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了他们的八年罪恶侵略战争,始建于各地的受降亭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中华民族伟大不朽的历史丰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漯河受降亭,去重温那一段历史。
(在受降亭大门留影)
漯河是侵华日军北支那派遣军2971部队司令部所在地,也是在豫侵华日军的主要指挥机关所在地。当时,侵占河南的日军把漯河作为指挥中心,所辖范围包括西南至老河口、南阳、方城、叶县、舞阳,南至信阳、驻马店,北至许昌、郑州,东至周口等地。日本战败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把漯河确定为全国的15个受降点之一,即第十二受降区,委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为受降长官。刘峙和他的参谋长赵自力等八人来漯河主持第十二受降区的受降事宜,漯河为当时全国17个受降区大城市中唯一一个小镇,小小的漯河镇见证了18000人的投降仪式。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郾城(今漯河郾城区)划为全国16个受降区之一,同年9月20日,当时的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刘峙在漯河山陕会馆(现漯河二中院内),接受了侵华日军2971部队司令官鹰森孝中将带领的31560名日军官兵投降。签字后,鹰森孝脱下军帽,连鞠9躬,并把佩挂的指挥刀双手举过头顶交给了刘峙。
(受降雕塑)
当年漯河民众为了铭记日军投降这一重大事件,教育子孙后代勿忘国耻发愤图强,自发要求修建碑亭。消息传开后,在漯河商会积极推动下,数万名漯河人纷纷捐款捐物,出人出力,虽然经过战争洗劫的郾漯群众虽然生活很困难,但还是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不少人甚至变卖家产,捐款捐物。当时百废待兴,人才奇缺,找遍漯河,竟没有一个设计人选。最终在漯河商会的主持下,大家达成了“1亭4碑”模式的共识:模仿郾城县八景之一——历经千年的“龙塔古篆”经幢为造型,修建一座受降亭
(受降亭主碑)
在日军等待遣返回国期间,中国军队负责人命令他们将竹木街西段,由寨内通向煤市街(现今的公安街)的小土路,加宽取直整修,又运来碎砖烂瓦加以铺垫,筑成宽8米、长约700米的大道。1945年12月上旬,作为铭刻漯河市人民见证抗战胜利的“受降亭”“受降碑”落成于漂河火车站花园内。与此同时,竹木街也更名为“受降路”。
(日军在修建受降路)
我们不会忘记那些沉痛的历史,每年都有无数中国人民来到受降亭来缅怀,漯河受降亭已成为民众纪念抗战胜利、了解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圣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35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