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碎的青瓷埋葬于冰冷的灰土间,以其超越时空的文化魅力驯服了人们年复一年的碌碌无为和乏善可陈,终昭昭示众。
七月,“千峰翠色引丝路千年”小队抵达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奔赴一日的沉浸式体验。走近传承园,便被水木清华的建筑吸引,仿佛与它同频共振。葱郁的绿给小队成员们来了一场“视觉降温”,负责人叔叔热情贴心的接待叫人如沐春风,驱散了三十五度高温引起的不适。
短短十几分钟的宣传片呈现了青瓷波澜壮阔的历史轨迹,余韵尚存,讲解员姐姐引小队成员进入了展厅。很幸运这次能与陈新华老师的作品碰面。婺道,亦是悟道。陈新华老师来自与上林湖相距三百公里的婺州,他在这条萧索的探索之路上款款而行。老先生曾言,“婺瓷不兴,不复留发”,于是他日复一日地修炼渗悟,执拗地投入在复兴婺州窑的大业上。
图十八尊罗汉
隔着玻璃都能目睹罗汉的线条肌理和生动神态,好比图片右侧的哈欠连天罗汉,他的惺忪惫懒一目了然。甚至有人被传染,染上一丝困意。私以为,老先生就是第十九尊罗汉,青灯黄卷,朝朝夕惕,在古窑址和满地的碎瓷之间盘桓,寻觅一种他人难以感知到的力量。
另外让小组成员铭感不忘的作品则是以花纹复杂、瓷身极薄为特征的系列。因其需要年久日深的技艺的操练和高超精妙的手法。瓷器很薄,需要匠人的一气呵成。他们怀着敬虔与谦卑的赤诚,穷年累月,用双手造就一个个奇迹。这是工匠“沉默的智慧,手上的开悟”。
迈出展厅,考虑到室外三十五度的高温,负责人叔叔在征求了小队成员的意见后,引成员们进入了陶瓷工坊。
图老师讲解工序
正式上手前,老师为小队成员上了一堂小课,科普了基础的工序。队员们则坐得端正笔直,和一旁的小朋友有得一拼。十几个大朋友们依次落座,复归童年“玩泥巴”的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图队员们做陶艺
感受着原始的一坨坨土坯在手中旋转成型,略显湿润的手感让人无法自拔。一旁的同伴们也是各自专注于眼前的作品,虽然余光能瞄到有些人手头上的土坯已然“支离破碎”,不得不进行二次创作乃至三次重塑。也有“小绿人”老师忍不住上手指导和“挽救”,将逐渐走偏的作品拉回正轨。也有优秀的天赋陶艺人,被老师称赞“手稳”,并且得到同伴的歆羡。
图老师耐心指导
从负责人叔叔那里也了解到,传承园也为感兴趣的公众提供了暑期研学的机会。受众主要面向孩子们,让他们得以感知山的影子、水的涟漪、花的芬芳、泥土的气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寓教于乐的暑期研学,相信孩子们也能在青瓷的魔力世界中畅游翱翔。
为期一天的体验落下帷幕,实在是不枉此行!小队成员仍将驰而不息,笃行致远,赓续宋韵文化生命之脉络,沿着海丝之路、一带一路的时代发展战略,以兑现上林湖越窑青瓷生生不息的永恒传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60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