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治沙精神历久弥新,绿水青山永葆生机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姚兰 张纹瑄

中国青年网榆林8月17日电(通讯员姚兰张纹瑄)2023年8月,由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师生组成的“戈壁绿洲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通过拜访治沙女杰牛玉琴,同时结合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毛乌素沙地进行治理以来的生态环境变化以及民生改善情况等展开调研。

心怀红星不惧艰,誓把黄沙变绿洲

8月9日,团队来到靖边县治沙教育基地,并拜访了治沙女杰——牛玉琴。

牛玉琴的治沙事迹一直在毛乌素沙漠广为流传。1985年起牛玉琴以家庭承包形式在毛乌素沙漠南部沙区种草种树,治沙绿化。三十多年来,牛玉琴几经波折仍矢志不渝战风沙,她下定决心,“宁愿造林累死,也不能被黄沙欺负死。”牛玉琴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带领家人和乡亲,一次次向沙漠发起挑战。从“一棵树”到2700万棵,从茫茫荒沙到绿意盎然,牛玉琴凭着战胜沙害的坚强信念,用一生的执着于奋斗,在这片不毛之地浇灌出了“人造绿洲”。

图为实践队员聆听牛玉琴女士讲述治沙故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吴文涵摄

牛玉琴耳朵听不清,实践队员用白板写字与她交流。在回忆到与身患癌症仍坚持治沙的丈夫时,牛玉琴不禁湿润了眼眶,带着丈夫的治沙遗愿,牛玉琴再次扛起植树造林的重任;在讲到栽下的树苗成活的时候,牛玉琴激动地用手比划起来:“我现在耳朵聋了,但是眼睛还能看见,还能栽树,还能看我的树苗苗。”

访谈最后,牛玉琴对实践队员亲切嘱咐:“你们大学生要坚持学习,努力地坚持。学好本事,以后回来要好好发展家乡,你们是国家栋梁!”

千年黄沙焕绿意,三代扎根护河西

如今,牛玉琴的儿子张立强接过母亲手中的接力棒,走上了新的治沙路。

受父母的影响,张立强考上大学后坚定选择了林业专业,立志将自己一生奉献给治沙造林事业。毕业后,张立强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反哺家乡,在实践中钻研治沙育林技术,带领全村乃至周边各村的群众,为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不断努力着。

牛玉琴的孙女张继文起初不理解为什么爷爷奶奶和爸爸坚持在这片土地上种树几十年,如今,家乡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张继文逐渐领会了这份坚持的重要。

种树还要后继有人,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张继文表示也会向祖辈和父辈学习,发扬矢志不渝治沙精神,为家乡治理贡献一份力量。

沙海成林长明星,吾辈笃志众成荫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8月10日,团队来到靖边县冯家峁林场(以下简称“林场”),亲身体会治沙过程,从实践中领悟治沙精神。

“活障壁”技术是林场工作人员结合实践经验,根据草方格技术改良而得。该技术使用林场苗圃现有的活枝条,不仅取材方便,还节省了购买干草的资金,经济实惠,是冯家峁林场一项特有的技术。

听完林场工作人员的讲解,实践队员亲身体验了铺设“活障壁”,将沙柳枝条摆成正方形格子,再利用树枝将枝条固定。等到飞播的时候,草种子落在活障壁就会存活下来。

随后在护林员的指导下,实践队员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了树苗(樟子松)的栽种,切身感受到治沙造林事业丰硕成果取得的来之不易。

图为实践队员铺设活障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魏语菲摄

林场场长贾治鹏热情地带领队员们参观了冯家峁林场观景台。从观景台远眺,连片的樟子松向远处蔓延开来,天地间的绿意让人沉醉。贾治鹏向实践队员描述了从前毛乌素沙地的状况“小时候经常刮风天黑,庄稼也因此被毁。刮起一阵风,路都看不见。风沙大的时候孩子们都不用上学。新种的庄稼把不住地面,很容易就被风吹走。”眼前的景象和过去的荒寂已截然不同。

