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了进一步的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学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滁州学院赴滁州市文化馆实践小分队于6月27日前往滁州市文化馆,走访调研当地传统文化。
图为队伍大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晨 供图
在文化馆,小队成员了解了文化馆内展览的内容。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59项,分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戏曲、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杂技、传统体育、民俗、民间文学这10个类别。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伟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力令同学们感叹不已,这是我们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
在文化馆的一位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小分队成员了解到文化馆内没有展览出来的的内容。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关于凤阳花鼓的内容。凤阳花鼓以艺曲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突出,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遗憾的是凤阳花鼓的艺人严重的老龄化,艺人年龄段较为集中,不够优化。现代化对乡村城市的冲击,传统的凤阳花鼓跟不上时代变化的脚步,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以及民俗活动的淡化,再加上凤阳花鼓管理措施不到位使得凤阳花鼓的文化生存空间日渐萎缩。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全面发展和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群体,我们应该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保护非物质遗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凤阳花鼓展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蓓珍 供图
据实践了解,文化馆常年会开展各种活动。比较特殊的一个是2023年6月10日由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联盟协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此次直播以“加强非遗系统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利用美食为切入口,向全国观众展现滁州市独特的非遗美食文化。我觉得以这种方式传承与宣传非遗文化,可以让更多的人看见非遗,因为现在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传播影响面广大。以直播这种新形式为非遗传播注入活力。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非遗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焕发新活力,才能让古老的非遗不断续写新的时代篇章。
在实践的最后我们已经对该文化馆所展览的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行走在文化馆中,也引发队友们思考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日渐萎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大家在不断接受新事物的同时会对旧事物失去激情。想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下去就要学会创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为实践小队学习了解非遗 中国青年网 孙蓓珍 供图
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矿,非遗体验快乐满满,非遗文化润物无声。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世界生动展示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文化中国、大美中国增添了独特魅力。我们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参观结束后,小分队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文化馆录制了讲解视频。未来小分队成员将会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身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活动中。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开展,可以充分锻炼小组成员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分析思考问题等能力,增进大学生对非遗传承与保护的了解。
图为小队成员在讲解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蓓珍 供图
通讯员 杨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39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