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科技下乡,助力乡村振兴,7月末,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扬文化,兴江夏” 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街道新农村李家铺湾就“茶话江夏,碰杯李白”科技助力乡村项目进行考察调研。
近年来,李家铺湾以李白的《江夏行》为文化基底,打造“李白文化园”,但由于缺乏对其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而导致李白文化园现阶段小众、冷门。实践团队利用专业知识开展市场调研,并展开此次助力行动的活动策划,发挥团队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团队与新农村村委会责任人进行对接,双方就当地旅游业发展进行交流,并根据项目情况展开问卷调查为后续的活动设计以及物料准备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撑。随后实践团队参观了李家铺的李白文化园和茂康家园,并进行宣传片拍摄。
图为实践团队在开展活动策划的调研采访。
据悉,实践团队成员对茂康家园经理蔡红女士进行了深度访谈,蔡红女士为成员们介绍了李白文化园的历史,据考证,李白的《江夏行》的创作背景,就发生在江夏区乌龙泉街李家铺。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春,受唐代大书法家李邕(李北海)的邀约,李白专程到李家铺考察宣纸作坊。在李家铺,李白邂逅了少妇郑莲,倾听了其不幸的情爱经历,即兴创作了《江夏行》。团队了解到目前该园区的受众主要集中在周边中老年群体,预期通过线上线下活动吸引年轻人的目光,拓展全年龄段,进而提升知名度,打造成为武汉市旅游的新名片。参观过程中,蔡红女士也和队员探讨了目前园区旅游业发展的困境,长期以来,人才匮乏一直制约着园区发展,目前园区12位员工均为李家铺湾村民,对于园区发展来说不管是“引人”、“用人”还是“留人”都存在困难,因此也导致了目前旅游产品开发层次较低且缺乏特色。
为制定线下引流活动,实践团队实地考察了茶场,现场品尝江夏红,并与龙壹茶场负责人就本地茶场经营状况以及开展线下活动的可行性进行讨论,据悉,龙壹茶场目前接待游客较为被动,同城流量很大程度依靠小红书、抖音的宣传,但由于厂房限制一次活动仅能容纳100人左右,现阶段接待顾客以公司团建为主,同时也在计划接收散客,计划推出茶店套餐,根据不同需求提供服务。
“咦,听说李家铺来了个奇怪的旅游形象大使——茶太白。她是身穿男士唐装的假小子,自称唐朝江夏郡人,一直被困在一个茶宠蟾蜍中,费尽周折才从中逃脱,她还说自己唯爱两物,一是制茶,二是读诗,读诗钟李白诗……”江大实践团队在小红书打造了李家铺湾旅游形象大使“茶太白”作为项目代表IP形象。以“李白”以及“茶文化”作为设计出发点,基于李家铺湾李白文化园对自身旅游文化的定位、调性以及主要的受众群体进行设计。实践团队围绕“茶话江夏,碰杯李白”主题,通过长线小红书推文进行不同阶段的“种草”。
为做好本次活动,策划团队给团队成员做了详细的工作和日程安排,确定账号定位、挖掘细分赛道优势、规划“安利”日程、故事脚本编撰,为每个阶段种草做了精心的推文设计,组织策划及设计成员进行推文创作和修改完善,筹备时间前后历时1个多月,为乡村振兴插上互联网翅膀,展开线上长线种草以及独特品牌打造。
实践团队中有很多成员具有丰富的活动策划和市场调研经验,对现代社会消费态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因此在制定活动方案时每位同学发挥专长,展开品牌管理、策划创意以及旅游宣传片的创意、拍摄、制作。
“在暑期社会实践的‘大思政课’中涵养‘三农’情怀,到田间地头寻找青春答案,真正用脚步丈量大地,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践团队队长汪婉萍表示,在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来到李家铺湾,走进李白文化园,深入农村,近距离了解农村、农业、农民,团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为李家铺湾的发展,为当地村民致富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江汉大学“扬文化,兴江夏”实践团队表示,成员们将继续秉持‘学思想、真实践、建新功’的理念靠近群众、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完成好下步的社会实践工作。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实践活动合影留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00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