的缺憾,加深观众理解。3、数字媒体触摸屏技术,为展项提供补充说明和详尽的资料,参观者可根据需要进行浏览、查询、欣赏等。4、数字媒体场景合成技术,将影像和场景合为一体,可真实地再现所表达的环境、细节、人物等无法用文字和图片表达的内容。5、虚拟现实技术,也就是“VR”技术,通过三维建模或者实景拍摄,制作成数字媒体动画,通过现代化的放映技术给参观者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6、全息影像数字媒体,通过三维扫描或者建模采集数据,通过处理形成与展品一样的三维实体模型,对于场地限制或机器贵重的展品能更好的展示且全方位的了解。
实践结束后
调查结束后,实践队对实践情况进行了讨论交流和总结分享。经过此次活动,“数”承古韵实践团对于数字赋能传统文化形式的现况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实践队员们认为存在精品文物数量虽多,但是博物馆展示面积有限,多运用柜式陈列,在向观众介绍展品的来源、背景时借助图片、展板、电脑触屏、三维建模等,缺少讲解员或者讲解导览设备,观众难以真正理解展品内涵。对一些年龄较小的观众而言,则需要开设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才能帮助他们全面掌握文物背后的信息,但是这种展览缺乏吸引力,多是依靠几件国宝级的精美文物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还有专业人员不足,博物馆因事业编制的限制,招聘的人员主要以文物保护、考古、历史等专业人才为主,信息技术、软件开发方面的人才严重不足,再加上博物馆的薪酬水平参照事业单位的工资标准,导致很多技术人才不愿意留在博物馆。博物馆的建设资金不足,在藏品陈列展示中应用数字技术必然需要较多的资金用于购买设备、开发软件,但是针对一些自负盈亏的博馆而言,该项费用较为紧张的问题。
总之,数字技术在知识共享、信息传达和多平台交互等方面具有与生俱来的超时空优势,将在藏品的保护、展示、传播、利用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也引导着观众在不同媒介中多维度认知藏品,让博物馆更好地融入到观众生活中。
图为“数”承古韵实践团成员合影。 中国青年通讯员 马其琛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89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