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1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与楼子石结下深刻的缘分。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安营扎寨、开办暑期托管、下乡走访、举办特色活动、寻找红色基因等等,感受着楼子石村独特的一股“土气”,唤起我们基因里面沉淀的、深埋的土气。
乡村的土气,是初次到达时,直接在嗅觉上就能感觉到的。路上随处可见的野花野草的清香、泥土的原始气息糅杂在空气中扑进我们的鼻腔,陈年搁置的房屋充斥着一股只有乡村独有的一股霉味。乡村的土气,在我们进入楼子石村后,紧紧地围绕在我们的周围。这也让我们融入当地生活的挑战更加地困难。但是这种若近若离的熟悉感,让我真实地感受到我身处在乡村之中。莫名的,乡村的土气让我褪去了一层皮,黝黑的皮肤和无所畏惧的大笑,我逐渐地在工作之中融入到当地生活之中。
逐渐变得越来越像当地人,我们身上染上的土气吸引着土里土气的村民们。见我们自己做饭,村里的村民们纷纷给我们送菜——黄瓜、青椒、豇豆……,每一包菜都是又大又实,真是令人惊喜又忧愁。在这一群土里土气的村民中,有一位有土气但不俗的老人,这也是我在本次实践之中最大的收获之一。这位老人叫王竹轩,与王爷爷的相遇可以说是一次阴差阳错的“艳遇”——我们是在借厕所的时候遇到的。与王爷爷的交谈之中,通过老爷爷的自述,我深刻地了解到了他平凡的一生。王爷爷是初中毕业之后就参加工作,从事教育行业三十余年,桃李满天下;王爷爷也热爱美术、音乐、书法,走进王爷爷的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伟人毛泽东的画像,两侧挂着的是爷爷这些年的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在爷爷的回忆中,爷爷十分喜欢书写仿宋体,一个个字板板正正、一笔一划苍劲有力,字如其人,这些艺术品就如同爷爷规规矩矩、坚毅不拔的人生写照;不仅对自己,对枕边人一样用情至深,老伴去世后,王爷爷丢掉了他所有的爱好,用自己的后半生去缅怀她,十七年后重新拾起自己的爱海,虽然吹奏时的音色不准,也谈不上有多动听,但是老爷爷这十七年的孤独在此刻排解,随着一首首老歌流畅出来,令人动容,不禁感慨物是人非。与爷爷的接触中,不难看出爷爷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干净明亮的堂屋、摆放整齐的桌椅、定时播放的新闻。王爷爷教会我们很多很多: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坚贞等等。感恩与王爷爷的相遇。
在本次实践之中,带给我最大温暖的是一群在这里土生土长的孩子们。作为今年实践的一个常规项目,开办暑假托管班迎来楼子石村很多小朋友们加入我们。我们给小朋友们带来各种各样的特色课程——严肃但不失活泼的安全教育课、妙趣横生的手工绘画课、体悟经典的戏曲表演课、充满欢声笑语的音乐课、传承经典的书法课、欢乐互动的舞蹈课……课程的开展,给予了同学展示的机会,也给了学生们一个打开世界的窗口,让他们的童心不断的飞扬在楼子石夏日绚烂的天空。离别是人生必经之路,暑期托管班结束了,孩子们在《送别》的歌声中落泪,看着一个个熟悉的面孔,脑海中不断回放着与孩子们一起的点点滴滴,一个个片段没有逻辑的拼接到一起,恍然间,才发现自己早已泪眼婆娑。感谢与这么一群可爱的孩子,赋予了我本次实践新的意义,真诚的陪伴带来最长情的告白。
转眼回看实践过程中所做的点点滴滴:与队员一起同甘共苦、为小朋友们倾心备课、深入到基层去走访、采访老革命党员、探寻红色基因……我十分感恩本次宝贵的实践机会,让我体会到团队齐心的魅力、让我锻炼了坚毅的品格、让我有了一件值得回味的人生经历。
通讯员:丁源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33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