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三下乡追寻红色记忆实践主题|西安事变纪念馆学习参观活动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科学院 作者:程翱然 冯海东

中国青年网西安8月15日电(通讯员程翱然 冯海东),为了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追寻红色记忆,加深对党史的了解与认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科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党史学习暑期实践团来到西安事变旧址张学良公馆进行实践学习。

实践队员在张学良将军雕塑前拍照留念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和杨武城将军不顾个人安危,在以文谏,泪谏,哭谏和苦谏无果的情况下,不得已发动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张学良将军、杨虎城将军向全国发出“救国八条”: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中国也由此实现了由内战到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逼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25日,蒋介石接受六项主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工行股份

实践队员在纪念馆内学习参观

在进入西安事变纪念馆以后,组内成员认真参观,感受历史,阅读每一段文字,试图融入到文字当时的氛围当中,其中在展出的“张学良将军生平陈列”中一句“赤诚爱国无悔情”将大家深深拉入历史的长河中,那些革命先辈们生不逢时,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没有半句怨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无数抗日先烈的爱国奉献精神凝聚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可以说,没有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这次的西安事变纪念馆参观,使每个组员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队员尚君霖学习西安事变背景

几十年过去了,张学良将军故居,已成为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在那个动荡不安、全民危机的时刻,毫不夸张的说张学良将军的每一个军事政策和决定都关乎中华民族的存亡。当年的一代风流,一个壮志未酬年轻爱国将军,在这里,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促成了国共合作,为全国统一战线共同抵御外敌做出了巨大贡献,多少年过去了,人们并没有忘记张、杨二位将军。张学良将军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他的爱国与牺牲自我是密不可分的。“牺牲自己的一切所有”,包括牺牲自己的生命、家庭、财产,权利、地位、荣誉等。 为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他可以不做军队统帅,可以不要优裕的生活, 甚至不要家庭,不要自己的生命,也要发动“西安事变”,并且送蒋介石回南京而被软禁54年无怨无悔。 正像他在送给东北大学校友张捷迁的诗中所说:“不怕死,不爱钱,丈夫绝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 张学良将军的卓越功勋和爱国风范,彪炳青史,永远为世人景仰。他的名字将记录在千古功业的史册,将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

实践队员在张学良起居室前拍照留恋

通过本次参观学习,队员们感受到了浓厚的红色革命精神,更深一步的体会到当时艰苦的战斗环境,也更能深刻的感受到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队员余皓楠在参观后说到:“革命先烈是一面鲜艳的红旗,一座不朽的丰碑。革命纪念馆是一只巨型的花环,寄托了人民对先烈的无尽怀念和绵绵哀思。先烈留给我们的信念与精神,不能遗失;革命战争留给中华民族的痛苦与思索,我们不能忘怀!是的,时间让革命事迹成为了不朽的历史,多少的忠魂埋骨这块火热的大地上。先烈已逝远,但他们的事迹已铭记在炎黄子孙心中;他们的鲜血已注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他们的灵魂已筑成中华民族新的长城!”所以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红色精神继续发扬,代代传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03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暑期社会实践——南京市卫计委之行

2016年7月6号,二孩政策对女性的影响调查小分队来到南京市人民政府卫计委对信访部的陈主任进行了采访。主要是为了对二孩政策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从政策方面深入理解二孩政策。 …… 查看全文 >>

南师大“二孩政策对女性的影响调查小组”采访南京雨花台区妇联

2016年7月9日,南京师范大学二胎政策对女性的影响调查小分队来到南京市雨花台区妇联对雨花台区妇联主席进行了采访。…… 查看全文 >>

暑期实践扬州行

暑期实践扬州行7月7日,我们小分队一行三人来到了景色秀丽的月亮城扬州。9点半左右抵达扬州后,我们根据联系好的机构开始我们的调研采访活动。 …… 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

最新发布

扎根伟人故里,访寻伟人印记
(指导老师:李言蹊、李玲利,通讯员:李尚勉、宁灵、高语蔚)8月12日,为汲取伟人智慧,赓续红色血脉,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团学干部赴长沙新民学会旧址与衡阳湘南学联会旧址社会实践团前往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艺术赋能乡村,共画和美花戏”暑期社会实践纪实(九)(美丽庭院建设角度)
7月21日,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艺术赋能乡村,共画和美花戏”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杭州市临安区板桥镇花戏村开展实践调研活动,以艺术点亮乡村,筑梦美丽庭院。艳阳高照,团队成员顶着酷暑行走在乡间,从乡土植…
重庆学子三下乡|民族团结一家亲,土家儿女情意浓
重庆市酉阳县龙潭古镇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的小镇。7月,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勇担青春新使命,民族团结我践行”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来到这里进行一次民族调研,了解土家族、苗族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情况,同时…
“六合实践团”实践团队:担任社区助理,助力街道活动
团队名称:六合实践团实践地点: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龙袍街道实践简介:本次团队社会实践的主题为“弘扬劳动精神,练就过硬本领”,主要作为社区共青团助理在社区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打扫街道卫生,…
“艺术赋能乡村,共画和美花戏”暑期社会实践纪实(八)(党建引领校地合作角度)
园林学院“艺术赋能乡村,共画和美花戏”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蔡梦莎、陈美爱的带领下,来到杭州市临安区板桥镇花戏村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在学院党建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于7月21日上午八时赴杭州市临安区板…
用墙绘点靓赵棚
在本次三下乡中我有幸成为艺起向未来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回想本次三下乡,我们不畏艰险,心怀热血,以饱满而积极的状态来完成本次三下乡。在本次三下乡中,不仅是对乡村服务,也是锻炼我们的毅力和社会实践,…
健康知识进农村
“三下乡”计划已成为中国一项强有力的举措,大学生利用暑假深入农村,丰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对基层社区产生积极影响。通过这一努力,参与者积极参与传播先进文化、应用科技、为农村人民谋福祉。本文介绍了…
河南科技大学学生赴南乐县开展实践调研
大学生网报8月16日河南电(通讯员王传龙)为深入了解养老现状,引领城乡养老现代化、智慧化方向发展,推动“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为核心的养老产业升级。近日河南科技大学软件学院“豫老豫乐,助力养老”暑假…
增强农村健康和科技:大学生将知识和创新带入农村
“三下乡”计划已成为中国一项强有力的举措,大学生利用暑假深入农村,丰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对基层社区产生积极影响。通过这一努力,参与者积极参与传播先进文化、应用科技、为农村人民谋福祉。本文介绍了…
学史探廉扬清风,品重柱石永传承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百年前的风云如今听来仍激荡作响,纪检监察先驱们皆以信仰为须臾不可离的立身之本,展现了对党的无限忠诚。为进一步弘扬廉洁文化、探索“啄木鸟精神”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