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游有福之州,传承建筑文化 —海峡学院“家乡发展观察”专项实践队走进三坊七巷
7月2日下午,海峡学院“家乡发展观察”专项实践队赴福州市鼓楼区的三坊七巷开展“同游有福之州,传承建筑文化”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了更深刻地了解福州的历史文化遗产,探寻福州传统建筑的魅力。
(图为成员与三坊七巷正门的合照留念)
三坊七巷属福州中心,历代官僚、文人名仕均有在此居住,有着不少明清时期的高大府第分布其中。西侧是由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组成的“三坊”,东侧是由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组成的“七巷”,实践队走进各坊巷中的文人故居,了解历史,感受文化魅力。
(图为成员与七大巷中的塔巷合照留念)
三坊七巷的光华不仅属于福州,而且属于中国近代史。它是一个充满着历史底蕴的地方,古门上的门扣静静地坐落在那里,充满了威严。当你徜徉于福州闹市区一隅的三坊七巷,直面给你的却是一份历史的宁静和淡远。街两侧多为全木结构的两层建筑,房檐屋角处有灯笼垂下,经风一吹便摇晃开来。 有人则将其形容为菩提树叶,我认为这个比喻俊雅贴切,它本就是福州的千年“文脉”,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为中国唯一保存的唐宋坊巷布局街道,有“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美誉,列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人称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其中被人熟知的黄巷,标志性建筑是“小黄楼”,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翘角飞檐,梁架上描龙绘凤,楹门窗户都用昂贵的楠木做成,雕刻一流,极具明清古建筑风格。
(图为成员拍摄的明清风格古建筑)
初见这片古巷,遍地都是高大的榕树,处处可见青石板路。随着各种五花八门的化学饰品的出现,建筑师并没有盲目的选择合成的一些化学材料作为三坊七巷的装饰物品,而是更倾向于选择自然原始的材料——青石板。一片青石板,刻画着历史的悠久。青石板石材在古建园林和现代景观工程中经常会被应用,经过老石匠们纯手工加工,形成了一种古朴自然的田园风格,返璞归真的效果深受现代人的喜爱。
(图为成员拍摄的青白板与白墙瓦屋)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三坊七巷保留至今独特的曲线型马鞍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一般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图为成员拍摄的曲线型马鞍墙)
通过此次调研走访,实践队成员们看过了这片曾经见证过辉煌历史的街区,深刻认识到三坊七巷的文化底蕴。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青年学生更应肩负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责任,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报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从而为城市历史和文脉的保存贡献力量。
图片来源|寻味福州,聆听乡音实践队 杨谨绮
文字来源|寻味福州,聆听乡音实践队 吴欣芷 黄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92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