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安徽师范大学“徽声皖韵,传承乡音”实践团队成员黄汉翔回到了家乡滁州,并参与了滁州来安方言童谣的语音采录工作。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充分利用闲余时间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自身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今年暑假,我有幸进入了“徽声皖韵,传承乡音”实践团队,回到滁州进行方言童谣的采录工作,以下是我对于这次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方言是地方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和风土人情等多方面信息。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方言文化逐渐受到冲击和遗忘。这一情况不由得引发我的思考,方言文化的保护究竟需要的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一种语言都蕴藏着独特的文化智慧,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保护传承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临方言文化逐渐被边缘化的困难处境,我们更要充分认识到方言的价值所在并大力保护方言文化。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认为自己对于方言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首先,我认为参与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作为一名文学院的学生,我对于语言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徽声皖韵”就是针对安徽的方言展开的。我认为,在这次实践中的调研同样是对自己所学语言学知识实际运用的一场锻炼。这不仅是对已学知识的回顾,更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大好时机。此外,通过这次返乡实践,我对于家乡的文化,对于家乡的历史也有了更深的感触。
来安县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黄汉翔 供图
不仅如此,在这次实践过程中,我参与采访了来安县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的刘童艳馆长,并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和多个年龄段的人们交流沟通,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我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除此之外,与团队的同学互助写作,也让我拥有了难能可贵的友谊。经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不仅感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更深刻领悟到工作态度细致认真的重要性。
安徽师范大学学子正在进行方言童谣谚语采录工作。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黄汉翔 供图
当下社会,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发展,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也在逐步消失。而方言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也处于被普通话替代的境遇。方言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各地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基因,蕴含着人们对家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时至今日,方言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扮演着联系人们与家乡的纽带这一重要角色,仿佛一条“看不见的丝线”。这条“丝线”看似纤细,但正是因为人们对家乡热烈情感的存在,才使得这条“丝线”连绵不断。
在这次返乡进行社会实践的时候,我们深刻感到方言保护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非常感激能够参与本次方言童谣采录的社会实践活动,经此我感受到滁州方言那无处不在的魅力。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将继续关注方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让方言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发扬光大,为家乡方言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讯员 黄汉翔)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49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