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党史学习精神以及写给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回信精神,把党史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农村集体凝聚力,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赴济宁泗水实践服务团走访了济宁泗水县党史纪念馆,等闲谷艺术粮仓等地并且与济宁市泗水县金庄镇戈山厂村党委为推进乡村振兴进行深入交流。
存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
7月5日上午,社会实践团队驱车来到了泗水县党史纪念馆。纪念馆外的纪实墙板格外引人注目,墙板上雕刻着曹宇光、张林夫等爱国进步人士在革命炮火不断洗礼下渐渐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加入中国共产党,带领泗水县人民进行党的建设奋起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红色为主基调的纪念馆映照着着泗水县人民的英雄本色。
图为实践团队长在阅读纪实墙板 通讯员 王蕾 摄
纪念馆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大字熠熠生辉,展墙之上陈列着泗水县的党组织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壮大的经历,就像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中国发展的缩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解说员的手停留在了早期党员的蜡像旁的时候说道“这三位是我们县早期共产党人的蜡像,他们心有炬火,眼里有光。”令实践团成员无比动容。以至于参观结束之后分享心得时有同学说:“看到那三尊蜡像时,我突然就想到了《觉醒年代》里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画面。虽山河破碎,却一心为国。”
图为泗水县早期党员蜡像 通讯员 聂浩然 摄
在参观完纪念馆之后,实践团又驱车来到了戈山人民抗日纪念碑。纪念碑虽不比人民英雄纪念碑壮阔,却是最能反应戈山人民抗日决心之物。参观时队长突然将手指向纪念碑西侧—一面五星红旗正在迎风飘扬。随即向我们强调,要永远热爱祖国,听党话跟党走,一滴水虽然渺小,但百川汇流终抵江河。一个人虽力量有限,但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可抵万难。
图为实践团在戈山人民抗日纪念碑前合照 领队王勇 摄
艺术为粮,情怀为仓
7月6日下午,团队的足迹来到了济宁市泗水县圣水峪等闲谷小镇。“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首先参观走访的是艺术粮仓。艺术粮仓目前是作为等闲谷小镇的创意孵化中心。
图为实践团参观等闲谷小镇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乔松波 摄
该地起初是一处废旧粮仓,在众多设计师艺术家的不断改造下成为了一个交流创意与想法的基地。艺术粮仓的屋内陈列摆放着济宁市内的众多特产类产品:虎咬瓜,手选杂粮,陶瓷作品等。艺术为粮,情怀为仓便是艺术粮仓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不断地提出新创意新想法助力乡村振兴。沿山路驱车十多分钟来到龙湾湖区域附近的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工作站周围有非常多的文创店铺,从苏氏全羊,川上咖啡等美食类到陶朱工坊,艺舍等手工类店面,再到安静闲适的露营基地以及龙湾书院都在散发着问文旅推动乡村振兴光芒。小镇多数改造新建建筑都与周围山水和谐共生,作为农业院校建筑类专业学子,实践团从中学习到很多相关知识,也在不断思索如何通过建筑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兴旺,产业先行
7月7日,团队把目光聚焦在了所驻村庄上。上午实践团兵分两路对金庄镇戈山厂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麻修忠。交谈期间同学们询问在金庄镇向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与挑战有哪些。麻书记直言不讳表示困难非常的包括拆迁、村庄内老龄化严重、产业发展等问题。
当谈到产业问题时,麻书记表示村庄中大部分是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孩子。青壮年都在外务工导致许多土地荒废,而且土地不平整,于是在仔细调研之下,帮助村民种植当地特色地瓜以及油葵的等方便种植的作物帮助村民致富。实践团在谈话期间也了解到金庄镇戈山厂村目前正在为地瓜的脱毒苗犯难,于是立刻发挥农业院校优势帮助村庄联系学校农学相关老师与教授,希望可以帮助村庄渡过难关,推动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团与戈山厂村党委书记麻修忠进行交谈 通讯员 王蕾 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当下乡村振兴如火如荼开展的大环境下,只有通过不断从党史中吸取精神养料,转化为对现实问题的不断思索,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不断推动乡村振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50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