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吴清煜)为探寻豫剧的起源和现状,进而进一步保护豫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大学历史学院街巷豫音实践队前往古城开封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开封文化的缩影——开封博物馆
到达古都开封的第一站,实践队把目的地定在了开封博物馆,一方面是想更好的了解开封的历史人文和风俗民情,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寻迹开封历史中的豫剧。参观过程中,实践队成员各司其职、互帮互助,既认真详致地进行了拍照记录,也确保了自身和同伴的安全。在这里,有琳琅满目的玉器瓷器,也有高雅精美的书法绘画;有传统文明的展现,也有现代科技的应用。一座开封博物馆,尽展开封千载京华,开封真当无愧于八朝古都。这般人杰地灵的历史古城,孕育出豫剧这样的历史非遗,似乎显得合情合理。
其中,实践队重点参观了以开封近现代生活为主题的六号展厅。在六号展厅,豫剧自成一个单独的专题,“豫剧皇后”陈素真,豫剧剧作家、改革家樊粹庭,二夹弦传承人田爱云,豫剧一代宗师常香玉,以抗战御侮为核心的狮吼剧团……一位位著名的豫剧大家,一个个动人的豫剧故事,无不在向众人诉说着豫剧的传奇历史。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开封博物馆的合照。通讯员 贾璐航 供图)
汴京楼景的再现——清明上河园
实践队第二站为开封的著名景区清明上河园,对园内游客进行采访调查的同时,再次感受到了古城开封的魅力。在木偶戏表演中,小队成员看到了豫剧是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融。在宋潮你最美的文化创作活动中,小队成员看到了豫剧通过现代的表演方式,呈现出了独特的色彩。在园区服装店,工艺品店内,小队成员看到了豫剧中的衣装打扮以商品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在园区游览观察的过程中,实践队全体成员都感受到了豫剧文化在现代散发出的强大活力。
实践队队员对园内游客和工作人员进行了随机采访,其中一位非遗传承人的话令人印象深刻,他对实践队采访了解豫剧的实践活动表示尊重,并热情地介绍了自己的手艺和生平,但直率的他并不掩饰对豫剧传承现状的悲观,从他言语中,小队成员能看出豫剧在年轻人中仍然没有能够引起足够的关注。他对国家文化遗产的强烈感情引起了全队成员的激烈共鸣,实践队队员们衷心期待豫剧和其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能够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发扬光大。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清明上河园的合照。通讯员 贾璐航 供图)
豫剧精华荟萃之地——开封豫剧院
实践队队员前往开封豫剧院,在魏占桥院长的带领下,对开封豫剧院进行了参观。开封豫剧院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陈素真纪念馆展现了陈素真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成果,将一代“豫剧皇后”的传奇故事对着我们娓娓道来;祥符调纪念馆讲述了豫剧之母祥符调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体现了“弦歌在,魂依旧”的精神;排练厅演员表演传神细腻、身段灵活自如,唱念做打,一丝不苟;衣、冠间琳琅满目,各种华装丽服,尽收眼底……
此外,实践队成员还对魏占桥院长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魏院长向我们讲述了开封豫剧院的各项管理制度、演员的日常生活以及豫剧当前在开封的发展状况,我们了解到他九岁开始学习戏曲表演,一路磕磕撞撞,成长为今天的魏院长。尽管豫剧的前景远不如从前,但魏院长对豫剧的未来仍十分乐观,他认为豫剧是中国传统真善美精神的象征,正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戏,豫剧一定会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不论是排练厅中挥汗如雨的老中青演员,还是谈到豫剧时眼中闪闪发光的魏院长,他们都是对豫剧充满热爱、坚守自己理想的人,正是因为有这些人在,豫剧才得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成为如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魏占桥院长在开封市博物馆的合照。通讯员 贾璐航 供图)
孕育豫剧演员的摇篮——河南大学
在开封的最后一站,实践队队员前往河南大学进行参观。实践队队员参观了河南大学音乐学院,实践队重点参观了河南大学音乐学院,该学院在本科阶段设有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在MFA(专业学位艺术硕士)上设有戏剧与戏曲专业,六十年来该校传承非遗豫剧的薪火,将豫剧保护与传承下去。该学院依托国家级中华优秀文化艺术(豫剧)传承和保护基地,接力豫剧发展与传承。楼内的墙上便有许多学生表演豫剧的剧照,展示着河南大学对豫剧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其浓厚的地方民族艺术成就和情怀还是深深震撼着众人。或许这才是真正地将“美育”付诸实践,才是真正的将家乡文化发扬光大。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河南大学的合照。通讯员 贾璐航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73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