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现状保护与数字化研究,2023年7月,岭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古建奇探”社会实践队12名成员赴湛江市遂溪县岭北镇调丰村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调丰村是是广东省第三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代表之一。实践期间,队员们聚焦利用无人机航拍和三维建模技术,以及专访调丰小学原校长程侯鑫,了解调丰村的历史文化内核并深入古建筑内部参观调研,全方位感受千年古村的魅力,用数字科技保存古建筑的数据并推动调丰村旅游资源数字化。
7月4日,队员们在调丰小学原校长程侯鑫的带领下,参观了解了村中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遗址,分别有东坡井、景兰阁和千年古官道。据程校长介绍,调丰村有保存完好的明、清、中华民国建设民居124 座,古民居一般有四合屋式和四六合屋院式,;古官道则位于调丰村东南的银溪河畔上,遗址地质为玄武岩,呈南北走向,在连片的大石坡上留下两道不规则的s字形车辙,长41米,最深处达0.68米,一般也有0.4米左右。
图为实践队走进古建筑内部参观调研。
队员走访发现,调丰村曾是程氏“三代四进士”故里,也是革命老区和湛江市特色文化村。村里参加大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杰出代表有程国章(笔架岭战役牺牲)、程妃琴(牺牲于广西战役)、程昌南等三十多位。这一方水土培育出了许多近代以来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先辈,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梁嘉宏感慨道:“红色精神和革命精神在这个千年古村中延续和发扬,与调丰村的文化内核一同流淌在祖祖辈辈的血液里,经久不息。”
随后,队员们进一步调研发现,调丰村的大部分历史文化资源都得到了较完整的保护,但仍有少部分古建筑由于时间流逝和风雨的洗礼出现墙体部分缺失、屏风遗失、门槛破损等情况。因此,实践队员们决定使用无人机航拍收集现场部分典型古建筑的数据。相对于传统航测,无人机大大降低了数据采集成本,并提供了高分辨率的古建筑纹理信息,可最大程度简化数据处理流程。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设置无人机飞行参数。
炎炎夏日,露天作业的都尽可能避开高温,对于“古建奇探”三下乡实践队来说,一天中最热之时,从上午9时直到下午4时,却是航测的黄金时间,因为这个时间段太阳角度高,阴影小,成像效果好。眼前,无人机吸引了村民们的注意。团队成员按下启动键后,伴随着机翼旋转产生轰鸣声,无人机腾空而起,渐渐升高,变成空中一个小点。队员们利用专业知识,告诉前来围观的小朋友:“这款飞行器可预设自动飞行路线,通过航拍的方式获取调丰村建筑的细节纹理信息和现场照片。看,从这里可以俯瞰到村落的全景……”在队员们进一步讲解了无人机的构造、原理和操作方法后,小朋友们展现了出对无人机浓厚的兴趣,团队成员们则纷纷鼓励他们开动脑筋,勤于思考,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成为未来的科技工作者。
调丰村面积较大,无人机配备的电池一次只能飞行大约30分钟,飞行任务较大,在实践队员们的精确规划下,整个村落的倾斜摄影测量分区域分批次有序展开。此次活动共计拍摄影像三千余张,三维建模工作则在实践队返回驻地后利用专业软件进行绘制。目前选用其中的1202幅照片,采用WGS84坐标系,利用ContextCapture软件处理获取景兰阁、外翰第、八角井和古官道影像约10G,空间分辨率1m,在最终建模完成后将录入调丰村数字博物馆,后续进一步交付当地村委会使用,为调丰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提供精细化数据服务,帮助乡村振兴基层工作者集约高效开展工作。
图为实践队员向村委会干部询问关于调丰村古建筑保护的意见。
目前,经过辛勤努力,“古建奇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实践队队员蔡敏惠在建模工作完成后欣慰地感叹道:“我们根据三维建模成果图可以观察到调丰村古建筑的全貌,了解它们的建筑结构和特点,及时发现潜在的损毁和危险,这将为后续的修缮和保护工作提供十分重要的依据。”除此之外,团队还绘制出调丰村旅游地图,设计了研学手册和旅游手册,并将拍摄的古建筑特写图加工成调丰村的旅游文创产品,如帆布包、明信片、书签和钥匙扣等。
“走进调丰村,处处可见文物古迹。”程校长对调丰村未来的发展具有很高的期望。“在未来,我们将加强对调丰村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同时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71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