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下乡实践于2023年6月27日开始,小队成员到达海门柳西半街与颐生村进行实地调研,对部分当地居民与旅客进行相关数据调查,数据分析与文献综查相结合,总结出“历史文化+乡村”发展模式的趋势与实地应用成果,讨论出“产业融合”“体验提升”“主体创新”相关决策建议。
关键词:三下乡;乡村文化;发展模式
一、绪论
(一)实践活动背景
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近几年历史文化旅游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历史文化+绿色”“历史文化+民俗”“历史文化+乡村”等多种融合发展模式已经形成,为贫困地区带来了脱贫致富的机遇,也将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的支持。农文旅项目中项目盘活、景区业态梳理盘活、新项目植入,合作托管、项目管理运营。历史文化旅游呈现出年轻化、数字化的趋势,历史文化旅游已成为重要的“社会课堂”。
(二)实践活动意义
发掘历史文化旅游发展要素,总结其模式形成特点,归纳其趋势与大众化程度,将实践所得经验进行总结,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三)研究思路与内容
研究历史文化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调查思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文献综述:首先,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历史文化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现状和前沿,掌握已有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成果。
2.调查目标确定:明确研究的调查目标和问题,例如,探索海门景区历史文化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了解游客对当地历史文化和乡村旅游体验的需求等。
3.调查设计: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指南,包括一些基本信息的收集(如受访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以及与调查目标相关的问题。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定性或定量研究方法,或结合两者。
4.调查样本选择:根据研究目标确定调查样本的选择策略,可以通过随机抽样、方便抽样等方式选择合适的受访者。
5.数据收集:根据调查设计,进行问卷调查或面对面访谈,收集数据。确保数据收集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问卷的一致性等。
6.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论统计。根据研究问题,可以使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如频数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7.结果解释和讨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解释研究发现,探讨海门历史文化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特点、优势和挑战,并与文献综述进行对比和讨论。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8.结论和撰写报告:总结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并撰写研究报告。报告应包括引言、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以清晰、系统的方式呈现研究过程和结果。
二、调研过程
(一)实践地点
6.27 颐生村
柳西半街
张謇博物馆
(二)工作安排
(1)海门站——颐生村 【海门站103路7站】【201路8站】(全程46分钟)10:00左右到达——11:30左右离开
(2)颐生村——张謇故里·柳西半街【201路3站】(内部的景点比较密集)
14:30左右离开
(3)故里——海门站【201路 103路】(56分钟)
三、调研结果与发现
(一)关于颐生村柳西半街分析
颐生村作为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颐生村位于常乐镇西侧,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浓厚。该村以张骞文化、颐生酒文化为核心,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张骞文化旅游景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年老字号——颐生酒厂,状元府——张骞扶海垸旧址,以及常乐镇老街等。
除了丰富的人文资源,颐生村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近年来,近年来,颐生村还开发了常乐湾休闲农庄和引进了“花漾常乐”项目河西绿廊项目,进一步改善了村庄环境,优化了康养资源。此外,颐生村还开发了陶艺制作、老窖品酒、休闲垂钓、瓜果采摘等体验式旅游项目。同时,依托中南集团,颐生村整合多方资源,全力打造张骞故里小镇,创建高级旅游度假区。
(二)关于柳西半街分析
柳西半街是中南集团投资建设的省级重点项目,也是乡村振兴综合体示范项目。该小镇总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围绕“乡村振兴、文化复兴”双战略展开,规划了“文旅核心片区、江海田园片区、产业智造片区、新城门户片区”四大功能版块。小镇集文化、旅游、教育、农业等多功能于一体,是一个多产业共荣型的文旅项目。小镇核心区将成为展示常乐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成果的示范窗口,也将成为展示“张謇故里、福地常乐”的一张靓丽名片。
与此同时,柳西半街是一次新时代乡村发展的实践,以乡村振兴为根本、以文化自信为导向、以南通及张謇精神为信仰、创造品质生活为目标,打造产城融合的新示范、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标杆、重塑区域价值的乡村振兴新样本。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本次实践通过探索颐生村与柳西半街之间的联系,了解路径上的关键节点,发现颐生村与柳西半街之间距离并不遥远,相距约2km,但因公共交通车次与路况等因素,导致在其中一个景区游玩过之后的游客少有耐心在短时间内前往下一个景区,对游客旅游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通过查找文献,柳西半街的客流量大多由附近张謇博物馆引流,历史文化因素占据主要部分。且目前柳西半街热度下降,不再有往日关注度,常乐福地渐渐无人问津。
(二)对策建议
1.产业融合
历史文化旅游发展核心要以产业融合为主导。只有这样,历史文化旅游的产业链才能得以形成并生成产生新的附加值,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体系要不断完善,在提质历史文化观光产品的基础上,做好与餐饮、民宿、交通、文创、研学等业态的融合发展。
2.体验提升景区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是提升历史文化景区体验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历史文化旅游景区的外部旅游交通,提供便利的进出方式,使游客能够顺利进入景区。景区内部的游览线路要布局合理,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打造具有特色的游览线路。同时,还要推进历史文化旅游消费新业态新场景的发展,注重营造与历史文化旅游景区相关的旅游体验场景和氛围。在场馆和交互系统设计方面要创新,鼓励有条件的景区打造沉浸式讲解、沉浸式课堂、沉浸式展馆等新场景。通过创新方式演绎历史文化,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增强历史文化旅游景区的吸引力。
3.主题创新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也可以在形式上创新升级,打造符合年轻人喜好的产品。开发历史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品,通过创意设计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数字加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历史文化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水平。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历史文化文化资源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展示、传播等,对历史文化文化资源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
参考文献:
[1]马云霞裴雨婷.《红色文化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策略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1
[2]董晔 刘新香.《胶东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1
[3]陈俊成 本报记者 白骅.《四川:弘扬红色文化 做优红色旅游》[N].中国旅游报.2021
[4]苏艺 本报记者《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模式选择及路径探究》[N].农村经济.2022
[5]杨艺茂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推动“红旅”“红旅”景区融合发展》[N].四川日报.2021
[6]王艳.《原产地形象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3
【实践感悟】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发现历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结合是一种有趣且有潜力的发展模式。在对颐生村与柳西半街路径分析的研究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感想和心得。
首先,历史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颐生村与柳西半街都有着一定的文化底蕴,这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古建筑、品尝传统美食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旅游体验的独特性。
其次,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注重可持续性。在研究中,我发现颐生村与柳西半街都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环境保护、社区参与等问题。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保护环境、传承历史文化、促进社区发展等方面的可持续性,以确保乡村旅游的长期发展。
最后,乡村旅游的成功需要多方合作。在研究中,我发现颐生村与柳西半街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的支持与合作。政府需要提供政策支持和公共设施建设;企业需要提供专业的旅游服务;居民需要参与旅游活动,并从中受益。只有多方合作,乡村旅游才能够取得长远的成功。
总的来说,历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结合是一种有潜力的发展模式,乡村旅游的成功取决于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以及多方合作的支持。
【调研照片】
2023年6月27日夏乡之队携队旗出发
2023年6月27日带领参观小镇总体建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33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