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唤醒红色基因,一览文化瑰宝”华中农业大学赴重庆暑期社会实践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作者:向垣璋

2023年7月18日至22日,华中农业大学赴重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重庆市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参观了解放碑、人民大礼堂以及三峡博物馆,在文化与历史的长河中追寻红色足迹,发扬奉献精神。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背景,小组成员通过“实地调研+采访志愿者+跟随讲解员”的方式,感悟重庆红色文化,唤醒心中红色基因。

“碑”字少一撇 革命在我心

2023年7月18日,实践小队抵达重庆,并于当天下午前往解放碑。解放碑是一座位于渝中区邹容路、民族路和民权路交会处的八面柱体建筑。这座通高27.5米的建筑,不仅是重庆城的形象标识,也是重庆市民的集体记忆,可谓重庆的“精神丰碑”。

实地调研前,小组成员通过网上资料了解到解放碑碑面上的“碑”字是少一了撇的,因此小组成员的第一个实践任务便是仔细观察解放碑上面的文字,果真解放碑上面的“碑”字少了一撇。而在这背后,也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解放碑最初的名字叫“抗战胜利纪功碑”,于1947年10月10日竣工落成,为纪念抗战胜利而建。1950年9月18日,时任重庆市长陈锡联、副市长曹荻秋向西南军政委员会请示:“‘抗战胜利纪功碑’文字应改为‘西南解放纪念碑’或‘重庆解放纪念碑’”。后经西南军政委员会核准,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在当时,改名题字的重任,则落到了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的身上。在1950年10月前的一个晚上,刘伯承在自家书桌上,用楷书在纸上写下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人民解放纪念碑,一九五零年首届国庆节日。” 刘伯承文化水平可不低,为何写下的“碑”字会“少一撇”?原来,刘伯承从小接受私塾教育,写得一手好字。而在中国书法中,“碑”字是可以用“少一撇”的写法的,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颜勤理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的“碑”字都是如此。所以,解放碑“少一撇”,其实是刘伯承故意为之。

了解完这个故事再参观解放碑,不由地觉得上面的每一个文字都愈发地醒目。实践队成员向垣璋说:“解放碑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奋斗,流血牺牲,实现翻身解放的胜利象征,这座屹立不倒的丰碑时时刻刻地提醒着广大青年要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幸福。”

红色文化的遗产, 建筑史上的奇迹

2023年7月19日上午,实践小队前往了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作为一座重要的历史建筑,不仅见证了城市的发展,更是重庆市民感情的象征,它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典型的中式与西式相结合的建筑风格。整座建筑有着明清两代的特色,采用传统的中轴线对称法,左右以柱廊和双翼相配,并以塔楼收尾,立面比例匀称,高大宏伟,红色的墙体和黄色的琉璃瓦相得益彰。而在这背后,也蕴含着老一辈共产党领导人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人的心血。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的经济、生活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大部分基础设施都不具备。当时的重庆,是西南大区的中心,肩负着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重任,可却连一个像样的集会场所都没有。因此,在1951年初,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人的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人共同决议,要在重庆修建一座符合要求的大礼堂,而且必须要足够气派,不能小家子气。因此,人民大礼堂便浩浩荡荡地动工了。人民大礼堂大厅可以容纳3400余人,净空高55米,最大直径56米,象征着56个民族。它是重庆市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活动场所,曾经举办过许多重要会议,1997年重庆直辖市挂牌揭幕大会便是在这里举行的。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是中国最宏伟的礼堂建筑之一,被评为亚洲20世纪十大经典建筑之一。”讲解员说道,接着还让小组成员抬起头看向大礼堂的圆形穹顶。这个重达280吨穹窿顶便是整个大礼堂最让人称赞之处了。这是一个跨度达到了48米的大跨度屋架,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木质结构,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其中蕴含着的是无数设计师与匠人的巧思与心血。

图为实践小队在人民大礼堂大厅合照。

一同跟随讲解员的还有一支全员身穿红色文化衫的旅游团。实践队员采访其中一位阿姨问她为何来到人民大礼堂,这位阿姨表示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来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在这里能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同时,实践队员刘博远谈到,“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在困难时刻坚持正确道路的勇气和智慧。这让新时代的新青年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量和作用充满信心和敬佩。”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展现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彰显着重庆的独特红色印记,是新中国建国后第一座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民族建筑。无论是在历史文化的象征意义上,还是具体的实用性功能上,它都无可挑剔。与此同时,它也已经成为重庆市的象征和标志性建筑,是每一个重庆人都应该深刻铭记的历史。实践小队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要牢记红色历史,传承好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的信念。

寻迹三峡历史,唤醒红色记忆

2023年7月19日下午,实践小队前往了三峡博物馆。三峡博物馆坐落于重庆市渝中区,是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和城市文化等为特色的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现代设计和传统元素,充分展现了三峡地区的文化魅力。

“牢记嘱托战贫困,巴山渝水换新颜。”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实践小队首先进入了博物馆一楼的脱贫攻坚展厅。讲解员说道:“这个展厅主要展示的是党和人民如何艰苦奋斗,在十几年间实现190.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的故事。共展出1067件代表性实物、1320张照片、88条视频、15幅图表。图文并茂、声影重现、实物展示,全景展现重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的重庆实践。”看完了这些照片,听完了扶贫故事,实践小队成员童博感慨道,“这些宝贵的脱贫攻坚成就、扶贫脱贫故事,激励新时代青年以更加奋发向上的姿态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图为实践小队参观三峡博物馆脱贫攻坚展厅。

“聚三峡山水风云,歌三峡魂魄豪情。”小队成员接着进入了一楼的壮丽三峡展厅,这里主要展示了三峡壮丽的自然景观,厚重的人文历史,宏伟的三峡水电站工程以及背后的百万移民和三峡文物抢救的故事。通过墙壁上的文字介绍,能够了解道经过几十亿年的海相沉积和陆相沉积,在“晋宁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玛拉雅运动”等地质运动的作用下,这才造就了长江三峡地区奇特的地貌景观和山川形胜。三峡阴晴雨缺、三峡魂魄豪情、三峡风云际会、三峡水利工程、三峡百万移民、三峡文物抢救……自然造化,人间奇迹,壮丽画卷,一一展现在面前。实践小队成员张蕊说道,“三峡工程、三峡移民、三峡文物保护的壮举,以及可歌可泣的三峡移民精神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卷,抒发三峡的壮美、神奇、深厚、多情,谱写永远的三峡!”

