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7月7日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是由一个又一个“红色地标”串联起来的!恰逢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全程。为了铭记光辉历史、传承革命信念,在新征程上我们“走访红色遗迹,弘扬革命文化”暑期实践小组利用暑假来到了“西安事变纪念——历史的转折”纪念馆,探访革命旧址,传承革命精神。
图为西安事变纪念馆西大门
7月15日上午,气温38摄氏度,初入三伏天的西安城格外闷热,但仍然无法阻止我们来馆学习红色精神的热情,这座深藏于古城深巷的公馆,历经80多年的岁月沉淀,大门内外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仿佛在诉说那段不平凡的历史。进入公馆,公馆的南侧西楼是张学良及家属的住所和办公之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沦陷,到了后来的华北事变,民族危亡迫在眉睫。然而蒋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拒绝抵御外敌,继续镇压抗日救亡运动,并命令张学良、杨虎城“围剿”红军。12月9日,中共在北平举行大规模的大学生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获得全国民众积极响应。此时,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高涨。
图为张学良将军及其家属住所
在1936年12月11日晚,在二楼会议室内,张学良在此召集东北军高级将领,宣布次日对蒋介石发动“兵谏”,并做了行动部署,并于12日发动兵谏,并让黎天才等起草通电全国的八项救国主张。12月24日在这里举行了以张学良、杨虎城为代表的西安方面,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方面,宋子文、宋美龄为代表的南京方面的三方会谈,迫使蒋介石答应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六项协议,使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为了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原貌,在西二楼会议室还展出了一组三方会谈的腊像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图为张学良将军生平简介铜像
在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依次走访学习几个场馆,了解近代这一历史转折的细节和历史意义。在公馆东侧张学良将军生平简介铜像前,小组成员伫立良久,逐字逐句研读,追溯起那段“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峥嵘岁月,思考起从近代西安事变到共和国成立再到如今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现代化,一切的一切都充满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于中华民族的热爱;一件又一件大事、一个又一个关键人物穿插在其中,汇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画面,组合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彩篇章。学良将军就是其中的亲历者与参与者,并且为了中华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历史的长河中铭刻下属于先生自己的印记,想到将军那句“凡我国人,宜知奋勉”,不禁感慨万千,热血澎湃,肃然起敬。
图为小组成员耐心了解那段史实陈列
在公馆北侧,是西安事变纪念馆的主题陈列《历史的转折——西安事变史实陈列》,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和声情并茂的讲述,小组成员又感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同时也见识到如今新技术在纪念馆的应用,如人工智能AI讲解员、VR参观纪念馆等。在现今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年轻人更要铭记先辈精神,追随先辈脚步,将我们学习的专业与当下的国情相结合,争作未来领域内的科技人才,为祖国的美好蓝图写下属于自己的篇章。
历史因传统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追寻“红色足迹”,我们不但可以真切感受那一段段壮怀激烈的峥嵘岁月,而且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一个时代的特点,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直面我们当前的时代应当有“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般的凌云壮志,有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
图为实践组成员合影留念
时光荏苒,沧桑巨变,英雄的足迹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灭,红色的记忆并没有在历史的深处褪色,沿着红色足迹重走信仰之路,挖掘珍贵史料,探访革命旧址,浓墨重彩地讲述英雄故事,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77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