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寻前人足迹,增强爱国情怀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作者:台昌俊 熊世成

为扎实开展党史教育学习,探寻前人足迹,增强爱国主义情怀,7月22日下午,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追忆红色往事,感悟英烈精神”实践队前往泾县新四军旧址进行实践活动。

提及泾县,难以避开的就是新四军军部旧址和史料陈列馆。它们已经成为这片土地的文化坐标。就是这些具象物质的存在,使得当代人们去细腻地感受那些曾经鲜活的故事,那些曾经滚烫过的热血。

绝不是因为巧合,来到这里参观的老兵特别多。我们采访了一位正在参观的革命老兵,不难看出他在望向那些曾经的历史时,饱含深情的眼睛,那是那一代人的眼睛,他们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国家,把自己深深嵌入在历史成长的年轮里。

是历史的熏陶,也是土地的滋养,使得泾县这片红色土地的文化气息分外地浓厚。一位传承祖辈手艺,制作桂花糕的杨阿姨,多少年如一日地在这儿卖桂花糕,把每种桂花糕的口味配料制作工艺熟记于心,把工匠精神发扬到了极致,对她来说这并不是一种谋生的方式,而是一种生活态度。还有一位路途中偶遇的司机叔叔,热心地讲述了自己年轻时热血的当兵经历,介绍了这片红色土地上孕育出的伟人,言语之间坦露出作为一名老兵的自豪,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与这片土地割舍不断的情怀,他们身上的那种热情、自信、洒脱、坚忍的气质,让我们不得不去思索这片红色土地的魔力,让我们不得不感慨文化对一个人生命轨迹的影响之大。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每一个人,从牙牙学语开始就从长辈的口中听那些关于新四军的故事,那些新四军精神,那些红色精神,就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口中被传颂,这些精神也得以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无限生长。

而大美泾县,有的不止是这些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这里同样有一段不能被遗忘的历史。我辈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的革命先烈毁家纾难,舍小家顾大家换来的。

而大美泾县,有的不止是这些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这里同样有一段不能被遗忘的历史。我辈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的革命先烈毁家纾难,舍小家顾大家换来的。

步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题为《新四军在这里诞生——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辅助陈列》的展厅。整个展厅运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配以新四军用过的枪支、绑腿、军号、地雷以及缴获的日军军刀、手枪等实物进行展示。展览的内容分为三部分:“成立汉口军部,完成部队集结”,介绍了新四军军部的诞生过程和迁移情况;“挥师东进敌后,转战南北”,讲述了新四军7个师的8年抗战历程,2万余次战斗、毙伤俘日伪47万余人的丰功伟绩;“坚持华中抗日,五师战功卓著”,记录了新四军第五师的战斗历程和英雄业绩。

留存的200多张原始照片和30多件珍贵文物,真实反映了当时的艰苦条件和新四军苦中作乐、英勇顽强的钢铁意志。实践团成员们驻足于一个又一个玻璃柜前,思绪翩翩,用手轻轻抚过冰冷的玻璃,恍惚于岁月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为新四军保家卫国而英勇献身的精神所震撼——“山河破碎,危亡之时,一腔热血,保卫家园;平定硝烟,驻守盛世,英雄不朽,精神长存”。

踩过咯吱作响的红木阶梯,实践团来到纪念馆的二楼。楼梯旁的房间是叶挺的办公室兼卧室,简单的陈设诉说着非凡的事迹:叶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7年)来到武汉,在新四军的编制、隶属关系、防区、军需、干部配备及建立新四军军部的工作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屋内悬挂着郭沫若写下的“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对联,高度赞扬了叶挺坚忍不拔的革命斗志。透过一排排堆满书的书架,实践团成员仿佛看到叶挺昔日在此翻看书籍,为筹备新四军战术而思索忙碌的身影。

随后,实践团来到郭沫若的办公室兼卧室,与叶挺办公室相似的布局是二人深厚的革命友谊的体现。民国二十六年(1938年)郭沫若来到武汉,第二天,应叶挺邀请来到新四军军部居住,两人作了长时间的热情交谈,结下深厚友谊。郭沫若也为新四军的发展和当时抗战局势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是一位以文为国、坚定的革命战士。

