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寻文物前世今生,担负文化传承使命|“兵马俑守护者”社会实践队纪实

来源: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作者:“兵马俑守护者”实践队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距今两千多年前,大秦的军队正是唱着这首战歌《秦风》,气势雄浑,统一华夏大地。中华历史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建立,秦代的国家制度、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1974年的一束光,唤醒了这支沉睡的威武之师,尽管光彩照人的颜色在岁月的磨砺和出土后的加速老化中消失殆尽,但这些兵马俑仍然栩栩如生、恍若在世,他们千人千面、各不相同。两千多年来,黄土虽然将他们掩埋,时光却未将他们遗忘,自此,我们能沿着历史长河逆流而上,探寻兵马俑的前世今生。

为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领略兵马俑的迷人魅力,探索兵马俑文创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潜力,西安理工大学“兵马俑守护者”社会实践小队,携手聚盛禾艺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深入学习了解了兵马俑铜车马的制作技艺、历史渊源以及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旨在通过专业知识,结合现代技艺,为兵马俑文创产品的设计与推广提供创新和个性化的思路。

铜车马看秦文化

铜车马一号车1:1复原件

为了深入了解铜车马的制作工艺流程,怀着满心期待和好奇,实践队前往聚盛禾艺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参观学习,王振平老师热情地向队员们介绍了铜车马制作工艺,大家慢慢开始了解这项蕴含着复杂黑科技与匠心工艺的古老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制作出来的铜车马,还原度之高令人惊叹,展现着匠人们的卓越技艺以及对工艺的执着追求。

铜车马一号车复原件细节图

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细心观察、认真倾听、积极学习、踊跃发言,王老师耐心地解答了我们的问题。从铜件的锻造到部件的雕琢,从铜马神态的塑造到整体彩绘的加工,每一步工艺都充满着匠人们的心血和智慧。

实践队探讨交流

铜车马不仅是一件美丽的工艺品,更代表着秦文化的丰富内涵。1980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帝陵出土了两乘青铜马车,均为古代单辕双轮车,并按秦代真人车马二分之一比例制作。铜车马整体用青铜铸造,由3500余个零部件用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等多种工艺组装而成,被誉为“青铜之冠”。是中国考古史上发现最早、体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马车,它们对研究中国秦代冶炼与青铜制造技术、车辆结构等具有重要价值。

对于秦始皇陵铜车马仿制匠人王振平而言,仿制铜车马是一项技术活,同时也是一个“情怀”活,通过各种技术,在实践中揭秘千年前的“黑科技”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铜车马仿制匠人王振平展示缩小版铜车马局部细节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八千兵马穿越时空,威风凛凛,严阵以待。远远望去,仍能看见秦始皇“带甲百万余,车千乘,骑万匹”的威武。三个兵马俑坑占地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如果全部发掘可出土陶质兵马俑近8000件,战车百余乘。这些兵马俑形体高大,同真人真马大小相同,并且以写实的手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跪射俑、将军俑、军吏俑、铠甲俑、武士俑、六射俑、骑士俑、御手俑等等,个个造型生动、形象逼真、血性十足。手持剑、矛、弩、箭,讲述着的帝国的兴衰。

实践队参观组装车间

秦始皇陵区出土的两匹驷马青铜车(孙老师表示,考古学者们研究论证,这两组马车为祭祀天神之用,并非是始皇帝的座驾),可能是秦国时期最为豪华的座驾之一,也可能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典故的出处。实践队此行,深入了解它所蕴含的历史意义,从铜车马制作技术中感受到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并肩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

实践队观赏焊接细节

在与王老师的交流中,队员们也分享了自己对当下兵马俑文创市场的一些看法。他倾听着我们的观点,鼓励我们勇于创新,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践行文化传承使命

团队还前往三口井艺术馆进行参观调研,继续深入探寻文物前世今生。翻开一本本书籍,队员们慢慢掀开这段尘封的历史,以兵马俑为线索,梳理秦人历史,认识沉寂的文明,眼前仿佛能看见复活的军团正在上演着一首波澜壮阔而悲情的大秦史诗。

实践队对兵马俑文创周边市场进行实地调研

同时,在三口井艺术馆还能看见许多各式各样的兵马俑周边产品。在针对兵马俑文创市场的调研中,细心的实践小队成员们发现了一些令人关注的现象:市场中的产品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大多数文创产品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相比之下,王老师的铜车马工艺展现出了匠心工艺和匠人精神,它们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秦文化元素,还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充分展现了文创产品应有的魅力。

秦文化不仅仅是兵马俑,需要我们做的还很多!

陕西临潼的秦文化文旅有全国独一无二的优势,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都能深度体验秦文化的特有魅力。秦代作为封建大一统的第一个王朝,建立完整的国家体系行政体系、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这些对中国后世影响巨大。客观公正的看待秦文化的历史价值,让更多人了解认识秦文化,是临潼文旅内在深刻的价值所在。

