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温州这座城曾被唤作永嘉,此地保留了古汉语中的“活化石”——温州方言;如今,温州作为亚运会的协办城市,古老的温州文化将在国际舞台上焕发活力。借此契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温州话歌谣、俗谚调研团队拜访了“迎亚运”温州古城文化推介使者叶一戈先生,听他讲述他记忆中的乡土温州。
叶一戈先生向我们介绍起温州的正月酒,他细细讲解了菜肴的种类、顺序和数量,这与我印象中满桌的正月酒佳肴所重叠。我不禁回想起幼时爷爷上菜时的满眼笑意,只不过如今那道身影变成了我的父亲,他身系围裙麻利地烹饪着童年味道。世事苍狗,生命凋零,唯有文化的印记和血脉源远流长,从前的那些灿烂盛大的生命痕迹,始终在一代代人的记忆中传承。正因如此,文化不能用坚硬和高端来形容,它总带着某种情怀和许多温暖。我亦在此刻方真正认识到,生活中那些被我们刻意忽视的细节,无论是一织一线,还是一米一面,都可被称作文化。洪荒岁月的炉火明灭,时代巨变的波澜不惊,最终这些都一笔一画地凝结在“文化”这一词中,而我们这样一群人就是在这样独特的温州文化的浸润中慢慢长大,拥有了一个个有趣而深邃的灵魂。
谈至尽兴处,叶一戈老师不禁哼唱起耳熟能详的温州传统歌谣,团队成员则笑着小声附和。《十二月令》悠然如麦浪漾漾,回应空野;《摆摆龙舟》铿然似锣鼓阵阵,飞掠江面;《娒娒你相能》皎然似满月粼粼,轻扣砖瓦……伴随着这一首首歌谣、唱游,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辛勤劳动着的温州祖先,他们将智慧凝结在一字一句、一歌一舞中,激励着温州儿女顽强拼搏,滋养着温州人民的民族基因。叶一戈老师口中的许多谚语和歌谣总能让我在开怀大笑的同时又感到醍醐灌顶,或许这也正是它们独特的魅力所在吧。当我深入接触先辈口中的温润乡音后,我才真正明白,方言绝不是异乡,而是精神的原乡,保护、传承、使用和发展温州方言,其实就是基于热爱之心的一次“精神还乡”。莫让温州印记固化为身份证上以“3303”开头的一串数字,而让其真真切切地烙印在温州人民心中。
然而当下,这一鼓一筒、走街串巷的乐趣正渐渐被现代乐器、流行音乐取缔,它们的“伯乐”越来越少,甚至无人传承的困境使它们已经完全消失在青年一代的视线中。想起这些,我不禁陷入沉思,应深刻反省的是该如何面对文化自信的流失,和我们这些因为不懂方言而“受制”一隅的隔岸灵魂。
走出这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大楼,耳边仿佛还回响着叶一戈老师随口用温州方言吟唱的歌谣《送松糕》,这时我突然想起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老树抽新枝,枝上发新花。这两种声音在耳边渐渐交叠,也让我深感肩上背负的责任之重,传承温州方言的温润之音,赓续温州人民的精神血脉,牢牢守住温州文化的“根和魂”,让中华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
于乐曲中采撷智慧,在聆听中神交千古,让温州方言中深藏的智慧照亮我们前行的征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16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