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学子三下乡:青春一夏,遇见百峰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褚毅冉

7月4号,是我们实践队来到百峰村的第二天,午间时分,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细致介绍下,我们计划下午去参观百峰重要旅游建设村“荷塘”。

“百峰荷塘村”是马鞍山博望区重点建设的首个美丽旅游乡村,它在政府的支持下,历经十数年的改造建设,而今也已成为全市有名的重点旅游乡村,也是我们实践队重要的实践访问地点。彼时空气中还是弥漫着泥土沉闷的气味,脚下的柏油路吸饱了一天的阳光,此刻把所有的热浪一波波地往外输出,走向车子的那一段路,只觉小腿肚被烤灼得热气腾腾,不觉间后背已是湿透一片。

然而在这样的烈日下,山脚下的方方梯田上面还是有些许戴着草帽俯身为田稻除草的身影,坐在车内依旧感叹热浪的我们心里是一阵酸紧。但且不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诗中提倡珍惜粮食的准则,从另一方面思考,从这种天气下劳作体会生活的不易到磨练坚强意志,从物质锻炼到精神培养,这也是我们大学学子下乡的真正含义和作用所在。

图为实践队员走在乡村小道上。

南方的七月,闷热的原野里,沉重的生命力肆意澎湃,绵延的青峦与蓝天相拥;乡间道路虽说湿热,但是田野里阵阵沁人心脾的青草香还是抚平了心中的燥热。绿荫下的大地封锁了日间的热气,村舍水墨色的山墙,在午后的序曲中描绘着江南山村的韵味。

图为实践队员行走在翠色田埂间。

这是一个将青山文化与江南水乡文化结合在一起的美丽村落,从景点——荷塘就可以看出来。越过一道道蜿蜒的山路,我们来到了荷塘。下了车眼前就出现了一个翠色的小池塘,走近些观看,可以看见湖面上贴水而行的蜻蜓,它们就像一架架小型的直升机,轻盈地穿梭在池面上,偶尔没“刹住车”,与水面来个亲密接触,平静的池塘上便泛起了圈圈波纹。

图为实践队员在观赏池塘。

视线从池面转到池外,如果说看到那方翠色给人一种景的闲适,那么池边的编草小人就是一种艺术的惊喜。在村民的巧手下,一根根稻杆找到了逃离进入灶台下悲催命运的新方式——成为景点观赏艺术。稻草编织成的小人,有的推磨:代表着辛勤劳作的村民;有的在挥手:代表着百峰村村民对于游客朋友们的欢迎;也有被印着“丰”字的编织谷仓:象征着对百峰村人民丰收的祝福……看到这些颇具创意的新奇“地标”,深思其背后,是百峰村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用稻草编织出这些祝福。稻草,也是百峰村人民辛勤劳作的象征,劳动最光荣,这些祈愿在不久的将来,在百峰村村民的努力下也会慢慢被落实。

思及至此,我也联想到关于我们当代大学生对待生活还有学习的态度。无数的事例在用其答案为我们叙述着一个真实的道理——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我们步入大学,在新环境的冲击下,我们可能会慢慢失去自我追逐梦想的节奏;可能会在一次次“意料之外”下对自己产生自我怀疑;也可能会在躺平的大环境下放慢自己前进的脚步,忘却奋斗的意义……我们改变不了所处的大环境,从家庭、学校到社会,我们要学会改变自己的看法去适应这个环境,从新的起点中再度蓄力,奋起奔跑。

图为实践队员在观察荷塘建设规划栏。

有山有水处就有人家。在池塘边上便坐落着几座新式徽派建筑——翘起的马头墙往下便是素白的黛粉墙,与青砖大地接壤处,也有一道木质门槛。家门对外敞开,里面呈现的是午后乘凉的悠闲时光。这房这池,就像群青图中镶嵌的一块水墨宝玉,是得慢慢探索方能品味这韵味。百峰荷塘村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宗旨,大家为目标奋斗改进,正因如此,才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马鞍山博望区“首个旅游新村”!

