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皖工学子:非遗所思,情系三农——助力碧山村振兴发展

来源:皖江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作者:许靖宜 汪璇 徐乐

大学生网报8月22日电(通讯员许靖宜汪璇徐乐为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加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村振兴。8月15日至8月19日,皖江工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前往碧山村展开实践调研活动。此次活动围绕碧山村“五抓五促”全面推进“五大振兴”进行开展,其中包括聆听非遗传承人讲述非遗文化故事、走访当地村民,了解村民对非遗传统手工艺的看法、互动拓展体验村民的采桑劳作、参观碧山村古建筑等多项活动。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村委汪怀远书记进行挂牌仪式合影。(实践团成员徐诺供图)

走访调查,了解非遗

在碧山村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成员前往村庄进行走访,通过与村民交谈以及发放问卷的方式了解碧山村的非遗文化。通过走访,成员们发现村里居住的青年人较少,多数为中年人和老人;通过调查,成员了解到,当地村民对非遗的了解程度较高,但青年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并不是非常清楚,这也体现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活中没有真正深入年轻后代人们的心中;大部分村民认为在今后非遗和传统手工艺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失传。民众保护意识薄弱是在今后非遗和传统手工艺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其次是传承人老龄化问题,以及年轻人不愿意继承的问题。这些都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重视的点。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碧山村走访村民。(实践团成员王祥摄)

随后,实践团队成员拜访了碧山村的县级非遗文化传承人王晓峰,进一步了解非遗文化的历史和发展,如傩舞、黄梅戏、舞龙舞狮和竹编工艺等;傩舞是其最具特色的舞蹈,曾上过央视表演节目,但平常鲜少看见傩舞表演,只有在重大节日才会在村里组织表演;相比于傩舞,黄梅戏涉及范围更加广泛,可谓是家喻户晓,深受各年龄段人的喜爱,在各种场合都有它的身影;而碧山村的舞龙舞狮则是在2002年被列入“非遗”列表,一般也只有在重大节日才会出现。实践团队成员们认识到,要想使得更多人关注和了解当地非遗文化,就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对非遗的保护力度和宣传力度,增强村民们的文化自信感,以此助力乡村振兴,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图为非遗传承人王晓峰正在给实践团队成员讲述非遗文化历史故事。(实践团成员管桉东摄)

体验风土人情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地村民的生活,志愿者们帮助当地村民进行劳作,感受村民们的辛勤;劳作结束后便前往村庄,欣赏、感受碧山村的“耕读文化”和“世外桃源”式的田园风情,进一步感受碧山村的生活氛围;参观当地的古建筑、最出名的碧山书局、工销社等,进一步了解了碧山村的历史文化。

图为志愿者们在帮助村民采摘桑叶。(实践团成员汪璇摄)

关爱留守儿童

为了增强孩子们对家乡非遗文化的了解以及自身安全的保护,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前往“阳光之家”进行相关活动。开展了有奖知识竞答活动,孩子们积极参与到问答环节当中,在实践团队成员和孩子们的互动中,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了解进一步加深;随后实践团队成员给孩子们进行了暑假注意事项宣讲,并教会他们基本的应急知识,其中包括防溺水安全、交通安全、防骗防骗等,让孩子们更好的保护自身安全。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给孩子们分发礼物。(实践团成员曹颖摄)

通过此次“三下乡”暑假实践活动,实践团队的成员们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到了碧山村非遗文化的发展变化。通过走访当地村民、聆听非遗传承人讲述非遗文化故事、互动拓展体验村民的采桑劳作,参观碧山村古建筑等多项活动,让我们看到碧山村民风的淳朴,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碧山村的发展以及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些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以及每一位村民的努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将家乡文化发扬光大!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应用到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内涵,为人民社会服务、乡村振兴发展、非遗保护传承、国家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59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有感

假期期间,我来到了“九一八纪念馆’,使我这个没有机会去亲身经历这些事变的幸运儿,有机会去亲眼目睹革命先烈的不屈与侵略者的狰狞面孔。那些革命烈士,为了革命,不怕严刑拷打,不怕…… 丰淑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参观沈阳918历史纪念馆,勿忘国耻,砥砺前行

