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两弹一星凯歌声,强国征程共前行

来源: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作者:孙静柯

两弹一星凯歌声,强国征程共前行

中国青年网安庆8月22日电(通讯员孙静柯)2023年8月19日至20日,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寻迹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郝萍芬、董凌帆、董钰燃、孙静柯走进了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依次来到安庆市烈士陵园、独秀园、两邓故居进行参观学习,在这里展开了一场与英雄志士跨越历史的对话,深刻学习认识“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

8月19日上午,实践队员们首先来到了安庆市烈士陵园,陵园占地面积很大,随着参观的深入,队员们的心情越来越沉重,在一面佚名烈士纪念墙前大家停下了脚步,仔细看来,这面墙主要是用来雕刻佚名烈士的面容,一些还可以辨识出出英烈生前的模样,一些只有半张脸,让人动容的是墙上那几个空白的位置,这些烈士便是真的什么也没有留下了。“看着这些真的好触动,他们有的甚至还没有我们大”,一位队员发自内心地感慨。

烈士们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为新中国铺出一条血路,如果说战乱的年代需要的是视死如归的拼劲,那么如今便需要的是艰苦奋斗,勇于登攀的干势。

(图为实践地点:安庆市烈士陵园 团队成员郝萍芬 摄)

8月19日下午,队员们来到了独秀园,独秀园以陈独秀墓为核心,中间由凹凸不平的柏林墓道连缀,墓道两旁整齐林立的翠柏营造庄严肃穆的气氛,这是对陈独秀先生一生的总结,虽前半生坎坷,然终其一生来看,又是宏伟壮烈的。蓝天白云,依山傍水,他最终长眠于自己出生的地方。园区内雕刻的《敬告青年》语录格外醒目,这是陈独秀先生满怀激情与信仰的呐喊呼告,引领了无数热血的知识青年为革命事业艰苦奋斗。

陈独秀先生首先竖起“民主,科学”的旗帜,是当时代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启蒙,促进了当时科学事业的发展和中国的进步。可以说若没有这一突破,愚昧的封建制度可能还会停滞很久。队员们在独秀园内参观时有幸遇见一群中共党员,他们身着正装,胸前佩戴闪亮的党徽,向陈独秀先生献花,鞠躬。此情此景下,实践队员们也自主地向陈独秀深深鞠躬致敬。

(图为实践地点:独秀园 团队成员郝萍芬 摄)

8月20日上午,实践队员们乘坐直达公交车来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的故居——铁砚石房,这座古朴的老房子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清代书法家篆刻家邓稼先的六世祖邓石如也曾生活在这里,前面三进房子内展示着邓老的生平事迹、功绩。参观者可以从中了解到这位科学家、工程师的心路历程和夙愿,体会到其对科技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为民族复兴、国家发展而艰苦奋斗的忠诚和担当。正像邓老说的“我们的工作,能振我军威,振我国威!我们为这个事业献身是值得的!”。队员们跟随着讲解员走进邓稼先的一生,在氢弹原子弹比例复原模型前,讲解员讲到邓老临终前的故事哽咽了,在场的参观者和一名实践队员也都留下了眼泪。

(图为两邓故居内的核弹模型 团队成员郝萍芬 摄)

无论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还是陈独秀,乃至烈士陵园里两面墙上雕刻的那些没有名字模糊的脸庞,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精神,那便是热爱祖国。换个角度讲,这三个地方无一不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队员们到达每一个地方,都遇见了同行者,独秀园内的中共党员们,两邓故居的大学生志愿者,以及烈士陵园内前来瞻仰革命先烈的许许多多的人。可以看到热爱祖国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的深层情感,或者说是本分职责。

实践队员提到,在邓稼先故居的见闻是这次研学旅程中最触动他们的。那一年,“两弹一星梦”砸入邓稼先的心湖,此去二十八年没有音讯。一次试验失误,邓稼先第一次用院长的权威“命令”助手们不能上前,自己冲进爆破现场,抱起碎片仔细检验,也就在这时他的身体受到核辐射重创,退出了试验基地,终于与妻子家人重逢,然而生命也进入了最后一年的倒计时。大漠深处一声巨响,戈壁滩上一朵蘑菇云升腾,原子弹氢弹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科技事业登攀到一个新高度。少年意气风发强国,学成归国,隐姓埋名几十载,再相守已是风烛残年。邓稼先可以说将一辈子奉献给了强国事业,对他而言其他一切在国家利益面前都缈若微尘,他的个人经历就是“两弹一星”精神内涵最好的解释。

(图为实践队在两邓故居的合照 团队成员郝萍芬 摄)

1999年9月18日,江泽民同志将“两弹一星精神”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二十四个字。此次实践活动结束后,实践队员们真正地理解了这二十四个字,都立志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投身强国征程,“两弹一星”精神也会成为新时代强国征程同行者们的明灯和指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61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感受非遗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参观山东省文化馆纪实

7月31日,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年思想理论协会“文韵传心”调研宣讲团成员胡国璐前往山东省文化馆进行参观学习。山东省文化馆成立于1957年,2007年经省编办批准同意加挂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缅怀伟人光辉岁月,传承红色精神——周邓纪念馆参观纪实