我们实践队员从荷塘的南入口沿着观光大道一路北上,从眼观之处了解到了许多乡村建设的新方法。比如大家会把自己的老宅改装,在村政府的支持下改造成独具新中式的徽派民宿,在创造美观性的同时也保留了其原有的经济性。还有村民们在观光大道上旁边栽培了板栗树和茶树,在路基处栽种彩色花,对于游客来说,走在这条观光路上,是趣味性与观赏性相结合。还有许多游玩打卡点,如“拾光乐园”主题健身园、村庄大灶台……在保留村子历史性的同时又打破传统,注入时代潮流新元素,可谓别出心裁!我们也访问了些当地的村民,采访了他们眼中百峰荷塘村近几年变化和对于当下生活的新感受。在十几年前的百峰荷塘村,是山峦群簇,连绵的小山丘一层又一层地把外界与山内隔绝了起来,甚至连一条平坦顺畅的水泥路都很难见。这对于村民的日常生活和村庄发展也很不友好。乡村旅游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百峰荷塘村则巧妙地抓住了机会,凭借自身地理环境的天然优势,加之人才、资金的投入和策划的引进,百峰荷塘有了如今的蜕变,是偶然也是时代的必然。

图为实图为实践队员走访结束后合照。

火红的夕阳西沉,闪烁着玫瑰色光辉的山峰,飘浮在蓝色的夏日氤氲中。时不时望向云的另一端,一缕缕薄雾,轻抚着整个宁静的村庄,是那样的清爽,舒适。从村南到村北,从午后的闷热大汗淋漓到傍晚微风拂过的清爽惬意,我们结束了走访考察百峰村荷塘的任务,饱览美景的同时也从这份景中收获了经验。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无论是对村民还是我们实践队来说,能做的只有积极投入这份事业和无私奉献自己的所能。可能对于我们大学生实践队来说,浅薄的阅历和尚不成熟的能力所能创造出的进步是非常小的,但是“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小小的付出在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后也会拥有巨大的价值。年少气盛的我们,认为这种看似“不平衡”的格式收益并不高,所以一直不愿意尝试迈出第一步。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对自我的否定和迷失了理想的方向。百峰荷塘村正是因为有想要变化、进步、振兴的决心决心,他们敢于尝试,也敢于打破以往建设旅游乡村的老套式,在此基础上创新,最后取得成功。百峰村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想完成一件事首先要做的不仅仅是想象规划,更重要的把它付诸于实践,还要有一颗愿意无私奉献的心。这不仅仅是一份社会实践,也是一节生动的劳动教育、道德教育课,我们通过亲身实践走访,将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全部记录了下来。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逐步意识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规划还有其他物质支持,最重要的是需要我们这些青年人才,需要我们去体验,去建议,去尝试,去奉献。我们也逐渐了解了社会,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但同时也接触了许多新挑战,这也让我们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给予我们及时反思和改正的机会!(通讯员 褚毅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79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有感

假期期间,我来到了“九一八纪念馆’,使我这个没有机会去亲身经历这些事变的幸运儿,有机会去亲眼目睹革命先烈的不屈与侵略者的狰狞面孔。那些革命烈士,为了革命,不怕严刑拷打,不怕…… 丰淑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参观沈阳918历史纪念馆,勿忘国耻,砥砺前行

2024年1月27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花园宝宝实践队前往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纪念馆参观。此次参观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学习红色故事、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并向社会传递红色火…… 杨雪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渔石俱进实践队赴青岛积米崖码头进行渔业调研

导语:2023年7月21日上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积米崖码头进行社会调研,深入了解当地渔民生活和收入水平、渔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此次调研旨在为调研…… 李悦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筑梦“蓝色粮仓”:探索青岛渔业发展之路

靠海吃“渔”,资源使然。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作为沿海城市,渔业是青岛的优势。为探索青岛渔业发展和渔民生活,了解海洋传统产业改革和升级,提高社会对渔业渔民…… 杨丽婷 李悦铭 石一曼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走进渔村码头 调研青岛渔业建设

