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原汁原味原生态,好山好水悟民俗——西安外国语大学民俗文化调研之旅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作者:段夕聪 张博雅

原汁原味原生态,好山好水悟民俗——西安外国语大学民俗文化调研之旅

为深入观察当今乡村的发展新貌,探究美丽乡村“蝶变”之路,7月18日,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赤牛青语”实践队前往榆林市佳县坑镇开展为期22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弘扬发展传统民俗文化,用青春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青春正当“燃”,筑梦乡村“行”

“府仓虚则国贫,国贫而民俗淫侈,民俗淫侈则衣食之业絶。”民俗文化是乡风乡俗的浓缩,是中华文明的体现。7月20日下午,“赤牛青语”实践队抵达赤牛坬民俗文化村。在坑镇镇长申小峰携赤牛坬驻村第一书记薛楠楠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赤牛坬村,了解赤牛坬村民俗文化历史渊源与文化背景,实践从这里启程,华章由这里开启。

在村委会的全力协助下,“赤牛青语”线下实践团八名成员与坑镇镇长申小峰,赤牛坬驻村第一书记薛楠楠,赤牛坬驻村工作队员郝双军一起开展“青语”促赤牛发展座谈会,进行实践沟通洽谈。

图为实践队员与坑镇镇长展开座谈会。

会议伊始,实践团队首先介绍了本次实践开展形式及目前所需帮助;驻村书记则为团队成员们介绍了赤牛坬村发展模式,发展特色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据驻村书记介绍,目前赤牛坬村走的是一条文旅融合发展道路,却又与其他乡村所区别,有其自身特色。村民充分挖掘赤牛坬村自身发展优势,围绕“老物件”“老窑洞”“老农民”“三老”文化,将“农具”变“道具”“窑洞”变“客房”“农民”变“演员”,大力实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激活乡土和农耕文化新业态。尤其是赤牛坬村建成了陕北首家成规模的民俗博物馆,全面展现了陕北源远流长的黄土文化和农民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建成了具有陕北特色的窑洞群落,全方位展示了窑洞这个黄土高原最具代表性建筑的发展史;精心打造了国内首部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赤牛坬人以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为基,走出了一条独属于赤牛坬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观文化昌盛,延传承火炬

7月23日上午,“赤牛青语”实践队跟随当地讲解员的脚步进入赤牛坬民俗博物馆,在农耕工具馆,感受古人的生产劳动智慧;在日常服饰馆,体悟“陕北”人民的生活风情。参观之时,实践队员们不忘仔细聆听,拍摄取材,用纸笔记录下岁月的痕迹,用思想加之感性的光芒,形成第一手的直观记录资料。

图为民俗博物馆讲解员为实践队员讲解陕北民俗文化。

在整理记录资料的基础上,实践队员们撰写宣传材料,担任“导游”,从藏有各种农具的农耕工具馆,到散发着粮食芳香的五谷杂粮样品展室,再到有着壮观“万鞋墙” 的“中国第一鞋馆”展室以及见证了历史变迁,印刻着岁月痕迹的日常服饰馆……实践队成员们用生动的语言为游客讲述着赤牛坬的故事。讲解过程中,实践队员们采用双语形式为游客讲解一些专有名词,例如“铁锹”——“shovel”、犁——“plough”、“煤油灯”——“kerosene lamp”等。并为进一步了解赤牛坬村的发展情况,实践队向村民和旅客发放调查问卷,为民俗文化调研提供数据支撑。

除线下讲解外,实践队员们借助自媒体优势,利用直播平台展示赤牛坬村陕北民俗文化和自然秀美风光,带领游客穿梭于历史长河,品味赤牛坬民俗文化的魅力,感悟“游览一天,领略百年”的深刻内涵。

图为实践队员利用直播平台介绍赤牛坬村陕北文化和自然风光。

扬文化之帆,助乡村发展

《高高山上一头牛》是以陕北农耕文化为题材,以半山半水为舞台,以赤牛坬村民为全部演员阵容的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来到演出 场地,实践队员们向村民“演员”们学习,与他们共同排练,沉浸式地体验各种民俗场景——耕种、翻地、插秧等,充分融入陕北人民之中,与当地村民共同表演了这场赤牛坬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实景再现了赤牛坬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勤劳生活。高亢激越的劳动号子,凄美纯真的男女爱情,感天动地的祭祀活动,如泣如诉的天籁之音,大开大合、大俗大雅、真切感人。实践队员们在演绎中收获体验,感受颇深。团队成员张彦志表示:“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的演出。其实我是第一次参与这种类型的演出,所以上台前心情既激动又紧张。通过这次的亲身表演,我真切感受到赤牛坬村淳朴热情的民风,也让我体会到陕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实践队员们参与《高高山上一头牛》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

文化发展靠传承,助推民俗进课堂

民俗文化是乡村的根脉。除参观实践外,“赤牛青语”线下实践队前往佳县坑镇中学开展支教活动,践行“弘扬民俗文化”的初心,助力文化传承,促进教育发展。

8月1日下午,队长张博雅便紧锣密鼓地开展教学准备工作,带领线下实践队成员在学校会议室召开“坑镇中学支教启航”会议,以 “弘扬民俗文化”和“培养乡村优秀人才”为目标,共同探讨适合坑镇中学学生实际学情教情的教学模式及大纲,分配教学任务,为后续“民俗文化进课堂”的暑期支教活动打好基础。