图为实践小队参观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展厅。

“追溯文化根源,展现古老文明。”继续往楼上走,小组成员参观了二楼的城市之路展厅,主要展示了重庆的近现代化成长历程,而左边的远古巴渝展厅展示了一幅从人类起源至今的巴人渝地历史变迁画卷。来到三楼,小队进入了右边的汉代雕塑艺术展厅和历代钱币展厅,展厅内艺术作品极具艺术价值。左边是抗战岁月展厅,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巨大贡献。实践小队成员童博说道,“中国雕塑源远流长,巴蜀地区的汉代雕塑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本次实践活动让小队成员能近距离地感受中国文化之美,感受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感受了独特的长江文化,看见了党的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增加了民族认同感,感受到了过去的文化历史和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小组成员定会学习长江三峡工作者身上的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和许许多多党员同志的奉献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16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8月11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新闻稿

8月11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新闻稿2020年8月11日,重温红色经典,再现红色青春实践活动已经进入尾声,枪声鸣夜幕,豫章烽火扬。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 陈冬欣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8月9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新闻稿

2020年8月9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实践活动已经过去了一大半,马上我们也要迎来尾声,在这20天左右的时间里我们真的做了很多以前在学校里面接触不到的东西,比如采访最美人物,在小…… 陈冬欣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8月9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新闻稿

2020年8月9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实践活动已经过去了一大半,马上我们也要迎来尾声,在这20天左右的时间里我们真的做了很多以前在学校里面接触不到的东西,比如采访最美人物,在小…… 陈冬欣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8月10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实践心得

今天是8月10号,距离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实践活动结束仅仅剩下六天的时间,在这将近半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做出了一些成果,没有老师每天督促,我们都是…… 陈冬欣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8月6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实践心得

8月6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的实践活动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通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并且我们也在实践中成长了;另ー方面,我们也尽了自己的…… 陈冬欣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8月6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新闻稿

8月6日实践活动2020年8月6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的实践活动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我们在这段时间里进行了很多个项目,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每天的宣传都很到位,每一次看到这些宣传都…… 陈冬欣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8月5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新闻稿

8月5日实践活动2020年8月5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的实践活动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这期间有很多的活动需要大家一起去完成,小组有各自的任务分工,每个人负责不同的板块,有些负责调…… 陈冬欣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8月4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新闻稿

2020年8月4日,“重温经典革命,再现红色青春”实践活动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今日我们小组进行的活动是对身边最美榜样的视频拍摄活动,我们身边有很多默默付出但是从不要求回报的人,他…… 陈冬欣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人文分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追寻英雄足迹,弘扬革命精神
为了追忆起那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深入了解和学习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赴金寨县红色革命老区弘扬红色文化社会实践队”于8月6日前往安徽省金寨县红军广场参观。我的…
“苏州红调”:探寻红色踪迹,重温民族精神
为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泰州学院组织了2023年暑期“苏州非主城区红色资源调研”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红色寻访、资源调研、编辑革命故事、绘制红色地图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
倡导奉献道德风尚,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中国青年网大同8月15日电(通讯员高越)为了响应新时代对大学生的号召,在全社会倡导真诚奉献的良好道德风尚,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社区志愿,青春奉献实践队队员于2023年7月29日起来到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
将青春投入乡村,用火苗点亮童心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12日仙桃电(通讯员胡馨月)白墙黑瓦,麦浪滚滚,这里是仙桃市剅河镇范关村,一个到城里要坐一个小时大巴的小乡村。村里前几年刚被新农村政策建设,拥有着基础的生活设施,这里民风淳朴,村…
朝霞行动公益实践队走进江西丰城晓春,用爱点亮支教之路
导语:为给乡村孩子打开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户,给孩子带去朝霞的温暖,2023年7月11日到2023年7月23日,电子科技大学朝霞行动公益实践队于江西省丰城市晓春学校进行了为期14天的公益支教行动与社会调研,将“文化、…
湖北第二师范学子三下乡:以茶知礼,以劳育人
中国青年网安陆7月8日电(通讯员吴梦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体验和感悟安陆地道茶文化,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艺起向未来”志愿服务队赴安陆市孛畈镇白茶树种植基地参观调…
暑调心得体会2
“学深悟透强信念,感恩奋进勇担当”暑调活动心得体会□裴芳琳(化学化工学院2204班)暑调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了,这次的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都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红烛之旅--爱心科教路
在这个暑假,我有幸参加了一项爱心支教实践活动,为孩子们开展了一系列有趣的物理课堂。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收获了成长和快乐,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在准备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入研究了物理…
解密临夏砖雕,弘扬非遗珍宝
为积极深入贯彻党在二十大提出的“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重要思想,2023年7月15日,兰…
红烛安全行--防水防艾从我做起
在参加暑假爱心支教实践活动中,我负责组织一场讲解防溺水的活动。首先,我准备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图片,以便向学生们进行讲解。在活动开始前,我先向学生们介绍了溺水的危害和常见的溺水原因,让他们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