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治沙精神历久弥新,绿水青山永葆生机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姚兰 张纹瑄

中国青年网榆林8月17日电(通讯员姚兰张纹瑄)2023年8月,由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师生组成的“戈壁绿洲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通过拜访治沙女杰牛玉琴,同时结合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毛乌素沙地进行治理以来的生态环境变化以及民生改善情况等展开调研。

心怀红星不惧艰,誓把黄沙变绿洲

8月9日,团队来到靖边县治沙教育基地,并拜访了治沙女杰——牛玉琴。

牛玉琴的治沙事迹一直在毛乌素沙漠广为流传。1985年起牛玉琴以家庭承包形式在毛乌素沙漠南部沙区种草种树,治沙绿化。三十多年来,牛玉琴几经波折仍矢志不渝战风沙,她下定决心,“宁愿造林累死,也不能被黄沙欺负死。”牛玉琴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带领家人和乡亲,一次次向沙漠发起挑战。从“一棵树”到2700万棵,从茫茫荒沙到绿意盎然,牛玉琴凭着战胜沙害的坚强信念,用一生的执着于奋斗,在这片不毛之地浇灌出了“人造绿洲”。

图为实践队员聆听牛玉琴女士讲述治沙故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吴文涵摄

牛玉琴耳朵听不清,实践队员用白板写字与她交流。在回忆到与身患癌症仍坚持治沙的丈夫时,牛玉琴不禁湿润了眼眶,带着丈夫的治沙遗愿,牛玉琴再次扛起植树造林的重任;在讲到栽下的树苗成活的时候,牛玉琴激动地用手比划起来:“我现在耳朵聋了,但是眼睛还能看见,还能栽树,还能看我的树苗苗。”

访谈最后,牛玉琴对实践队员亲切嘱咐:“你们大学生要坚持学习,努力地坚持。学好本事,以后回来要好好发展家乡,你们是国家栋梁!”

千年黄沙焕绿意,三代扎根护河西

如今,牛玉琴的儿子张立强接过母亲手中的接力棒,走上了新的治沙路。

受父母的影响,张立强考上大学后坚定选择了林业专业,立志将自己一生奉献给治沙造林事业。毕业后,张立强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反哺家乡,在实践中钻研治沙育林技术,带领全村乃至周边各村的群众,为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不断努力着。

牛玉琴的孙女张继文起初不理解为什么爷爷奶奶和爸爸坚持在这片土地上种树几十年,如今,家乡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张继文逐渐领会了这份坚持的重要。

种树还要后继有人,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张继文表示也会向祖辈和父辈学习,发扬矢志不渝治沙精神,为家乡治理贡献一份力量。

沙海成林长明星,吾辈笃志众成荫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8月10日,团队来到靖边县冯家峁林场(以下简称“林场”),亲身体会治沙过程,从实践中领悟治沙精神。

“活障壁”技术是林场工作人员结合实践经验,根据草方格技术改良而得。该技术使用林场苗圃现有的活枝条,不仅取材方便,还节省了购买干草的资金,经济实惠,是冯家峁林场一项特有的技术。

听完林场工作人员的讲解,实践队员亲身体验了铺设“活障壁”,将沙柳枝条摆成正方形格子,再利用树枝将枝条固定。等到飞播的时候,草种子落在活障壁就会存活下来。

随后在护林员的指导下,实践队员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了树苗(樟子松)的栽种,切身感受到治沙造林事业丰硕成果取得的来之不易。

图为实践队员铺设活障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魏语菲摄

林场场长贾治鹏热情地带领队员们参观了冯家峁林场观景台。从观景台远眺,连片的樟子松向远处蔓延开来,天地间的绿意让人沉醉。贾治鹏向实践队员描述了从前毛乌素沙地的状况“小时候经常刮风天黑,庄稼也因此被毁。刮起一阵风,路都看不见。风沙大的时候孩子们都不用上学。新种的庄稼把不住地面,很容易就被风吹走。”眼前的景象和过去的荒寂已截然不同。

图为站在冯家峁林场观景台拍摄景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魏语菲摄

治沙精神深深影响着陕北人民,林场场长贾治鹏和主任马成都是80后,他们主动从林业局调出,深入冯家茆林场治沙一线,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沙地治理的情怀”投身家乡治沙造林事业。

“我上中学的时候,从火车站过来,到处都是流动的沙丘,几乎没有任何植被。三年前,树和林全种植起来了,满眼都是绿的,改变特别大。老百姓的观念也有改变,以前存在一些偷牧情况,随着现在治沙力度加大,老百姓会主动参与一些种草项目,这都是招商引资带来的便利,光伏产业、高铁产业都在考虑整体规划和投资,这都是治理环境带来的优势。”林场主任马成对靖边县的变化印象深刻。

“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在陕北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靖边县“绿色变革”已有重大突破。当地高中的学生大规模植树造林已经形成传统,并逐渐扩展到全民义务植树,共同守护这片“绿”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全民治沙”的新时代。

毛乌素的“守绿”事业还在路上。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图为实践队员在牛玉琴治沙基地展览馆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吴文涵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09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我的假期实践 梁博雅

又是一个春光明媚,花朵绽放的好天气,我迎着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放下了久握于手中的笔,拿起了塑料袋,为家乡的居民、商铺打扫街道,做社会实践。义务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 梁博雅 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美育微光,“五彩花蕾”绽放乡野

在乡村振兴与文化教育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河北易县听松书院成为了知识与艺术传播的重要据点。2025年1月18日,华北电力大学…

曲园学子寒假行---温情养老,幸福夕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关爱老年人已成为我们无法忽视的社会责任。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代际沟通的减少…

春至期垤,守护成长

经过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我们在晚上九点到达支教地点期垤村。支教队员们经过简单整理马上投入到支教活动的准备中。大家齐心…

山东大学春晖社“红耀滇南”支教队于红河县宝华镇寒假公益课堂支教第一天

【山大春晖红耀滇南支教队1月19日电】春晖送暖,爱洒红河——记山大春晖红河县宝华镇支教寒假公益课堂第一天跨越山海,情谊相…

山东大学(威海)学生小树林支教调研团沂萌队成功开展急救科普活动

山东大学(威海)学生小树林支教调研团沂萌队成功开展“‘救’在身边:急救科普点亮生命灯塔”活动在当今时代,国家正大力倡…

最新发布

为残疾人创造一个平等就业机会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
邵院学子“梦想花开”:开展舞蹈课程 促进健康成长
7月22日,第二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计划邵阳学院赴新邵县湾里村“梦想花开”圆梦行动教育关爱服务团在湾里完全小学开展了律动舞蹈课程。团队成员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了《日不落》舞蹈视频,带领孩子们一起跟…
扶残助残,有你有我。要自尊自爱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
助残行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和谐之路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
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
关心帮助残疾人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
大爱回乡,温情陪伴。
大爱回乡,温情相伴中国青年网南京8月3日电(通讯员黄欣妍),南京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大学生义工社于2023年8月3日,前往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大钱村,开展一次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用心的行动,向…
湖二师志愿者带你学习生活小妙招
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希望之星志愿服务团队在希望家园开展的课程中,慢慢的注重于生活和实践,在近期的课程安排中,志愿者们将生活方面的课程安排了进来,准备教小朋友们一些关于生活的小妙招,来提高自己生活…
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
保障残疾人就业
大学生网报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卿瑞阳)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常会接触到残疾人,我们有义务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关心,关爱。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