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寻红色足迹,坚定革命信念

来源: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电信院 作者:杨星宇

追忆艰苦的抗战岁月,深刻理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体会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是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或者中国人所应该具有的品质。五星守望小队在六月下旬展开关红色精神的探索,小队在张家港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有序的进行了参观。

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位于锦丰·沙洲新城一干河以东、华山路南侧。张家港市委、市政府于2011年11月8日修建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总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纪念馆以文字、图像、照片、塑像、实物为主要载体,以声、光、电等现代传媒技术为辅助手段,形象展现勤劳、勇敢、智慧的沙洲英雄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光辉足迹。建成后的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已成为全市一所主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锦丰·沙洲新城一处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传承历史,教育后人。

6月22日,五星守望小队在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前集合,有序的进入馆内,做好登记后,开始了本次参观学习之旅。小队依次参观了中华怒吼、国耻家恨、‘江抗’东进、众志成城、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沙洲光复、名录”8个部分。观看了沙洲地区抗日纪实的图文、影像、实物等资料,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沙洲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卫家园和祖国领土完整,顽强抵御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谭震林、江渭清、温玉成、夏光……一个个英雄人物用果敢与智慧谱写了不屈的战歌。一双残破的草鞋,彰显出红军战士条件艰苦却依旧迎难而上、百折不屈的艰苦奋斗精神。临摹展区的每一组雕塑都真实的还原了当时的抗战情景。成员们缓缓地览过这一幕幕的介绍、景象还原,满怀着对抗日红军的敬仰和日军侵华的痛恶。

随着小队的参观轨迹,一处地下洞口出现在眼前。这是一处地道模型,打开地道口的围栏,向下走大约十米,有一个厅房,几个人围着一盏煤油灯,似乎在开什么会。其中一位成员向大家介绍道,地道原址在纪念馆西北约1.5公里处,因为这个地道的位置在常家埭,因此当地人们称它为常家埭地道。常家埭地道原址位于沙洲河大桥西侧的常家村6组,常家埭西首的老一干河边。这个地道开始是朱家兄弟为“躲壮丁”用的。 1941年7月,日伪军集结重兵对我苏南东路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清乡”,当时的地下党组织在沙洲地区坚持了三个多月的反“清乡”斗争,10月初奉命北撤之后,日伪势力更加猖狂,到处袭扰民众,派捐拉丁。朱家兄弟依靠这个地洞,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拉丁。

朱友生同志于1941年1月秘密参加新四军。1944年经地下党负责人何洛介绍加入共产党,后任支部组织委员、支部书记,经常活动在沙洲、江阴等地。在朱友生的宣传教育下,其亲弟弟朱和生、朱云生,堂弟朱耀堂均成为地下党外积极分子、地下党的可靠群众,经常为地下党送情报、贴标语、发传单,在地下党的带领下锄奸除暴。1941年秋,焦康寿、何洛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在常家埭一带展开。由于白色恐怖严重,反动势力嚣张,地下党缺少一个安全的活动场所,朱友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家中竹园里的地洞。当时常家埭的村民朱友生挺身而出,他做通母亲和几个兄弟的思想工作后,全家动手连夜秘密挖地洞,把原来为了躲避抓壮丁挖的小地洞扩大成可容纳十余人活动的空间。朱友生的三弟还是交通员,为地下党送情报、探敌情,他的妻子也常在门口望风放哨。这地道凝聚了朱氏兄弟的心血,地道挖成后,成为了地下党活动的场所兼交通站。据朱友生老人回忆,有次敌人好像嗅到了什么,把朱友生抓到江阴,朱友生为了保住地道的秘密,经受了严刑拷打,付出了血的代价,但始终没有说出地道的秘密。这个地道遗址一直保持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坍塌,但还可看出地道的模样。物转星移,沧海桑田,现在常家埭地道的遗址已经不在,上面的竹子也已经消失。如今在苏州革命博物馆、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有它的模型供人们参观。小队成员静静的听着讲解,心中对抗日前辈愈发敬佩,在那个艰苦卓绝、民不聊生的境地,常家埭地洞只是当年军民齐心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一段段流血牺牲、惊心动魄的历史,如今都变成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正是这些故事激励着我们缅怀过去、珍惜和平。