最后,实践团又一一参观了新四军政治部、副官处、参谋处、军需处、军医处等房间,虽未曾经历那段岁月,但高度还原的陈设让实践团成员们不禁铭记这段光辉历史,铭记这段艰辛的时光,也铭记着新四军的忠诚、热烈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化作满天繁星,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前进的方向,跨越时空,历久弥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92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星”语“星”愿——关爱自闭症儿童

关爱自闭症儿童,我们在通往爱的路上。(2019年8月26日皖南医学院2017级临床医学院张真电)2019年的暑期实践活动,我们的志愿团队将主题落在了关爱自闭症儿童的行动上,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 张真 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卓越人文|创新艺术形式,传承先辈精神 ——《马兰花魂》舞蹈团队专访

近期,由人文学院舞蹈团指导教师张晓梅携团干部及部分团员共同排演的舞蹈作品《马兰花魂》连续亮相大型舞台,在舞台之上诠释…

人文学院顺利举办第272期博学论坛暨四、六级经验分享会

11月14日,第272期博学论坛暨人文学院四、六级经验分享会于铜盘校区B112教室顺利开展。本次活动旨在帮助同学们充分备考,在202…

志愿服务事迹与收获

志愿服务事迹与收获我,大一新生一枚,恰逢青春热血之际,沾染了书本的智慧,也饱含了生活的热情。近期,我积极参与了一系列…

志愿服务的光辉与收获

志愿服务的光辉与收获志愿服务是一种无私奉献的行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不仅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

“心语汇梦”:特殊儿童成长路上的温暖陪伴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因各种障碍而面临交流困境。“心语汇梦”志愿服务团队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助力特殊儿…

最新发布

“希望家园”暑期支教,助力乡村儿童
随着“希望家园”暑期支教班级的不断深入,志愿者与小朋友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炎热的天气不能阻挡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欢声笑语弥漫在班级之中。手势舞的学习有利于大脑的锻炼,因而在志愿者的组织下,在班…
兰理工青马学子赴延安革命圣地参观学习,寻访红色记忆
7月16至18日,兰州理工大学“红柳”先锋队社会实践团队赴延安红色圣地参观学习。大学生们先后瞻仰了凤凰山麓革命旧址、桥儿沟革命旧址、延安文艺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等地。在这期间仔细观…
学生与家长反馈:暑期三下乡采访揭示教育认可度与使用频率
8月1日到8月7日,“绽教育之光,品发展风采”志愿队前往襄阳市襄州区董王村采访了一些学生和家长,探讨他们对云教育的认识和使用频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云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正逐渐深入人们…
汽院学子暑期实践,助力银发经济发展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主席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的理念,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暑期实践“暖阳助老”队,于6月26日前往十堰市东风老年大学和袁家沟开展“智慧助老,老有所e”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致力于了解并解决老年人…
丧钟悲鸣,不忘史诫——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有感
有人说,南京是座忧伤的城市。汩汩河川曾流过繁华的城都,却也承载着后主恰似一江春水的愁绪。曾带着30万同胞的血液,去诉说那忧伤的故事。当古都金陵被血痕涂抹,你是否感到了来自血脉尽头的,饱含灭族之恨…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子三下乡:智慧助老,让心更近
在一个日益智能化的时代,对于那些不熟悉或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和障碍。这些老年人常常依赖年轻一代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应对现代科技的要求。然而,由于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再…
陕西学子进入敬老院科普结核病实践活动
为宣传科普结核病,在老年人心中树立正确的认识,遇到结核病不懈怠不恐慌,汉中市陕西理工大学“携手伴春风,同心抗结核”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于2023年7月7日赴汉中市东方老年公寓开展暑期“三下乡…
追光向阳花开,携手并进成长
(通讯员邓良鹏)为传递校园温暖,缓解孩子们的学习压力,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追光者”志愿服务团队于2023年5月8日前往十堰炉子小学携手孩子们开展课外活动,与45名学生分别进行“丢手绢”、“击鼓传花…
临夏布楞沟村史馆:助力乡村振兴,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青年网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6月15日电(通讯员孔佳莹)2023年6月15日,由西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团委组织的“三下乡”小分队来到了这个神奇而又充满无限惊喜的地方。秉持着发展经济,振兴乡村的理念,开…
安徽学子三下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共建童年幸福美满生活
为了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更好的生活,并对他们进行心理与文化相关辅导,7月29日,安徽工业大学“圆梦”高腔传承,唱响非遗自信团队来到了安庆市岳西县毛尖山板舍村,前往农村探访和慰问留守儿童。这是一次令人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