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仅为我们的发展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了我们未来更大的进步指引了方向。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酒文化”和中国传统民间手艺(糖画),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传统能言实践小队来到安徽阜阳市颍上县深入开展了调研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徽颍上的文化传承街“管仲老街”。
图为颍上管仲老街
管仲老街位于颍上县新城和老城交界地带,紧邻解放路繁华商业区,是一个以文化旅游为特色,具有皖北水乡家园记忆和人文情怀的街区。通过仿古建筑、天井式设计、绿化园艺、休闲业态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将传统人文和现代商业进行了有机融合,将娱乐、文化融为一体。
而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酒旗星的发现,最早见于《周礼》一书中,据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二十八宿的廉洁,始于殷代而确立于周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伟大发现之一。大体上,古酒约分两种:一为果实谷类酿成之色酒,二为蒸馏酒。有色酒起源于古代,据《神农本草》所载,酒起源于远古与神农时代。除此之外还有杜康酿酒之说,魏武帝乐府诗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是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绪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意思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树洞中发酵,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酒的作法,杜康就是酿祖。
图为酒文化展示坊
李氏高粱酒手工制作工艺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大致制作方法如下:1、原料浸泡:清洗干净之后用清水泡一晚上,这是为了更好的把高粱蒸开花。2、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淀粉糊化。有利于淀粉酶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杀死杂菌。蒸煮的温度和时间视原料种类、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压蒸料20~30分钟。蒸煮的要求为外观蒸透,熟而不粘,内无生心即可。3、摊凉拌酒曲:蒸熟的原料,摊凉使料迅速冷却,使之达到微生物适宜生长的温度,若气温在5~10℃时,品温应降至30~32℃,若气温在10~15℃时,品温应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温不再下降为止。摊凉的同时还可起到挥发杂味、吸收氧气等作用。摊凉到适温就可以下酒曲。4、入缸发酵:入缸时醅料品温应在18~20℃(夏季不超过26℃),入缸的醅料既不能压的紧,也不能过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积内装醅料630~640公斤左右为宜。
图为酒文化馆现场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人文生活、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分为平面糖画与立体糖画两种。它是地道的民间画种,颇具特色的街市艺术,广泛流传于巴山蜀水之间,备受老百姓喜爱的工艺食品
图为糖画店铺
据考,糖画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清代小说家褚人获的《坚瓠补集》里载,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所铸人物“袍笏轩昂”,俨然文臣武将,故时戏称为“糖丞相”。 到了清代,糖画更加流行,制作技艺日趋精妙,题材也更加广泛,多为龙、凤、鱼、猴等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坚瓠补集》中有一首诗,真实记录了糖画盛行的情况:“熔就糖霜丞相呼,宾筵排列势非孤;苏秦录我言甘也,林甫为人口蜜腹。霉雨还潮几屈膝,香风送暖得全肤;纸糊阁老寻常事,糖丞来年亦纸糊,逐渐演变发展成为今日的糖画艺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98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