图为站在冯家峁林场观景台拍摄景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魏语菲摄

治沙精神深深影响着陕北人民,林场场长贾治鹏和主任马成都是80后,他们主动从林业局调出,深入冯家茆林场治沙一线,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沙地治理的情怀”投身家乡治沙造林事业。

“我上中学的时候,从火车站过来,到处都是流动的沙丘,几乎没有任何植被。三年前,树和林全种植起来了,满眼都是绿的,改变特别大。老百姓的观念也有改变,以前存在一些偷牧情况,随着现在治沙力度加大,老百姓会主动参与一些种草项目,这都是招商引资带来的便利,光伏产业、高铁产业都在考虑整体规划和投资,这都是治理环境带来的优势。”林场主任马成对靖边县的变化印象深刻。

“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在陕北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靖边县“绿色变革”已有重大突破。当地高中的学生大规模植树造林已经形成传统,并逐渐扩展到全民义务植树,共同守护这片“绿”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全民治沙”的新时代。

毛乌素的“守绿”事业还在路上。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图为实践队员在牛玉琴治沙基地展览馆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吴文涵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09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品味土家美食,宣传特色文化

7月11日,为了了解恩施目前民族特色饮食的销售情况以及发展前景,土家行志愿服务队来到蒋氏土家菜进行深入采访考察。团队成员首先品尝了特色土家菜,如合渣、腊肉等,成员们赞不绝口。在…… 向林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恩施州博物馆之旅

7月9日,土家行志愿服务队赴恩施州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恩施地区古往今来的历史渊源和传统文化。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不仅切身体会到了恩施土著“巴人”的由来和恩施地区特色民族文…… 向林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感悟每一分经历

7月26日,“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在大河镇大红希望小学结束了支教旅程,我作为陪伴了这些小孩子两个星期的小老师,其实还挺有成就感的,能够让这些孩子拓展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的素质,…… 向林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温暖你我,共同前行

“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在大河镇大红希望小学进行“暑期课堂”社会实践。身处外地,难免会有些不习惯这里的人和事。其实我还算好的,至少语言想通,沟通不算难事,但是和我一队的其他队…… 向林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在支教中体味温暖

7月22日,“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在大河镇大红希望小学的支教旅程已过大半,回顾着我这几天以来的经历,不免觉得有些不真实,仿若过往云烟消散,但内心却有着真实的触动,经过这几天的支…… 向林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独属于我们的回忆

雁过无痕,岁月无声,看着支教生活中的小孩子们,蓦然回首曾经,我们或许也是这样无忧无虑的状态。如今的我们早已失去了这份童真,看着他们画笔下的纯粹世界,或是幼稚或是好笑,总归是…… 向林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小孩子的童话世界

7月18日,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在大河镇大红希望小学开设绘画课。小朋友们有着自己的想法,在画画中我也看到了小孩子简单的关系。也许是因为一支画笔,也许是因为一张纸,也许是因为一句“…… “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画笔下的童真世界

7月1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在大河镇大红希望小学开展第九天的支教活动,志愿者带领幼儿班的小朋友进行绘画课课程的安排。一听到画画,他们好不快活…… “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最新发布

为残疾人创造一个平等就业机会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
邵院学子“梦想花开”:开展舞蹈课程 促进健康成长
7月22日,第二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计划邵阳学院赴新邵县湾里村“梦想花开”圆梦行动教育关爱服务团在湾里完全小学开展了律动舞蹈课程。团队成员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了《日不落》舞蹈视频,带领孩子们一起跟…
扶残助残,有你有我。要自尊自爱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
助残行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和谐之路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
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
关心帮助残疾人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
大爱回乡,温情陪伴。
大爱回乡,温情相伴中国青年网南京8月3日电(通讯员黄欣妍),南京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大学生义工社于2023年8月3日,前往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大钱村,开展一次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用心的行动,向…
湖二师志愿者带你学习生活小妙招
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希望之星志愿服务团队在希望家园开展的课程中,慢慢的注重于生活和实践,在近期的课程安排中,志愿者们将生活方面的课程安排了进来,准备教小朋友们一些关于生活的小妙招,来提高自己生活…
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
保障残疾人就业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