为了解青岛市渔业发展现状,正确认识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于7月20日和21日前往积米崖、台西头村进行实地调研,并走访了当地海洋局,与各科室人员进行…… 孙小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深入“蓝色粮仓”——探索琅琊镇渔业发展之路

靠海吃“渔”,资源使然。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作为沿海城市,渔业是西海岸新区的优势。为探索琅琊镇渔业发展及渔民生活,了解海洋传统产业改革和升级,提高社会对…… 杨丽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渔石俱进实践队赴青岛西海岸海洋发展局进行渔业调研

2023年7月21日下午,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青岛西海岸海洋发展局开展渔业调研活动。该活动旨在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与海洋发展局的交流合作,为优化渔业生产模式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参考…… 李悦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琅琊台台西头村渔业蓬勃发展,展望光明未来

2023年7月2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台台西头村进行采访。此次采访旨在了解当地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实践队队员与台西头村的村长…… 郭子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仁心续火承先志,碧波芳草筑安康: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为将健康知识和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2025年3月15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二小分…

清明追思,大爱永存 ——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举办清明节缅怀遗体捐献者活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遗体捐献事业的社会价值,清明节前日,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在皖南医学院遗体…

郑州财经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秋实班”学员赴河南省团校参观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

最新发布

巧夺天工,传承文化。——华南师范大学学子开展乡村振兴课程
7月5日至7月9日,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团委烁风实践服务队在惠州市博罗县横河嶂背耀伟畲族小学开展暑假三下乡实践活动。为体会、学习并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振兴的重要部署,烁风队设计了一系列以振兴为主题的课程…
丝丝出娇手,线线含古韵
7月19日至21日,为深入发掘非遗苗绣技艺的深厚魅力,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扎根稻田旅,寻觅非遗寻”实践团赴重庆市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有幸在何家岩村遇到苗绣非遗传承人,在产业振兴、…
调研入民众,结论得人心
8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韧心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对部分人们发放问卷、进行访问调查,了解人们对于法律知识的认识程度以及对于死刑废除的观念。在夜市街道、社区角落、乡村田间看到韧心队…
天府大地的一隅“桃花源”
天府大地的一隅“桃花源”2023年7月3日,西南财经大学SWUFE锦邑稻香实践队的七名成员来到成都市大邑县新福社区,通过走进田野、社区对其产业现状和居民生活开展调研活动。坐上车,期盼已久的三下乡之行终于开始…
巢湖学院学子三下乡实践纪实:重走红色足迹,传承革命薪火
中国青年网滁州7月16日电(通讯员李欣怡)为传承红色精神,学习党的优秀文化,巢湖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团于7月2日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到了滁州市定远县,进行主题为“重走红色足迹,传承革命薪火”…
木偶传承绽新芳,青年智慧助进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的非遗传承保护探索
为了进一步探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成就,深入了解在新时代下这些非遗所蕴含的潜力与可能,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十名学生于7月5日赴福建省泉州市展开为期6天的“探寻木偶非遗,助力点亮…
深化基层法治建设 打造守法社区
深化基层法治建设打造守法社区社区法治建设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提高居民法治素养的有效途径和建设民生的重要保障。在当前建设法治中国政策的大形势下,通过对…
华中农大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社会实践团走进襄阳开展系列活动
为提高居民食品安全意识,增强当地对食品安全与反食品浪费的关注度,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学生各项能力全面发展,华中农业大学赴襄阳社会实践团来到了襄阳市襄州区及襄阳市谷城县,自7月26日起,开展了为期七天…
巢湖学院学子三下乡:重走红色足迹,传承革命薪火
2023年7月2日至7月8日,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队成员前往滁州市定远县,开展“重走红色足迹,传承革命薪火”的社会实践活动。在那一周里,我参加了三下乡团队——重走红色足迹,传承革…
直播大华,电商助农开动全新速度
直播大华,电商助农开动全新速度竹廉清风,竹廉桃江,守正创新,继往开来。这是题在桃江竹文化博览馆的一段话。桃江的“新”体现在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竹资源持续研发,制造出更加环保的竹塑新材料,体现在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