至此,五星守望小队的“探寻红色足迹,坚定革命信念”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精神因传承而不朽。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世界的核心。中国发展千年,每个时代都有为国家兴亡牺牲一切的无私奉献者。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小队成员将不断汲取先辈的精神力量,切实发挥大学生的先进作用,继承和发挥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46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水产之路

中国青年网仙桃8月6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解仙桃市西流河镇红光村当地的主要水产业情况,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西流河镇红光村点位团队志愿者们在7月22日和……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麦田守望,放飞梦想

中国青年网仙桃8月4日电(通讯员彭景扬)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我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携手来到了仙桃市西流河镇红光村,用我们炙热的爱来进行志愿支教活动,……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在盛夏,用双手传递爱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11日电(通讯员彭景扬)在刚进大学的时候,我已经早早听过“三下乡”这个扶贫政策的响亮名号。作为一位梦想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我来说,三下乡的活动无疑是对我最好的磨……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守护乡村里的每一颗童心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13日电(通讯员彭景扬)我知道,来到仙桃的小镇,和孩子们相处,我可以通过他们的视角窥见这个世界最本真的模样,可以让我想起十几年前我们也曾像他们那样怀着一颗赤……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用黏土搭建梦想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9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促进小朋友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于8月9日在西流河镇红光村展开志愿活动。志愿者们和小……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用双手感受世界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7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队员于8月7日在西流河镇红光村进行志愿活动……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用盛夏的热情感受中国传统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在西流河镇红光村展……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用黏土搭建梦想世界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7月28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激发小朋友们的创造能力,展现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于7月28日在西流河镇红光村展开志愿活……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2月9日清晨,山西省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银装素裹的美景为城市增添了几分冬日韵味,但也给人们的出行…

聊城大学举办“聊大名人堂:互动故事讲述”活动

聊城大学举办“聊大名人堂:互动故事讲述”活动校园,是知识汇聚的无垠海洋,孕育着莘莘学子对未知的渴望与追求;活动,则是…

入社区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

入社区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践践行新时代使命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际,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

最新发布

巢湖学院学子三下乡:“追寻南下干部足迹,传承南下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而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70多年前,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党中央从山东等老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南下,赴安徽、浙江等地开展政权接…
寻访胡杨前辈 传承胡杨精神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悠悠岁月,等你归来”寻访校友调研团来到乌鲁木齐市,以采访优秀胡杨校友的方式,使胡杨学子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式,清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基本需求;承胡杨前辈之精神,启…
“不忘使命,奋勇前行”
为了传承红色文化,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苏州理工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会“五星守望”小队实践团队成员于6月22号下午前往张家港市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感受当地红色文化,更深刻的意识到当代…
打铁精神铸魂 实干担当聚力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了解基层公安机关法治建设的新成就、新经验、新面貌,了解公安体系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7月12日,“法治未来”青年实践团走进威海市临港区草庙子派出所,开展了一场生动的…
山科学子三下乡:重温非遗之美,绽放文化之花
感受非遗之旅,领略传统之美。2023年8月2日,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北鸳实践团队以“弘扬非遗文化,助力非遗传播”为主题,赴潍坊市参观潍坊市博物馆,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随着团队的带领下…
司法为民,心传温暖
为明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的审理工作,探索基层案件的审理现状,2023年7月6日,山东理工大学“法治未来”青年实践团前往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于杨法官工作室进行调研学习。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工作室的工作…
仁心传递司法温暖 决心勇担为民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抓执法办案就是抓审执质效、抓审执质效就是抓群众感知”的理念。7月5日上午,山东理工大学“法治未来”青年实践团前往博山区法院家事审判工作室进行交流学习。实践…
山科学子三下乡:探访鸢都潍坊 赓续非遗文化
穿越历史先河,触摸历史文脉。为“弘扬非遗文化,助力非遗传播”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北鸢实践团”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25日赴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世界风筝都纪念广场、世界风筝博物馆参观学习,并向群众发放宣…
巢湖学子三下乡:绿色郎溪茶叶,红色革命传承
为更好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争做新时代好青年。2023年7月1日,巢湖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茶和天下—茶文化寻访之旅”主题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队前往郎溪县,通过实地寻访,深入了解郎溪县的茶文化和茶产业,…
合作社助产业,实现百姓大丰收
8月16日下午塔里木大学“防返贫,助振兴,实践服务调研团”来到了岳普湖县铁热木镇红枣种植示范区“同德”林。在当地第一书记再努拉·喀迪尔的陪同下进入到果园,现如今全村已经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