今日,我来到了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西路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共同缅怀周恩来与邓颖超两位伟人的光辉岁月,学习并传承他们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周邓纪念馆坐落在风光旖旎的……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寻红色遗迹,乘不朽遗风——参观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纪实

在历史的长河中,山东这片土地上,红色的火种曾经熊熊燃烧,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犹在耳边:“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品味璀璨非遗,实践文化薪传——王店大装的艺术之旅与时代交响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瑰宝,承载着民族的记忆,闪耀着文化的光芒。2024年7月15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王店镇肖楼村,一场关于守护与传承的深刻对话在古老的关爷庙旁展开。山东大学……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见“新国博”,走复兴路,读中国梦

访谈对象:复兴之路展馆讲解员胡老师访谈者:王一冰王一冰:胡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复兴之路展馆的讲解员,您的讲解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能否再请您简单介绍一……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红色基因,共筑精神家园——与雨花台红色文化传承人共话历史与未来

访谈对象:李老师,雨花台烈士陵园资深讲解员,老党员,红色文化传承人访谈时间:2024年7月29日访谈地点: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休息区访谈前言:在雨花台烈士陵园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有这样……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踏遍虞山古院,初感陶艺之美

参观纪实:虞山书院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郭店街道虞山文体公园内,主体建筑为传统大三进四合院,红墙灰瓦、雕梁画柱、福寿影壁、屋脊神兽、山林风水,大气、生气、富丽……处处体现着传统建……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学习周恩来宝贵精神,坚定爱党爱国之心——访谈老共产党员有感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这位党龄丰富的老党员张大爷。他以其深厚的历史见解和对党的忠诚而闻名,对于党的历史和伟人有着独到的理解。在这次访谈中,他深情地分享了他对……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举办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增强大家对…

学雷锋践粮行 承俭德谱新风——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协&大数据学院青

“学雷锋践粮行承俭德谱新风”——大通信青协&大数据青协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志愿服务活动圆满落幕习近平主席指出:“雷锋…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队沉浸式反诈剧本杀圆满举办为提升大学生防范电信诈…

春韵传情,书香载梦

为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中“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号召,湖南科技大学于2025年4月策划开展图书漂流系列活动…

数说计智资助(2024年)

数说计智资助2024年全年资助共787人次资助金额453万元国家奖学金发放奖金60000元单个奖励金额10000元获奖人数6人国家励志奖学金发放…

最新发布

探寻红色基因,播种廉洁的种子
探寻红色基因,播种廉洁的种子随着二十大报告中“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要求的进一步提出,人们对于廉洁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并通过挖掘中华古今优秀人物身上的廉洁因子以赓续廉洁清风。张謇,近代著…
巢院学子三下乡:沟通家庭,为爱表达
中国青年网郎溪7月3日电(通讯员马晨曦)为响应国家号召,关心郎溪当地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6月29日,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青‘心’守护筑梦乡村”实践调研团前往宣城市郎溪县中港社区,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
西建大材料学院“向日葵”志愿实践团关爱儿童志愿服务汇报演出
春雨润物细无声,无私耕耘暖心田。伴随着暑假的脚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向日葵”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的支教活动也接近尾声,7月26日,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心怀感激…
长安大学材料学院2020级本科生梁馨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基层学习
为响应长安大学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号召,2023年8月15日-8月17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梁馨宇于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西侯村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本次实践活动,工作人员向梁馨宇介绍了该工…
寻红色足迹,承红色基因
为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风华正茂”社会实践团队在暑期对各地红色资源进行参观。我代表团队来到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通过入馆参观了解革命先辈们的历史。(到达陆军讲武堂)作为我国三大讲武堂之一…
实践助力老年人防范诈骗,大学生志愿团队掀起反诈浪潮
2023年7月20日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实践团队进入滁州市滨湖社区老年服务中心,科普防诈骗知识,提高老年人的防诈意识,为老年人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护墙,共同守护幸福社区的平安。为了庆祝…
健康防护,你我同行
7月23日,我们来到宝鸡市千阳县冉家沟村的村委会开展义诊活动。在此次义诊中,部分义诊的志愿者们虽然不懂当地方言,但依旧对老人们耐心询问,家住当地的志愿者为其进行翻译,尽力解决他们的问题。队员们也充…
寻访红色遗迹,传承红色文明
寻访红色遗迹,传承红色文明无锡8月7日电(通讯员杨宇晨华雨晨季昱程)随着时代发展,增强革命文化吸引力成了各地革命基地、纪念馆的一项重要使命。为深入了解江阴的革命文化传承现状,实地切身地体会红色地…
赓续红色精神,唱响时代风华
为了充分发挥红色引领和道德育人的作用,让红色文化转化为2023年7月9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寻党迹,跟党走,赓续百年精神”实践团赴重庆市沙坪坝区香炉山街道学善社区开展以“青”听党史,“柱”牢信念为主题…
暑期实践 核自学子“三下乡”:情在血液中传递,爱在生命中延续
你曾在献血点前徘徊过吗?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约有5000毫升血液,而献血200毫升或可挽救3人生命。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2023年6月14日是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为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