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9日,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团来到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财落街道财落一社区,参观中共沈阳市委旧址纪念馆。实践成员在到达实践地前,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了解到中共沈阳市委旧址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而建立,并获评辽宁省红色革命文化旧址。实践成员希望通过参观中共沈阳市委旧址纪念馆,学习红色历史,重温血脉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奋进砥砺前行。
实践成员进入纪念馆后发现,馆内另有老乡家珍藏的当年北市委办公用过的桌椅、板凳、纸箱、火炉等老物件陈列,并分为许多专题展区,运用图文展板、实物展示及多媒体互动等方式真实记录了当年北市委在这里工作的情况。首先,实践成员看到纪念馆入口处摆放的独立展板,上面记录了许多革命战士,革命英雄的故事,为传承红色精神,弘扬清廉家风树立了榜样,提供了精神动力。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独立展板。通讯员 郭聪 摄
实践队员走入中共沈阳市委旧址纪念馆,看到里面陈列了当年市委领导办公用过的桌椅、纸箱、柳条包等珍贵物品,还有大量文图和文献,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在这里发生的红色历史故事。纪念馆依照时间脉络,从财落村的由来、人文历史;苏军占领、我党进入的历史形势;中共沈阳市委占领两相、兵分两路、 组建政权;主要领导书记孔原、委员曾志个人故事;中共沈阳市委在财落村开展工作、减租减息、武装斗争;消灭地主武装、真假回民支队、马刚巧入敌营、区长宁死不屈、首任书记王琦、传奇英雄田丰等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共沈阳市委的历史故事。
虽然沈阳市委在这里工作时间并不长,却播下了火种,播下了希望,在沈北新区人民心中植入了永远追随党的信念。几十年过去了,薪火相传,红村记忆深入人心,经风历雨,信念不老花开正艳。村支书向实践成员介绍到,“在奋进新时代的路上,为了再现当年党史的光辉历程,继续讲好身边的党史故事,沈北新区决定根据当年的文史资料,复建中共沈阳市委旧址,我们财落村积极配合,共同完成了这项任务。”
图为中共沈阳市委旧址纪念馆中保存的曾经办公用的桌椅。通讯员 郭聪 摄
建立中共沈阳市委旧址纪念馆,是当地深入挖掘党的历史,不断擦亮红色革命资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切实举措。实践成员通过参观了解到,解放战争时期,鉴于东北地区的形势,党中央决定把注意力集中于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适时的提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方针,建立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为此,东北局机关和辽宁省、沈阳市党政机关于1945年11月下旬开始撤出沈阳市区,向农村转移,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据村支书介绍,中共沈阳市委撤出沈阳市区时,分为南北两部分,一部分同志撤至沈阳南郊,称为南市委;而另一部分到达沈阳北郊财落堡村,称为北市委。
随后,中共沈阳北市委在这里组建政权,先后惩处汉奸、恶霸,清算斗争汉奸、地主,并将没收的土地、房屋、粮食全部分给了贫苦农民。同时也在当地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在历史上该村也被人们称为“八路村”。
实践成员在旧址中书记孔原居住的房屋内看到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要图,地图年代久远,已经不能从墙面上完整分离,村支书便将其保存在了屋子里。从图中,实践成员真切的看到了战役中兵力的分布,进攻与防守的路线,增强了对革命历史的了解。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三大战役战略要图。通讯员 郭聪 摄
实践成员在参观中共沈阳市委旧址纪念馆时,看到了马刚革命烈士的故事,并深受感染。据了解,马刚烈士曾带领民众消灭蒲河地区反动地主武装“东大会”和“西大会”,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在辉山一带开展游击战,破坏敌人交通运输线。然而,由于叛徒投敌,马刚烈士遭遇了残忍的杀害。在将马刚烈士安葬在生前战斗过的刘千户村后,将村名改为马刚村。对英雄的每一次凝望,都是一次初心的叩问;对历史的每一次回眸,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对革命故事的每一次重温,都是一次精神的传承。
实践队员在参观结束后,向村支书问到,“中共沈阳市委旧址纪念馆重修起来困难吗?许多历史事件是否还能清晰还原呢?”村支书回答说:“为筹建中共沈阳市委纪念馆,相关工作人员查阅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追根溯源将老乡家珍藏的当年北市委办公用过的桌椅、板凳、纸箱、火炉等老物件“请”回了纪念馆。”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就了如今的中共沈阳市委旧址纪念馆,弥足珍贵的物品陈列,仿佛将参观者重新带回那个革命年代。
图为实践队员在中共沈阳市委旧址纪念馆门前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聪 摄
据实践团队了解,当地将以中共沈阳市委旧址开馆为契机,开发、挖掘革命旧址遗址等红色资源,讲好身边党史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传承红色精神,进一步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62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