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8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赴襄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襄阳古城,感受当地人文风采,探索中华传统文化。校团委副书记吕瑞凯老师、校团委创新创业部副部长戚宝磊老师随队同行。
何兴德:巧手编棕扇,非遗展新颜
在襄阳古城北街,实践团队巧遇襄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棕榈扇传承人何兴德老先生。何老从12岁起就热爱编织棕榈扇,18岁应征入伍,退役后重新捡起,继续传承这项技艺。通过与何老的交流,实践团队深刻了解了编织棕榈扇的历史渊源、技艺传承和创新发展。
图 1实践团队欣赏何老编织(邱珉玮摄)
在制作过程中,首先以优质棕叶为原料,再经过匠人巧手的编织,最后成为精致的扇艺品。制作一把扇子通常需要耗费三小时,而制作完成的扇子具有极强的韧性。尽管何老一直致力于传承和推广棕榈扇艺术,但在传承这门工艺的过程中,他也面临了诸多困难和挑战。棕榈扇作为襄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工业化发展迅猛的现在,面临着被遗忘和失传的风险。而这位花甲老人却始终坚守在以棕榈扇再现传统工艺的道路上,为书写襄阳文化增添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2 何老亲编棕扇(竺迪娜摄)
图 3 何老向实践团队讲述自己的故事(邱珉玮摄)
而作为一名退伍老兵,何老始终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帮助前来襄阳古城游玩的游客,以实际行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襄阳的文化遗产。
图 4 何老摊前所摆牌子(李甜摄)
通过此次的实地访谈,实践团队深感继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团队成员希望通过书写襄阳文化故事和宣传非遗棕编,让更多的人了解襄阳,了解非遗,珍爱这些宝贵的财富。实践团队相信,只有让非遗活下来,让非遗活起来,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襄阳独特的传统文化!
大卫:赏荆楚风光,醉襄阳文化
在襄阳古城墙上,实践团队采访了一位来自美国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大卫。大卫从小进行一些中华文化的学习,在中国生活的十余年间,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不减反增。
图 5 大卫(右一)接受实践团队采访(刘佳楠摄)
谈及襄阳文化,大卫表现对襄阳传统文化的深深迷恋,不论是“三顾茅庐”的趣闻,还是李杜写下的诗篇,无一不吸引着他。大卫认为,襄阳的传统文化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战略要地,襄阳易守难攻的地势给襄阳留下了诸多的文化遗迹。在唐宋时期,襄阳作为文人墨客的聚集地,也留下了诸如“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等动人的诗句。
图6 实践团队与大卫在襄阳古城墙上合影 (Jennifer摄)
大卫表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外国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最后,实践团队与大卫一起留下了难忘的合影,共同记录了这次宝贵的交流经历。
“文化没有断过流的,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通过襄阳之行,团队成员深刻领悟了文化的历史穿透力和实践创造力,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实践团队必将承担新时代青年的责任,继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文字: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赴湖北省襄阳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刘佳楠
摄影: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赴湖北省襄阳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邱珉玮 刘佳楠
李甜 Jennifer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62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