2024年1月27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花园宝宝实践队前往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纪念馆参观。此次参观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学习红色故事、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并向社会传递红色火…… 杨雪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渔石俱进实践队赴青岛积米崖码头进行渔业调研

导语:2023年7月21日上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积米崖码头进行社会调研,深入了解当地渔民生活和收入水平、渔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此次调研旨在为调研…… 李悦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筑梦“蓝色粮仓”:探索青岛渔业发展之路

靠海吃“渔”,资源使然。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作为沿海城市,渔业是青岛的优势。为探索青岛渔业发展和渔民生活,了解海洋传统产业改革和升级,提高社会对渔业渔民…… 杨丽婷 李悦铭 石一曼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走进渔村码头 调研青岛渔业建设

为了解青岛市渔业发展现状,正确认识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于7月20日和21日前往积米崖、台西头村进行实地调研,并走访了当地海洋局,与各科室人员进行…… 孙小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深入“蓝色粮仓”——探索琅琊镇渔业发展之路

靠海吃“渔”,资源使然。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作为沿海城市,渔业是西海岸新区的优势。为探索琅琊镇渔业发展及渔民生活,了解海洋传统产业改革和升级,提高社会对…… 杨丽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渔石俱进实践队赴青岛西海岸海洋发展局进行渔业调研

2023年7月21日下午,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青岛西海岸海洋发展局开展渔业调研活动。该活动旨在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与海洋发展局的交流合作,为优化渔业生产模式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参考…… 李悦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琅琊台台西头村渔业蓬勃发展,展望光明未来

2023年7月2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台台西头村进行采访。此次采访旨在了解当地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实践队队员与台西头村的村长…… 郭子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仁心续火承先志,碧波芳草筑安康: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为将健康知识和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2025年3月15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二小分…

清明追思,大爱永存 ——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举办清明节缅怀遗体捐献者活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遗体捐献事业的社会价值,清明节前日,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在皖南医学院遗体…

郑州财经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秋实班”学员赴河南省团校参观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

最新发布

烟大学子实践有感:走数字黄河发展之路 造就人民安澜生活
2023年7月,烟台大学法学院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数字协同治理研究实践队开始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数字协同治理的调研之旅。团队先后拜访了济南黄河河务局槐荫河务局、淄博黄河河务局与东营黄河河务局,与河务局的相…
弘扬铁军精神,造就时代新人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目前我们面临着不少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通过参与生态实践,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其次…
三下乡-情系南雅
为了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2023年7月19日上午,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筑梦成长,青年先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重庆…
三下乡-青年筑梦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先锋作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结合的“大思政课…
烟大学子实践纪实:黄河数字化治理东营站
中国青年网东营8月22日电(通讯员周树静)烟台大学法学院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数字协同治理研究实践队第二小队(下文称安澜黄河研究二队)于7月11日抵达东营,13日顺利完成了第三站的黄河调研之旅。7月11日下午,安…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子三下乡:缤纷夏日学习乐,童梦飞扬趣味多
彩云之南风光好,小小少年在路上,感悟云南历史,体验云南风趣,传播云南文化。此次云南省红河州暑期夏令营设计科学、课程丰富、形式多样,既为基地的阳光少年们打造了快乐、安全、有意义、有知识的假期,也…
学是为了更好的应用——南信学子三下乡
如丘壑般紧布皱纹的脸庞、黝黑的皮肤和粗糙的双手,似乎是大多数人提起农民便会联想到的容貌。这些一辈子围着自己的土地勤恳种田未曾沾染城市混凝土气味的人,养活了踩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从神农氏发明…
第三天总结
第三天总结7月25日上午“深入农村访基层,奏响振兴三重奏”实践团成员在大足区龙石镇保家村对小朋友们进行了红色文化宣讲,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讲,剪纸文化,绘画等活动。在所有活动中,小朋友们都充满了激情,…
烟台理工学子三下乡:悠悠文化贯古今
(通讯员倪浩)走入乡下爱心小学,传递社会爱心力量。从十八大以来,政府对于脑瘫儿童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于脑瘫儿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都给予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服务队以“受教育、…
烟大学子暑期三下乡:守护安澜黄河,探寻数字治理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调查黄河河流治理过程中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情况,切实为黄河保护法实施贡献青春力量。7月12日,烟台大学法学院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数字协同治理研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