实践队与兵马俑发现人杨高建老先生交流并合影

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兵马俑守护者“实践小队意识到,在众人未曾关注的小领域里,还有许多人默默地为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做着努力,他们坚持着、坚守着。团队学习了铜车马制作工艺,了解了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把握了兵马俑文创市场现状。调研结束后,实践小队成员表示,要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以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到文创市场的改革中,用创新的思维和创意的设计,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55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丰盈科普之翼,筑牢创新根基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届大学生科普知识竞赛顺利举办为调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活跃湖南科技大学科普活动氛围,6月6日15:30,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届大学生科普知识竞赛决赛(以下简称…… 文明 莫飘遥 匡无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青年铁肩担责任,赤诚丹心谱新篇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一届团委、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候选人演讲面试顺利举办为贯彻落实湖南科技大学团委、学生会换届工作,遴选出优秀学生代表,组建一支思想觉悟高、综合素质好的学生干部…… 陈碧瑶 李泳霖 张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奋楫笃定勇担当,栉风沐雨展新篇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一届团委、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候选人第二轮竞选无领导小组讨论顺利进行为吸引广大优秀学生干部投身校园建设,组建一支思想品德好、工作素养高的学生干部队伍,6月3日…… 文明 李泳霖 蒋慧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名师妙传中医奥道,群才深悟中华文化

湖南科技大学第十二期青马讲坛第三讲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之“走近中医”顺利举办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马学子清晰认识到中医这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6月…… 邱慧祺 李泳霖 匡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非遗文化进校园,纸影翩飞庆六一

湖南科技大学定名二十周年系列活动之6·1“薪火相传·文化润童心”——湘潭非遗纸影戏进校园展活动顺利举行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同时为庆祝六…… 邱慧祺 莫飘遥 张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英才巧拟声形,齐力演绎经典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届信文杯“声承薪火·心映征途”配音大赛决赛成功举办为号召湖南科技大学学子在语言表达中拓宽知识面,提高人文、艺术等方面修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5月23日…… 刘乐 李泳霖 谢芬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激情拼搏勇竞技 勉力奋斗燃青春

湖南科技大学2023年首届“袁记云饺杯”羽毛球混合团体赛暨体育专业羽毛球单项赛顺利举行为进一步提升科大学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弘扬健体精神,形成尚体风气,5月21日15:00,湖南科技大学…… 曹淑祥 蒋慧颖 高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科研汇聚涓涓情意,青春传递熊熊火炬

第十五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顺利举办为鼓励大学生积极学习科学知识方法,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助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5月22日,由共青团湖南省委、省…… 文明 李泳霖 张云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探秘园科院绿色驿站,共织生态梦

在春意渐浓的二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齐心协“绿”队再次踏上了探索绿色空间之旅。2月22日,实践队前往武汉市首…

【寒假实践】学思践悟新思想 · “智医引领,律定责明”——医疗人工智能侵

实践背景随着医疗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提高诊疗效率、精准度和可及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瑶乡有教语,网教书新篇:广西师范大学“瑶乡师心”团队赴富川高级中学,

2025年1月下旬,广西师范大学“瑶乡师心”调研团队抵达富川瑶族自治县,为调研采访当地教坛楷模做前期准备。2月6日至2月17日,…

寒假“返家乡” |返家乡助力家乡发展,尽显青春活力——交通运输学院2025寒

姓名:杨萍专业班级:物流管理2401班实践感悟:在当今社会,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大学生…

寒期践行情系母校,桂工薪火照亮高三逐梦路

大学生网报2月22日讯(通讯员黄秋霞)岁序更替,在2025年寒假,“情系母校,相约桂林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团队踏上征程,走进广…

最新发布

聆听前辈的教诲
6月20日下午,为更进一步了解党的历史与红色精神,探忆裕农实践团队的队员们前往校史馆去采访邱春正老师。86岁高龄的邱春正老教师在这样的耄耋之年本应含饸弄孙、颐养天年,但邱春正却以自己的方式发挥余热。…
构建四色模型新模式,开启红旅研学新篇章 ——沂心筑梦实践团走访沂南县红色旅游发展中心
为探索助力红色老区发展的四色模型进行的可能性,助力后疫情时代老区持续发展,山东理工大学沂心筑梦实践团在7月29日上午走访了沂南县红色旅游发展中心,团队对该中心的红色旅游发展进行了深入了解,并采访了…
倾听红色故事,传承爱国情怀
倾听红色故事,传承爱国情怀中国青年网青岛7月26日电(通讯员王英浩)百载风云荡人心,千秋伟业催人进。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思想、精神和价值。为了传承和弘…
多元发展葡萄产业,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2023年2月发布的《中…
去敬老院的实践报告
敬老院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大学生的第一个暑假,当然,也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于是,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上,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
听柳腔,寻传统
柳腔艺术作为我国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凭借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一直备受观众的喜爱。为了深入了解柳腔艺术的魅力,实践队伍选择前往柳腔艺术中心,与艺术家们近距离接触,并观看他们的精湛演…
倾听先烈事迹,传承爱国情怀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革命先辈的英雄徽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英浩供图倾听先烈事迹,传承爱国情怀中国青年网青岛7月20日电(通讯员王英浩)百载风云荡人心,千秋伟业催人进。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
关爱空巢老人,走进滁州琅琊社区
中国青年网滁州8月5日电(通讯员张国泰)为了解空巢老人,关爱空巢老人,6月17日,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三下乡”赴滁州琅琊社区志愿服务实践小分队4名同学在组长王刘的带领下,来到南京十朝历史文化园…
稻花香里说丰年,红色精神存心间
8月6日,青岛科技大学“访北国江城,续红色血脉”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杨靖宇革命烈士纪念馆,和西江镇贡米小镇参观学习,领略红色吉林与绿色吉林。上午,队员们来到杨靖宇革命烈士纪念馆。1940年2月23日,由…
【滁州学院学子三下乡】:爱心支教,传递梦想5
7月12日,上午的课堂时间,志愿者们继续进行了数学和语文以及英语的教学。根据前几天的教学进展,我们调整了教学方法和内容,更加注重复习和讲解难点。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解答问题,并帮助他们加深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