图为实践队员与佳县坑镇中学校长沟通学生学情,制定教学计划。

本次支教活动为双线齐进,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支教过程中,除基础课程外,实践队员充分发挥语言特色优势,利用“双课堂”模式讲好民俗故事,举办“民俗文化大讲堂” “赤牛坬民俗旅游”“民俗文化宣讲会”“我是民歌小达人”“一起闹秧歌”“民俗文化节”等特色课程与活动,帮助学生感受陕北民俗文化的魅力与风采。

图文:西安外国语大学“赤牛青语”实践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37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工电气学子开展“爱心助学”社会实践活动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相关政策,2020年7月中下旬,湖南工程学院电气学子组建“爱心助学”学业帮扶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2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电气工程1905班陈艳青同…… 陈艳青 游方 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爱心助学,温暖你我——湖工学子开展学业帮扶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个炙热的夏天,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业帮扶暑期实践团的队员们以自身的专业技能为依托,在科学精准有效的防控措施保障下,在各自的家乡就近开展实践活动,关爱留守儿…… 郭梦雨 邹琪红 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用心助学 让爱坚守

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助力乡村教育,以“爱心助学,学业帮扶”为主题,开展为期12天的实践活动。从7月15日开始,身处各地的实践队员们走进家乡教育事业,充分…… 游方 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湖工学子走访部分农村地区 调研目前农村教育现状

团队名称:“爱心助学”学业帮扶团队调研时间: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7日调研地点:湖南省部分乡县作者:陈艳青【摘要】2020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党和国家强调乡村脱贫教育先行。…… 陈艳青 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我的实践日记——爱心帮扶,传递温暖

我是陈艳青,系湖南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905班学生,湖南工程学院“爱心助学”学业帮扶实践团成员,于7月中旬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乡镇开展社会实践。第一站裕农小学在接到学校暑…… 陈艳青 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湖南学子献爱心 学业帮扶进乡村

为积极响应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中贡献青年大学生的聪明才智,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学业帮扶实践队的8位队员们于7月中下旬,走进农村,分别…… 陈艳青 游方 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天佑关注 | 自动化学院承办 “青韶织锦 绘艺境 青春华彩绽校园” 第六期大学

暮春四月,暖风裹挟着花香漫过八教回音壁的檐角,一场汇聚青春活力与艺术魅力的盛宴在此绚丽启幕。4月26日,由自动化与电气工…

兰州交通大学第三十三届“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圆满落幕

4月26日晚,兰州交通大学时代广场流光溢彩,热闹非凡,第三十三届“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在万众期待中盛大开启。本届比赛以“…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教逐梦,实习砺行|外国语学院师范生实习纪实(

一、观摩悟教:于细节处见真章初入实习校园,走进优秀教师的英语课堂,方知“纸上得来终觉浅”。授课教师以流利的英文创设沉…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研途领航・筑梦同行”考研经验交流座谈会成功举

为有效帮助我院学子全方位提升考研备考效率,新乡工程学院“言·智行”学风建设工作室于4月25日下午南北校区同步组织了“研途…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学海社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助力学生成长

4月2日下午,在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菲华楼A203教室闽南科技学院学海社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经验交流会。此次活动以“学海…

最新发布

人科学子三下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探寻生态发展道路
中国青年网重庆8月20日电(通讯员张俊豪)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
乡约盛夏,不负遇见
第一次知道麦田这个团队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加入了,我没有想过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但是支教的十五天给了我答案。我看到了很多留守儿童格外懂事,看到他们乐此不疲的赶来上早课,看到他们洋洋洒洒的笑…
打扫社区卫生,保护居住环境
一次有意义的社区服务社区卫生是社区居民生活的重要方面,保持社区环境的整洁和卫生对于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了解社区卫生情况,帮助维护社区居住环境,“楚音汉蕴”实践队在三下乡的旅…
锦瑟华年,爱在微光
从辽宁沈阳到山东寿光微光志愿小分队不断成长学会用自己的热将微光点亮在实践过程中的团队成员们不断传播爱的温暖脚踏实地,以心换心接下来让我们走近这些可爱的同学去了解他们的志愿生活。洒扫庭阶,用爱心…
走好农业新发展之路,争做时代新农人 ——人科学子共助乡村振兴
8月10日清晨,新时代•新里程•新征程”生态涵养发展区调研团踏上探寻城口县胜利村生态涵养区产业发展的征程,实地调研走访,了解并学习当地的产业特色,通过切身体验农业种植与技艺,树立“实践出真知”的科…
滁州学院学子:青春同梦,志愿同行
2023年两会期间,相关报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支持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2022年4月,《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发布,这是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就青年群体发布的白皮书,书中清晰地描绘了青年画…
殉国名将张自忠将军
蒋介石惊闻张自忠在随枣战役壮烈殉国,立即下令第5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一百多名优秀将士,抢回张将军的尸骨,经检视,张自忠身有八处伤口,其中炮弹伤二处,刺刀伤一处,枪弹伤五处。当灵柩经…
拾光前行,助力振兴
拾光前行,助力振兴——东北大学赴山东寿光社会实践团三下乡活动总结导言:东北大学材料学院微光乡村振兴实践团基于寿光市的智慧农业乡村振兴开展了实践调研,在三元朱村、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进行了参观学…
纪念张自忠将军有感
泱泱华夏民族,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也经历过朝代更替,外敌入侵的惨痛经历!中华世代儿女创造了古老文明,也在硝烟弥漫的过程中遗失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与精髓……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肩膀上都应该撑起民族文化的…
滁州学院学子:掬爱同尘拾香满衣——志愿服务调查研究分析
2023年两会期间,相关报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支持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2022年4月,《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发布,这是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就青年群体发布的白皮书,书中清晰地描绘了青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