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了解非遗南音,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无锡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做时代的传唱人”小分队于7月10日至7月17日分别到访了社区、博物馆、南音艺苑和南音班社去学习南音、了解南音。南音素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语演唱,由古代中原移民所带来的音乐与当地民间音乐相融合,是一种极具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
扎根基层沃土,绽放最美韶华
团队成员走进泉州市鲤城区火炬社区进行社区志愿服务,切身体验了社区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使得团队成员能够走进基层,在力所能及的范畴内回馈社区、服务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无论身处何地,都应不忘初心,牢记自己的使命,服务百姓,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图|团队成员在整理表格
博时代之精华,观南音之悠长
团队成员走进泉州市博物馆,在展示的历史文物前,伫立着团队成员学习的身影,站在陈列的文物前,认真阅读着下方展示台的介绍,仔细听着讲解器中有关文物的讲解。团队成员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尤其面对传统文化时,要能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做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才能够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图|团队成员在泉州市博物馆参观
德高鸿儒博学,望重英雄豪杰
尤春成老师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虽然老先生早已退休,但平日里仍忙于南音以及梨园戏的演出和创作。近日,团队成员向尤老师询问了南音的发展历程与当代南音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和尤老师的交流后,团队成员认识到,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要积极与他人互动,交流彼此的想法,或许能够得到不同的想法。
图|团队成员与尤春成老师合影留念
百花齐放,源远流长
南音艺苑作为泉州地区最具特色、用于南音演出的场所,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到此欣赏南音的古典韵味,是向广大群众展示南音的一个窗口。团队成员在观看完演出后认识到制约传统艺术文化发展和传承的不是环境,而是缺乏发现美、欣赏美、传承美的人。
图|团队成员在南音艺苑观看南音演出
蔡维镖老师作为泉州地区民间南音的代表人物,平日里和蔡玉君老师一起进行南音教学。蔡老师夫妇平日里便和学生们一同在舞台上进行演出训练,并在训练介绍之后指出学生不足,对学生进行指导。团队成员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这些小孩子们对南音的那份热情,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在面对任何事情时要始终充满热情,积极面对,不畏艰险。
图|蔡玉君老师和学生们合练
南音进校园是一种能够吸引广大学生开始接触和学习南音的有效途径。而泉州市培元中学作为一所将南音这一非遗文化带入校园的代表,早在20多年前便开创了南音进校园的先河,而江颖老师则是该校南音社的指导老师。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善于发现自己或他人身上的长处,学习如何当好一名“伯乐”。
图|团队成员采访江颖老师
赋能数字传播,宣讲非遗故事
团队成员在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后,用问卷星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朋友圈转发或社区志愿时请居民协助填写问卷。
图|问卷星调查数据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非遗文化。在寻访中,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泉州南音的历史发展,通过拍摄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对泉州南音进行了数字化处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了南音这一极具区域特色的非遗文化,学习到了更多关于南音的历史知识。团队成员还通过新媒体手段发布探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进一步宣传了泉州南音。
以南音文化为代表的非遗文化是中华五千年以来璀璨的明珠,经历岁月的洗礼仍散发耀眼的光芒。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高速发展,非遗文化逐渐被人们所淡忘、所忽视,其作为中华文化的冠上明珠,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该如何更好的看待非遗文化,如何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进行创新又是个新的课题。团队成员在经历这次活动后,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76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